肌體組織受到0℃以下低溫利用時,組織中的水分凍結形成冰晶。作用的溫度不很低時,組織降溫緩慢,冰晶主要在細胞外形成;作用的溫度很低時,組織急驟降溫,則冰晶主要形成于細胞內。細胞內的冰晶致死性損傷作用更大,故致冷劑的溫度越低,對細胞的損傷作用也越大。冰晶可引起細胞的機械性損傷;組織中的水分結冰,細胞脫水,電解質濃縮使細胞中毒死亡。冰凍融解期對細胞的死亡有更為重要的作用。冰凍融解時,細胞間的冰晶先融解,從而吸收周圍的大量熱能,導致細胞內繼續結冰,形成更大的冰晶。緩慢融凍可加強和延長此種作用,大的冰晶可致使細胞更嚴重的機械損傷,同時也使細胞更久地處于濃縮的電解質環境中,加速細胞的死亡。
因此,緩慢融凍對組織的破壞性更大。融凍快慢有關因素有致冷劑的溫度,冷凍治療的時間長短,組織的含水量、導熱性,組織的血流供應是否豐富。如果血供豐富,則融凍加快。低溫引起血循環障礙,是冷凍引起組織壞死的另一因素。低溫引起血管收縮,血流減慢,進而血栓形成,阻斷血流;低溫可直接損傷血管,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水腫、壞死,甚至細胞溶解,使組織發生缺血、死亡。此外,低溫使構成細胞的主要成分脂質蛋白復合物發生變性,致使細胞破裂;低溫引起局部溫度驟然下降,使細胞發生溫度性休克,也是冷凍引起細胞死亡的原因。組織被冷凍結成冰球,然后再讓其自然融凍,為一次凍融周期。實驗及臨床證明,多次凍融較一次凍融具有更大的破壞作用,加深冷凍的深度,減少活細胞的殘存率。致冷劑接觸組織之處的溫度最低,由此向邊緣溫度逐漸升高。一般認為,細胞致死的低溫的最高溫度線在-20℃。各種細胞對低溫的敏感性不同,例如:色素細胞較為敏感,而皮膚組織、骨組織、神經組織的耐受性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