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
|
崔 帆
|
性 別
|
男
|
年 齡
|
29
|
文化程度
|
統招
大專
|
專 業
|
IT編程
深冷空分
|
籍 貫
|
河南省
|
聯系方式
|
18657412348
|
||||
家庭住址
|
河南南陽西峽
|
||||
身份證號碼
|
411330198304032019
|
||||
個人工作經歷:
2005年9月-2008年6月 南陽漢特鋼冶制氧車間 KDONAr—6000/6000/180 型機先后擔任氧壓,氬泵,副操,主操。 2008年6月2012年6月 南陽漢冶特鋼制氧車間 KDONAr—20000/20000/700
型機 先后擔任氬泵,空壓,副操,主操,工藝技師。因具程序設計功底,長期涉獵與設備設計與技改工作
2012年8月至今 寧波九龍氣體公司工藝工程師 設備 KDONAr 700Y/3000Y/3000Y/100 ,主導工藝改造。 |
|||||
個人簡歷:
貴公司領導及各同仁,祝好
我從事制氧時近7年,今意圖專業精進期待換下環境,步入事業下個階段,故此向貴公司投遞簡歷一枚,望領導不吝詳閱,以覽愚資。
05年畢業后(結業院校荊州職業技術學院)隨工程師入河南省南陽漢冶特鋼制氧車間一線學習磨礪,期間刻苦用功,理論結合實踐,有所斬悟。五六年間在制氧各個崗位上都工作學習過:氬泵工,空壓工,氧壓工,副操,主操,中間為成就一技之長,起伏跌宕,放棄短程利益,規避幾度干戈,難堪盡言。深諳各崗位職責及設備控制管理,對制氧工藝調控有緊隨時代的成熟見解;對空分工程設計亦有相當程度的涉獵,設計構成,設備構造了然于心。勤學好問,不僅僅拘泥于經驗之談,好格物求致追根求源,故因矢志推動技術進步而與車間以及公司之狹促管理相行漸遠,2012年初將個人調離技術崗位半年。8月轉入寧波九龍氣體公司負責技術改造,然公司在待遇上前后相駁,將我改造計劃束之高閣尚在其次,但中層領導鼓噪詆毀個人技術,以年歷相輕,再三忍讓,漸次心寒,萌生退意,遍尋上進企業效力。職業意向:制氧工程設計,工藝指導,技能培訓,設備技改,維護運營等工程職位,愿盡全能,衷其責,要求底薪月結8千稅后,有正常假日。聯系地址:河南省西峽縣五里橋街國道交叉口香港家私城一單元樓或河南南陽漢冶煉鋼制氧 崔帆,電話:18657412348。意圖詳實可來面談考核。 在工藝上能進行建模思考,提前調整進行故障預防,主張人性化操作,精細化操作,檢防并重,使設備達到穩產高產的效果。
此下為中早期我對當前氬塔調試的一些理解,以供單位甄別思路,(這是早前2010年在漢冶公司制氧車間開掘氬產量潛能上的技術研討:外壓縮膨脹空氣進上塔流程):
由理論可知: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氬的產量,那么相應的氬餾分就必須提高,因為只有最終提高氬和氮在餾分中的比例,好比在主塔中提取倆分同是1M3的氬餾分,如果能把其中的雜質(氧氮)去掉,最終氬餾分較高的氣體獲得的純氬更多,但是雖然最終提高氬餾分就能最根本的提高氬的產量,但隨著餾分中含有的氬和氮的量越多,氧含量越少,氬塔就很容易發生氮塞,想徹底避免是不行的,能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操作模式去避免和防范這種情況的發生,實現高產和穩產并舉?
在主塔調配適度的前提下要在C3,C5,C4塔上查找原因,冷量配比是否有問題,對現行氬塔操作來說有以下問題,首先要詳細了解下氮塞,在書上是這么說的,由于氬餾分中含有的氮組分過多導致換熱通道阻塞,降低了換熱效率,這種情況經常會在C4塔出現,有時也會出現在C3塔,C4塔的氮塞是很容易理解的,C4塔頂冷凝器本身就是為了把大部分氬和微量氧冷凝,使氮以氣態形式集聚在冷凝器氮側,部分回收部分同不凝氣排出塔外,如果排放不及時則低凝點組分阻塞換熱通道,導致氮塞發生,冷凝器無法正常工作,這樣很容易解決,加大不凝氣排放量及氮氣回收率就好了,而C3塔氮塞是如何發生的呢?分析可知,氬餾分上升意味著氬和氮的含量增加的同時氧在餾分中的含量相對減少,但如果V3的開度卻并未改變,那將意味著該冷凝器將以過度的冷量來冷凝業已減少的氧組分,這些過量的冷量就會畫蛇添足的去冷凝工藝氬中的部分氮氣,C3塔的整個溫度(從頂端直到底端)對于氮來說都屬于不飽和溫度范圍——冷凝器略微接近,就意味著當少量氮被多余的冷量冷下來以后稍一回流就會遇熱氣化,上升又被冷凝,周而復始,如鯁在喉,在冷凝器底部往復竄動,阻塞換熱面積和通道,所以說要想氬產量高,首先要考慮C3塔冷凝器的冷量匹配問題,不但要使其冷量隨氬餾分中氧含量的多少而改變,使其沒有過度冷量,最好還要少留部分氧氣不被完全分離以策萬全,所以在高產餾分較高的情況下,C3塔工藝氬的氧含量非但不是越低越好,更要使其保持不變,甚至是更高一點,雖然C4塔有微小除氧能力,但如果C3塔控制的含氧量過高,C4塔也是無力回天的。
C3塔冷量調控配比的理論依據為:C3的本質職能是保證氧組分被冷凝后仍有足夠的冷度保證其流入塔底前仍為液體,C3塔沒有C4底部氣化器那種結構,不可能將塔底的回流液氣化再精餾,氧氣首先被冷凝(凝點最高的氣體最易換熱液化,假設它在冷凝器得到冷度為-188冷凝為過冷液體,那么它下流至C3底部的時候溫度雖然上升但仍需在-183氧凝點之下,才能仍以液體的形式在塔底集聚)又因為C3塔冷凝器溫度比氧氬都低所以C3底部難免會回流部分液氬,然后以粗氬的形式回流C5,可是即便冷凝器冷量過度,冷凝的氮組分遠沒有足夠的冷度回流塔底(因為整個塔對液氮來說都是過熱的)只會在塔上反復翻騰,阻礙換熱。
C4塔上部冷凝器,因餾分上升,產量增加進入C4待精餾的工藝氬量增加,對應的C4冷凝器冷量就該相應補充,但不能過多,也不能簡單的將C4冷凝器增加的冷量與氬餾分中氮增加的比例完全匹配,為預防C3氮塞從C3過來的工藝氬含氧已經稍多,這時C4塔冷凝器增加冷量的幅度應稍小一點,使這些氧組分少獲到些過冷量(假設這部分氧在C4冷凝器獲得的冷量為盡-187 而回流至塔底前一刻溫度達到-182)則不會流入塔底就氣化上升,最終和氮一起回收或混同廢氣一起排出,(雖然C4冷凝器不是為除氧而存在但是它也可以除去微量氧氣,這也是我們經看到的C4塔的氬中氧含量比C3塔中氧含量還要低的最終原因)
C4塔下部氣化器,同樣因為餾分上升,705流量增加,C4回流液增加,液氬產量提高了,要保證C4壓力和阻力不產生波動,則須使C4底部氣化器側熱源量增加,以維持C4換熱負荷穩定,保持C4塔正常工作。
C4廢氣排放閥,隨著餾分上升,產量增加,就意味著有更多廢氣(主要為氮氣部分回收部分混同不凝氣排出)所以廢氣排放閥和回收量應酌情開大。預防氮塞。
另附:“理論上氬塔產量可以開到900-1000左右”,從設計和實用角度看也不現實,就算操作技術超群不氮塞,含氧量也會很高(產品不再具有實用意義純度不達標),此時C4的微小除氧能力可以忽記,第二C4塔會極易出現氮塞,比C3氮塞要嚴重的多得多。在保證產品達標的情況下目前的產氬設備普遍只有80%-85%是十分合理的,然而以KDONAr—20000/20000/70設備額定80%的氬提取率計算,我們當前500-600的提取量,對設備的利用率還十分有限,能效比較低。
C4是分餾塔的最后一環,冷損最高,4塔冷量聯系的最末端,最敏感,他的波動將比前面倆塔對主塔的影響都要深遠,所以直接操作要更謹慎。
大開車冷量分配的指導意見:
一般常溫狀態開車,兩臺膨脹機運行,盡量降低上塔壓力,降低膨脹機后溫度,調整好主換熱器熱端溫差,減小冷損;在冷卻階段前期,盡大量發揮膨脹機最大制冷能力,走最長的冷卻路線,全面冷卻塔內各設備;此階段膨脹空氣不需要旁通,膨脹空氣量盡量進塔,冷量走循環;
在全面冷卻設備以后,塔內各設備的溫度開始下降的很快,但是隨著溫度越接近氣體的液化溫度時,溫降越來越小,使其達到液化溫度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在冷卻設備階段后期,可適當旁通部分膨脹空氣量(有利于降低上塔壓力),把冷量集中到板式,使下塔先產生液體,再通過液空節流閥全量送入上塔,這樣可以使上塔和主冷迅速達到工作溫度,此時,要控制好中抽溫度,以機后不帶液為主,盡量控制機后溫度在-187℃左右;此階段為積液階段打下基礎,也是縮短裝置啟動時間的關鍵;
待進入積液階段,可適當增加進塔空氣量,提高下塔壓力,增加液空生成量;此階段膨脹機仍保持最大制冷能力;只要合理分配好冷量,控制主換熱端溫差在設計范圍內是不會影響主冷積液的,反而加快主冷積液;
往往在調純階段,一臺膨脹機運行,且主冷液氧液面仍有上漲趨勢時,可適當旁通部分膨脹空氣量,在氧產量不變時,有利于氧純度迅速提高;
鉆研項目2萬空壓程序自動化設定:
當前國內帶分子篩的中低壓空分設備,普遍的一個缺陷就是分子篩充壓時產生的波動難以避免,亦常見以此為因的各種后續操作失誤而導致的工藝故障。一個小門檻經常絆倒大批同志,因此在去年夏天根據對分子篩充壓的物性數學化研究,研究出以下自動充壓的程序參數,下一步可考慮編寫進DSC自動化模塊中,可對充壓采用自動化操作:
方程已初步完成,未知效果如何,與業內當前方法有何優劣,只待能有企業為我提供機會了。
同時掌握了傳熱原理計算方法,空分工程設計多元方程算法,對氣液并流的管道設計有相當研究見解:氣液并流的管道傳輸的管徑取值,與兩端壓力有關,同時受限與工質物性,流量,是一個很復雜的多元方程組;在管間流動時,氣化量是線性增加,而液化量是線性遞減;同時因為氣化量的逐漸增加,流體平均密度的降低使得與管壁的阻力系數減小,使得流速更快,焓值降低,篇幅所限,內中個別理論有所縮減,緣由不言自明,望見諒海涵。
以下有最近接觸的寧波九龍全液體設備為例,簡述下液體空分的經驗心得:首先內壓縮液體空分不同于氣體空分,氣體空分以生產氣體為主,一般有管網送至固定用戶,輸送前可將氣體所攜帶的冷量充分回收,復熱至零度以上送出,液體空分意味著冷量多用于生產液體產品,氣體產品提取少,液體在儲槽內充裝出售,其冷量只能少量回收,故液體空分隨其提取率的提高與同級別的氣體空分相比能耗更高。
針對本套空分,對影響能耗的因素總體可分為四個方面。
一、 系統流程設計本身 該流程設計 700/3000y/3000y/100y 單位(m3/h)氧提取率為(700+3000)*設計純度區間/2W(設計空壓機流量)*20.9%,假設氧最高純度可達100%,則該設備氧提取率最高為88%,氮的提取率為3000*設計純度區間/2W*78.1%,假設最高純度可到100%,則氮提取率為19.2%,氬提取率為100*該氣體設計純度區間/2W*1%,設純度為100%,則氬的提取率為50%,意味著餾分提取位置區間內所富集的氬組分總量僅為50%,無法提取的剩余約50%的氬,以雜質形式,影響著氮和氧的提取純度,而未提取出的氧組分和氮組分(除去去水冷塔和純化用做還原再生氣的量)在提取氬的過程中冷卻循環回主塔補償該提餾區的常態平衡。 由此可見,較低的氬富集度(提取率),完全影響了氧氮產品的提取,這可能是產品定制導致的設計結果,也可能是套搬設計所衍生的提取現狀。氧提取率與氮提取率的懸殊,造成氬餾分的純度區間波動較大,氬系統運作效果差。
污氮作為唯一未給與計定值的氣體,作為氣體冷量回收的重要來源,調和主塔運行的主要出塔氣,合理分配流量將是滿足水冷塔換熱需求再生氣量以及適配主塔產生的有效手段,在當前氬塔閑置的情況下,氬餾分淤積塔內,導致回流比上升,氧氮生產受其影響——實際生產中,氧純度降低,氮產量增加,對污氮操作進行變革已成必然。且餾分原料遺留主塔,等于生產原料相對增加,可以發掘氧氮的提取潛力,降低上塔壓力,改善精餾效果,那段滯留于氬塔做冷源的液空也可借以回收,增加上下塔壓差,提高上塔液體送至上塔的節流效果,增加了小時產量,降低了能耗和不必要的冷量損失。
本流程中使用雙增壓膨脹機制冷,是中小型液體空分的當前基本特點,是高壓力膨脹制冷下的可控難度與上下塔平穩運行的妥協。操作時應考慮倆機的互動和冷量分配,以達到優化的制冷效能,降低損耗。
由于空冷塔的設計缺陷,使循環水系統冷卻負荷加重,需要更高的涼水塔的冷卻效能與強度,此改造有倆個方向:其一、改造空冷塔管道布局和分布器孔徑,提升熱交換效率,復原空冷塔工作能力。其二、對循環水系統本身進行技改,在污氮送水冷塔處引出一孔徑為該管徑1/10的管路,送至涼水塔填料下部,在水池上部加裝濾網,過濾循環水雜質的同時抑制水池的蒸發,定期更換,池身與涼水塔由鐵皮封閉,使用更好的涼水塔填料,增加填料高度,以及重新分析水質配比合適的緩蝕劑和除藻劑,改善水質,清理循環水地下地上管道,減少不必要的冷卻損失,適當包裹保冷材料,覆蓋地上管道,避免陽光直射及空氣換熱損失。同時兩增壓端空氣出口處的換熱器效率高低也較直接的影響制冷效果,可改進或更換該部件以提升效能。
設計方在試車之后交付之前在位于原料空壓機末級排氣位置加裝了一個冷卻器,原因可能有二,一、試車中空冷塔冷卻效果不理想,試圖以降低空氣進空冷塔溫度方式作改善。二、針對氬系統,以降低原料機排氣壓力,影響循環機排氣,使增壓膨脹機將可使介質獲得更低溫度的能力轉化為較大的流量,減小上下塔壓差,提高回流比例,進而降低餾分提取點氬餾分純度以避氮塞,使氬系統可得運行。此冷卻器的加入,使空壓機末級排氣因遇冷而內能降低,動能下降,壓力降低,使排氣壓力與進氣壓力壓差減小,設備轉速降低,吸入氣量也隨之減少。氬系統停置,餾分原料滯留主塔,使得主塔提取潛力上升。同時在添加了末級冷卻器后,空分的負荷力產能潛力與設計不再相同。單以進氣量來衡量產量的思路需要重新界定。
崔帆 2012/1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