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規劃相比,新《規劃》變“大”了:范圍更廣,在1578平方公里不變的基礎上,新增了1100平方公里的協調管控區;章節更多,新增2章,并新增了“生態紅線控制”的條文。與城鎮建設用地總面積,以及工業用地、居住用地面積都減少相比,公共綠地(綠地與廣場用地)由此前的96平方公里,增加到了99平方公里。
“設立協調管控區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加強區域生態管控,防止環四川天府新區大規模的無序開發建設。”四川天府新區規劃修訂項目負責人、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部分院副院長劉繼華說。
協調管控保護四川天府新區、生態優先劃定開發邊界——新規劃更加綠色,更加突出生態安全保障,更加注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元素。省住建廳總規劃師邱建表示,這充分體現了“新型城鎮化”的核心理念。
生態/
新增協調管控區
新增的協調管控區,涉及眉山、資陽兩市臨天府新區的24個鄉鎮,地域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就功能而言,協調管控區是四川天府新區外圍生態環境服務區。
作為四川天府新區的生態環境服務區,協調管控區嚴控開發建設總量,嚴控與天府新區主要生態功能區、生態廊道相連地區的開發建設。
協調管控區將與四川天府新區一體化構建“三山三水、四核多廊”的生態安全格局。其中“三山”為龍泉山及其山前區域、彭祖山及其余脈、牧馬山—長秋山區域;“三水”為錦江、江安河、鹿溪河、赤水河等構成的岷江支流水系,絳溪河等構成的沱江支流水系,區域重要供水渠道東風渠水系;“四核”為由龍泉湖、張家巖、三岔湖、黑龍灘水庫構成的供水安全保障核;“多廊”為由繞城高速、第二繞城高速、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成自瀘高速、成渝高速、成雅高速、成渝客專等構成的區域生態廊道。
新增的“生態紅線控制”章節提出:將四川天府新區范圍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進行識別,并劃入生態紅線內進行嚴格保護。
新規劃加強了“兩湖一山”(含山前地區)及東風渠沿線等重要生態敏感區建設管控,提出建立產業“負面清單”,開展區域大氣和流域水環境治理;劃定了生態紅線和永久基本農田,明確禁建區包括河湖濕地、重要山體,限建區包括一般農田、綠化隔離地區。
生活/
環境要求更高 天更藍水更清
與原規劃相比,新《規劃》對生活環境的要求更高,到2030年,四川天府新區天更藍、水更清,生活更有品質。
四川天府新區規劃總人口為500萬人,比原規劃的人口最低承載數減少了100萬人;城鎮人口為480萬人,高于原規劃97%的城鎮化率。
在水污染控制上,城市建設區污水管道覆蓋率從95%調整到100%,規劃區污水量則下調,由417萬立方米/天降為211.5萬立方米/天。城市建成區內再生水回用率由30%提高到50%,以增加水環境容量釋放空間。鼓勵節約用水,新提出要控制雨水徑流總量且控制率達到85%。
大氣污染控制方面,以“大氣環境質量指數(AQI)小于100的天數占全年的比例”代替原指標中“空氣質量達到或好于二級質量的天數”,提出優良天數占全年的比例大于90%。
鎮區公共服務配套由原來的13項增加到27項。
出行/
多種交通方式可選 公交更加便捷
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打造,讓出行更為便捷,選擇方式更多。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在即,將與雙流國際機場共同形成中國西部最大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
鐵路方面,規劃確定了天府站新址,位于成都科學城東部、成自瀘高速公路東側區域。天府站將承擔成昆高鐵、成自瀘城際、成資城際等線路的始發終到或通過作業,成為成都鐵路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川天府新區形成“一主二輔”的鐵路客運站,其中天府站為主客運站,雙流機場站、雙流西站為輔助客運站。
貨運方面,成昆鐵路挑大梁,向南經樂自瀘鐵路、隆百鐵路,形成成都通向北部灣出海口的鐵路貨運通道。遠期,將在龍泉山東側、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通道北側建設新的貨運外繞線,經過天府國際機場并銜接至成渝鐵路,實現天府國際機場與成都集裝箱中心站的聯動組織。
城市道路中,“四橫六縱”的快速路網格局不變,但調整了部分快速路的選線,“四橫”為雙華路-車城大道、武漢路、深圳路-三岔湖快速路、彭三快速路,“六縱”為大件路、利州大道(元華路)、梓州大道(紅星路南延線)、雙簡快速路、成簡快速路、山前快速路。調整后,快速路總長度約340公里,比原規劃長23公里。
新區規劃了8條軌道快線和11條軌道干線,線網總長度519公里,比原規劃增加了159公里。
責任編輯: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