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徐工集團將持續加大原始創新投入,加緊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基礎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全力推進工程機械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裝備制造強國中國夢。”這是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對徐工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寄予的厚望,也是徐工技術體系肩負的重任。
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組織高水平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學家、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凸顯了徐工集團在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平臺建設和研究成果得到國家高度認可,為徐工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邁向世界提供科技創新支撐。
一、因勢而謀
瞄準國家發展戰略,搶灘行業“智”造陣地
智能制造裝備是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徐工“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充分契合“中國制造2025”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結合“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瞄準工程機械智能制造領域關鍵技術,搶灘行業制高地。
1.《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實現工程機械等重大成套技術裝備與關鍵零部件自主設計制造,重點突破智能制造與應用技術。
2.“中國制造2025”: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攻克共性技術,強化制造基礎,促進工程機械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推動智能工程機械等產品研發和產業化。
3.“一帶一路”戰略: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以交通、能源、石化等基礎設施為建設重點。工程地域跨度大,施工環境惡劣,作業工況復雜,工程難度高,迫切需求大量智能化的高端工程機械。
4.行業趨勢:國際工程機械行業正處于向智能化發展的階段,表現為工程機械綠色化設計、作業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全生命周期服務化等4大技術趨勢。
二、蓄勢待發
積蓄研發實力,驅動創新引擎
徐工集團始終傾力于技術領域的創新,通過多年的開拓和創新,積累了雄厚的研發實力,為進一步創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提供有力保障。
1.技術創新殊榮:溯源于抗戰烽火年代的徐工,始終保持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位居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5位。一直以來,徐工集團堅持以自主創新為主,注重技術創新這一核心競爭能力的持續提升,對科研的投入力度呈逐年遞增趨勢,先后獲得“全國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兩化融合示范標桿企業、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江蘇省創新創業基地等多項殊榮,建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持續保持行業排名第一位。
2.全球協同研發平臺:建立歐洲研發中心、美國研發中心、南京研發中心、上海研發中心等輻射國內外的多個地區和國家的研發體系,并形成自己的特色與優勢,尤其在大型起重機械關鍵技術、液壓挖掘機關鍵技術、智能化路面施工機械制造及施工技術、大型工程機械自主創新的科技體系工程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具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
3.高端實驗室建設:2008年,江蘇省科技廳批準徐工集團建設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以此為基礎,整合優勢資源建成了以基礎技術、應用技術研究為核心的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建設總投資3.4億元,面積2.85萬平方米,包含智能控制、液壓、傳動、結構、油品、材料、整機及施工技術等8個實驗室及1個工程技術中心。實驗室具備大型實驗設備及儀器130余臺套,其中引進國外先進重大實驗設備20余臺套。2015年1月,實驗室通過CNAS認證,6大領域146個檢測項目獲得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互認。
4.科研成果斐然:近年來,在高端工程機械領域屢次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研制出全球最大1600噸全地面起重機和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國內首臺400噸級大型礦用挖掘機、國內最大噸位12噸裝載機、ET110越野挖掘機(蜘蛛俠)、大型成套筑路機械等100多項國產首臺套重大裝備。實驗室承擔包括國家“863”項目、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1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獲省部級以上獎項31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在國內外重要刊物共發表論文59篇,其中被SCI和EI共收錄23篇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26項。
5.領軍人才隊伍:實驗室始終傾力于隊伍建設。現有全職研究人員145人,其中研究員級高工28人,高工29人,32人具有博士學位,具有副高級技術職稱以上的科研人員比例為39.3%,碩士以上學歷人員的比例為86.2%;研究隊伍中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人,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省跨世紀人才培養333工程等高級技術專家人才52人,院士工作站受聘院士3人。
6.開放交流平臺:實驗室與上海交大、浙江大學、中鐵隧道等60余所高校及企業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其中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編撰出版七種語言“工程機械雙向詞典”;主辦“第六屆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會議”;組織90多人次赴國外進修,國外科研機構60多人次來訪。近3年院士工作站先后聘請郭孔輝院士、徐濱士院士、任露泉院士進入工作站;同時與林尚昆院士、聞邦椿院士、馮純伯院士等多位行業專家前來進行技術交流并開展項目合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14名博士后簽訂進站協議,已結題9項課題研究。
三、應勢而動
突破四大高端技術,構建三大運營機制
四大高端技術
徐工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要聚焦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領域,開展全生命周期設計技術、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技術、重載運動智能控制技術、綠色化與智能服務技術等4大前沿技術領域研究。
1.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技術: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是工程機械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水平直接決定著重大裝備和主機產品的性能、質量和可靠性。實驗室將從設計、制造、焊接、檢測等多個維度分析國內外關鍵零部件差距及影響因素,開展工程機械零部件智能制造技術的研究,進行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主要攻克關鍵零部件制造工藝技術、檢測技術、質量控制等核心技術,促進制造工藝的仿真優化、數字化控制、狀態信息實時監測和自適應控制。提升自主研發關鍵零部件性能,解決關鍵零部件空心化問題,實現關鍵零部件的自主化設計及智能化制造,并向裝備制造業其他領域推廣應用,全面提升基礎零部件性能。申請獲得專利不少于10項,發表論文不少于45篇,編制標準不少于2項。
2.整機全生命周期設計技術:全生命周期技術產品的設計、加工、裝配、使用、管理、再制造等各個環節,是工程機械在國家發展循環經濟大環境下的必然趨勢。實驗室將在設計過程中導入綠色因子,建立綠色研發設計的評價與反饋機制,基于產品信息模型和裝配資源模型,進行產品的虛擬裝配工藝設計,獲得可行且較優的裝配工藝方案。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來分析、傳遞產品的追溯信息,整合系統資源,建立產品全部閉環信息全生命周期知識庫,實現產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監控及跟蹤,提高質量在線監測、在線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使工程機械的產品設計、制造、實驗、用戶使用、回收再利用形成一個閉環的整體,實現資源和產品的循環使用。為裝備制造的其他行業提供工程示范。申請獲得專利不少于10項,發表論文不少于30篇。
3.重載運動智能控制技術:智能化是工程機械行業發展的主流技術方向。實驗室進行重載運動智能控制技術研究,解決單機集成化操作智能控制、遠程故障診斷、網絡機群集成控制與智能化管理等技術難題,發展若干工程機械重載運動智能控制技術,在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可以實現人與產品的實時聯通、精確識別、有效交互與智能控制,提高產品的操控性、多機協同作業效率與精準度。申請獲得專利10項,發表論文不少于45篇,編制標準不少于3項。
上一頁12下一頁在本頁顯示剩余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