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的所謂“頁巖氣革命”有夸大的成分;其實,中國頁巖氣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技術相對落后。數據顯示去年的產量是2億立方米,今年的官方目標是15億立方米,這距離被砍掉一半后的300億立方米的目標,仍然非常遙遠。所以調低也可能是一種基于現實情況的調整,也無可厚非。但無論如何,國家在戰略層面不應輕視頁巖氣開發。
有國土資源部官員表示,中國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的投入與美國、加拿大等國相差甚遠,依然投入不足,對此幾大石油公司負有責任。目前八成的頁巖氣資源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延長石油這“三桶半油”手中。若“三桶半油”壟斷著資源但卻沒有開發積極性,對國家長久的能源安全是不利的。
雖然頁巖氣開發在法律上已經沒有門檻,探礦權招標對民企開放,但因為頁巖氣田往往與傳統油氣田重合,所以資源繼續被國企掌控,導致開采權的開放有名無實。這個問題應該通過整個能源領域的市場化改革來深入解決,應進一步簡政放權,讓更有盈利、風險與創新意識的民營主體更多投入到頁巖氣的技術研發與開采中,同時通過放開對外合作和明晰外商投資規則,在合理分擔風險與收益基礎上更多引入外資開發我國頁巖氣,推動我國技術進步。
當然,開發頁巖氣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我國能源利用結構的轉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單位能耗,同時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因此發展頁巖氣也不可一味求速度,一味冒進,必須把頁巖氣開發的地質影響、環境影響等因素納入考量,實現資源、技術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從全球角度看,美國在國家層面高度重視頁巖油氣,這將成為一個前沿領域和美國在21世紀核心競爭力的來源,雖然說近年來的成果不像早先被渲染的“革命”那么神奇,但未來潛力依然不可限量。無論如何頁巖油氣技術都將是未來國際競爭的前沿,中國不應當在這方面落后得太多。
此外,中國傳統上最為依賴的能源產地中東正在變得日益混亂,敘利亞、伊拉克等多國可能陷入大范圍的無政府狀態并對外蔓延,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介入干預維持秩序的動力急劇下降,意味著中國所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斷上升。近期奧巴馬公開指責中國“搭便車”,這嚴格而言對中國頗不公允,因為伊拉克亂局很大程度上實系美國武斷干涉造就,但從此番言論中透露出的美國日益想從中東“脫身”、袖手旁觀的趨勢,應得到嚴肅對待。
美國退出意味著中國在伊拉克的石油投資可能更受威脅,產自中東的油價可能上升等等,而美國通過油氣革命占得先機之后,未來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會不斷降低,對中東的興趣也會降低。基于此,為了國家能源安全考慮,通過培育合理的激勵機制,加快包括頁巖氣在內的所有新能源科技的研發與創新,都已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