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中國裝備制造的經濟總量已經連續4年全球排名第一。但是,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國制造”,長期被認為是品質低下、價格低廉、勞動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詞。
全球知名會計師事務所-德勤2月20日與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共同發布的報告稱,盡管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制造在中國已經得到初步發展和認可,但整體仍處于初級階段。
這份名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報告稱,2010年,中國制造業規模超過美國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目前依然沒有擺脫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從日本、美國、德國等國的發展過程看,中國目前的經濟環境與這些制造業發達國家在歷史上產業升級的拐點時期非常相似。遵循這些制造業先進國家所進行的產業升級之路,是中國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報告指出。
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的發展思路是從五大方向重點突破,分別是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和智能制造裝備。該《規劃》提出的目標是,到2015年高端裝備的銷售產值占裝備制造業的比例將達20%以上。
目前,首批用于補貼智能裝備制造的資金已經下達。第一批落實補貼資金的智能制造裝備有19個項目,國家補貼資金9.5億元,現已正式啟動。尤其為支持智能制造裝備企業拓展市場,國家將劃撥首臺套補貼資金,補貼資金高達產品銷售價格的25%~50%。據相關統計,預計到2015年,高端裝備制造業年銷售產值將在6萬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