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網獨立催化劑
安全隱患和壟斷或使天然氣管網獨立先行
本報記者 王冰凝 北京報道
青島“11·22”特別重大事故以7.5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換來了國家對10.2萬公里油氣長輸管道的大面積整改。
1月10日,國務院嚴肅處理11·22泄漏爆炸事故,認定是一起特別重大責任事故,同意對包括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青島市長張新超在內等48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對涉嫌犯罪的15名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除此外,管線問題也讓尚在討論中的管道分拆獨立的爭論和博弈更加激烈,而一直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封閉的管網,不僅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還阻礙著整個天然氣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的形成。
管道隱患至少達2萬項
不合理的輸油管道與暗渠交叉工程設計,為黃島埋下了重大隱患。
1月9日,青島中石化“11·22”特大事故被國家安監局認定為責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難,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稱,青島事故為責任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5億。黃毅同時透露,青島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安委會部署專項檢查。針對查出的問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已下達整改通知單。
黃毅稱,事故調查報告已經提交,國務院正式批復之后將向社會發布。這起事故被認定為責任事故,事故暴露的突出問題有四個方面:一是對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不負責,尤其是對輸油管道與排水暗渠交匯處存在的重大隱患沒有進行徹底排查和整改;二是應急處置不力。原油泄漏到爆炸八個多小時,這期間從企業到政府的有關部門對事故風險研判失誤,沒有及時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也沒有及時通知疏散周邊的群眾;三是違規違章作業。現場處置人員沒有對暗渠內的油氣進行檢測就冒險作業,而且采用非防爆的工具進行施工,從而導致油氣爆炸。
“企業有責任,政府監管部門也有責任。”黃毅說。
而事故所暴露的第四個問題則已經不僅僅是青島一個地區的問題。“規劃設計不合理,事故發生地段規劃建設非常混亂,油氣管道與周邊建筑物距離太近,特別是輸油管道與暗渠交叉工程設計不合理,存在重大隱患。設計部門、市政部門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黃毅說。
事實上,受到青島事故的教訓,國務院安委會部署在全國開展了沿海沿江石化企業、石油庫以及輸油碼頭安全生產的專項檢查,檢查發現了類似“11·22”特大事故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有些確實觸目驚心。”黃毅說。
據統計,隨著我國油氣開發建設,目前已形成了655條油氣長輸管線,總里程達到10.2萬公里,一些已運行了20多年,有的甚至達到40多年,有些管道已經銹蝕、變薄。有些輸油管線與城市的管網交叉重疊,存在很多隱患。
“這次共檢查了將近3000家石化企業和石油庫,查出的隱患有近2萬項,隱患都在整改中。”國家安監局相關負責人稱。
封閉管網突破艱難
青島中石化管網事故以及全國大范圍存在諸多隱患的管網整改,又引發了新一輪管網獨立的呼聲。而我國目前的管網因歸中石油和中石化管理,早已經成為了阻撓油氣市場競爭格局而形成的一大障礙。
而封閉管網近期就著實讓另一家大型央企大唐集團苦悶了一把。
近日,大唐發電(3.81, -0.06, -1.55%)不得不與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達成《煤制天然氣購銷協議》,供應協議期限到2043年底,涉及40億立方米產能,項目將分三年進行,供氣價定于每立方米2.75元,比市場預期高。若以三期項目供氣上限計,整個項目投入運作,收入可達110億元。
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儀式上,大唐集團副總經理王森稱:“大唐剛剛進入煤化工、煤制天然氣領域,將按照行業內的規則、思維方式辦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行業內的規則,就是出來的氣都要走中石油的管網,賣給中石油,再由中石油倒手。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大唐發電的煤制氣如果不走中石油的管網,原本還可以多賺個3億元左右。
大唐發電手上的煤制氣項目即國內首個由發改委審批的克旗煤制氣項目,該項目2009年8月獲批并動工。與之配套的,還有一條從克旗至北京的輸氣管道。該項目分三期建設,總投資為257億元,由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大唐集團及天津津能投資公司共同出資,占股分別為51%、34%、10%、5%。
配套的輸送管線原規劃途經內蒙古赤峰、錫盟、河北省承德至北京密云,全程359公里,最后并入北京燃氣管網。但因中石油與北京市簽訂了排他性供氣協議,北京段管道最后100多公里不得不交給中石油修建。該項目早在2012年前就已具備投產條件,但由于北京段管道最后100多公里被中石油把控,導致供氣一直拖延。
據悉,中石油一直不愿打通管網,是因雙方在氣價上未能達成一致。
最終大唐煤制氣不得不選擇與中石油合作,即中石油統購統銷,大唐通過輸氣管道把氣輸送至承德和密云的邊界,把氣賣給中石油,再由中石油出售給北京燃氣集團。
管道安全隱患以及壟斷之患,正引發著一場關于管網獨立的大討論,目前,中國的油氣管網以“三桶油”為主,其中,中石油運營著全國約70%的原油管道及約90%的天然氣管道。
“如果說青島事件警醒政府必須要加強管網的專業化管理,那么,隨著天然氣利用的不斷擴大,以及煤層氣、頁巖氣、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和生物天然氣行業的擴容,非‘三桶油’的天然氣輸送必然會因當前封閉的管網而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天然氣管網獨立必然是首當其沖的。”一涉足頁巖氣領域的電力公司負責人認為。
安全隱患和壟斷或使天然氣管網獨立先行
本報記者 王冰凝 北京報道
青島“11·22”特別重大事故以7.5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換來了國家對10.2萬公里油氣長輸管道的大面積整改。
1月10日,國務院嚴肅處理11·22泄漏爆炸事故,認定是一起特別重大責任事故,同意對包括中石化集團董事長傅成玉、青島市長張新超在內等48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對涉嫌犯罪的15名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除此外,管線問題也讓尚在討論中的管道分拆獨立的爭論和博弈更加激烈,而一直被中石油和中石化封閉的管網,不僅存在著各種安全隱患,還阻礙著整個天然氣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的形成。
管道隱患至少達2萬項
不合理的輸油管道與暗渠交叉工程設計,為黃島埋下了重大隱患。
1月9日,青島中石化“11·22”特大事故被國家安監局認定為責任事故,事故共造成62人遇難,136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7.5億元。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黃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稱,青島事故為責任事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5億。黃毅同時透露,青島事故發生后,國務院安委會部署專項檢查。針對查出的問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已下達整改通知單。
黃毅稱,事故調查報告已經提交,國務院正式批復之后將向社會發布。這起事故被認定為責任事故,事故暴露的突出問題有四個方面:一是對隱患排查治理不認真、不負責,尤其是對輸油管道與排水暗渠交匯處存在的重大隱患沒有進行徹底排查和整改;二是應急處置不力。原油泄漏到爆炸八個多小時,這期間從企業到政府的有關部門對事故風險研判失誤,沒有及時采取封路警戒的措施,也沒有及時通知疏散周邊的群眾;三是違規違章作業。現場處置人員沒有對暗渠內的油氣進行檢測就冒險作業,而且采用非防爆的工具進行施工,從而導致油氣爆炸。
“企業有責任,政府監管部門也有責任。”黃毅說。
而事故所暴露的第四個問題則已經不僅僅是青島一個地區的問題。“規劃設計不合理,事故發生地段規劃建設非常混亂,油氣管道與周邊建筑物距離太近,特別是輸油管道與暗渠交叉工程設計不合理,存在重大隱患。設計部門、市政部門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黃毅說。
事實上,受到青島事故的教訓,國務院安委會部署在全國開展了沿海沿江石化企業、石油庫以及輸油碼頭安全生產的專項檢查,檢查發現了類似“11·22”特大事故中所暴露出的問題。“有些確實觸目驚心。”黃毅說。
據統計,隨著我國油氣開發建設,目前已形成了655條油氣長輸管線,總里程達到10.2萬公里,一些已運行了20多年,有的甚至達到40多年,有些管道已經銹蝕、變薄。有些輸油管線與城市的管網交叉重疊,存在很多隱患。
“這次共檢查了將近3000家石化企業和石油庫,查出的隱患有近2萬項,隱患都在整改中。”國家安監局相關負責人稱。
封閉管網突破艱難
青島中石化管網事故以及全國大范圍存在諸多隱患的管網整改,又引發了新一輪管網獨立的呼聲。而我國目前的管網因歸中石油和中石化管理,早已經成為了阻撓油氣市場競爭格局而形成的一大障礙。
而封閉管網近期就著實讓另一家大型央企大唐集團苦悶了一把。
近日,大唐發電(3.81, -0.06, -1.55%)不得不與中石油天然氣管道局簽訂了合作協議,雙方達成《煤制天然氣購銷協議》,供應協議期限到2043年底,涉及40億立方米產能,項目將分三年進行,供氣價定于每立方米2.75元,比市場預期高。若以三期項目供氣上限計,整個項目投入運作,收入可達110億元。
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儀式上,大唐集團副總經理王森稱:“大唐剛剛進入煤化工、煤制天然氣領域,將按照行業內的規則、思維方式辦事。”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行業內的規則,就是出來的氣都要走中石油的管網,賣給中石油,再由中石油倒手。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大唐發電的煤制氣如果不走中石油的管網,原本還可以多賺個3億元左右。
大唐發電手上的煤制氣項目即國內首個由發改委審批的克旗煤制氣項目,該項目2009年8月獲批并動工。與之配套的,還有一條從克旗至北京的輸氣管道。該項目分三期建設,總投資為257億元,由大唐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氣集團、大唐集團及天津津能投資公司共同出資,占股分別為51%、34%、10%、5%。
配套的輸送管線原規劃途經內蒙古赤峰、錫盟、河北省承德至北京密云,全程359公里,最后并入北京燃氣管網。但因中石油與北京市簽訂了排他性供氣協議,北京段管道最后100多公里不得不交給中石油修建。該項目早在2012年前就已具備投產條件,但由于北京段管道最后100多公里被中石油把控,導致供氣一直拖延。
據悉,中石油一直不愿打通管網,是因雙方在氣價上未能達成一致。
最終大唐煤制氣不得不選擇與中石油合作,即中石油統購統銷,大唐通過輸氣管道把氣輸送至承德和密云的邊界,把氣賣給中石油,再由中石油出售給北京燃氣集團。
管道安全隱患以及壟斷之患,正引發著一場關于管網獨立的大討論,目前,中國的油氣管網以“三桶油”為主,其中,中石油運營著全國約70%的原油管道及約90%的天然氣管道。
“如果說青島事件警醒政府必須要加強管網的專業化管理,那么,隨著天然氣利用的不斷擴大,以及煤層氣、頁巖氣、煤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和生物天然氣行業的擴容,非‘三桶油’的天然氣輸送必然會因當前封閉的管網而出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天然氣管網獨立必然是首當其沖的。”一涉足頁巖氣領域的電力公司負責人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