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造這條管道時,這里還是一片荒原,20余年后卻已經是高樓林立,根本無法執行修復計劃。”有石油行業知情者稱。
2001年發布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中明確規定,居民區等大型建筑距離管道應在50米范圍外;然而至2010年頒布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中,50米范圍外的限制已被縮窄至15米。
國家安監總局已部署立即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以油氣管道、城市管網等為重點的生產安全和公共安全專項整治。
“無論爆燃事故還是此前的PX風波,都反映出石油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有行業協會官員感嘆道,“但是不論國家經濟發展,還是市民生活都已離不開石油業。”
“我們承認自己在此次事故中有責任,并愿意對事故中暴露出的問題作出整改。”一位中石化總部人士稱。
15米的安全底線
目前中國還有大量長輸管道在長時間運行,其中1970年正式啟動的八三管道已運行了超過40年
東黃復線已運營了超過27年,它連接著勝利油田至江蘇、山東各煉廠及沿線輸油站,曾是支撐華東石化工業的重要血脈之一。
投產之初,事故發生地剛剛被劃歸為青島經濟開發區,這里就是個“大工地”,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更沒有高樓大廈。此后,黃島依靠房地產從荒郊野外變成了城區。
由于長期運行,這條管道的輸油管管壁在防腐、防漏等方面的性能已大大弱化,中石化也曾兩次計劃對部分管道進行輸油管更新,但兩次計劃都因環評未通過而不能進行。
“原本管線所處的郊區現在變為繁華城區,建筑物眾多,人口密集,部分管道陸續被占壓,導致管道無法搶維修,即使一些沒有占壓的建筑物也離管道較近,無法進行管道防腐層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隱患。”2011年中石化改造管道的工程報告中稱。
最終因未通過環評,改造工程無果而終。青島油氣管道留下隱患——它不發生在今天,也許會發生在明天。
事實上,目前中國還有大量長輸管道在長時間運行,其中1970年正式啟動的八三管道(從大慶至撫順的原油管道)已運行了超過40年。
而中石油和中石化年報顯示,截至2012年底,兩公司分別擁有66776公里和3萬公里以上的油氣管網,此外還有由地方政府和其他企業投資的數千公里管網。
2001年發布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中明確規定,居民區等大型建筑距離管道應在50米范圍外;然而2010年頒布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中,50米范圍外的限制已被縮窄至15米。
最初很多管道的工程選址都在荒原和郊外,然而隨著城市的發展,那些郊區變成了城區,甚至城市的中心地帶——在寸土寸金的城市,35米的差距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利益相關方成為推動新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法、縮短限制距離的重要力量。于是,最后15米成為保護公眾市民的安全底線。
中石化方面稱,11月22日凌晨,中石化位于青島經濟開發區的原油管道發生破裂,導致原油泄漏,部分原油漏入市政排水暗渠。事故發生后12分鐘,當班人員立即關閉輸油,并開始搶險處置。當日上午10點30分左右,市政排水暗渠發生爆燃,導致周邊行人、搶險人員傷亡的重大事故。
反對管網剝離的新理由
“采油、輸油項目是否也有巨大安全風險呢?如果揣測成真石油業發展在國內將遭遇更大阻力”
此外,隨著青島輸油管的一聲巨響,此前業內熱議的油氣管網剝離突然平靜。
“兩桶油運營這些管網數十年,擁有豐富的經驗,還發生了這么大的傷亡事故,新單位怎么辦。”此前就反對管網剝離的一位石油業內專家說。他指出,石油業是屬于“三高”的資本技術密集的行業,不是僅僅新成立一家公司,或由民企投入巨資就可以進入實現打破壟斷的。
對此,中石油、中石化人士均不愿多說。
事實上,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背后的尷尬僅僅是石油業面臨窘境的縮影——發展,會遭遇新建項目所在地市民的抵制;反之不發展則會遭遇中國相關產品對外依存度不斷升高的責難。
有石化專業人士指,有大學教授和專家們從學術的角度上告訴輿論石化項目有巨大環境污染風險;然而“中石化黃濰輸油管線爆燃事故是否又會給公眾一本現實的教材,采油、輸油項目也是有巨大安全風險的呢?這是我現在最擔心的事情,如果這種揣測成真,那么石油業發展在國內將遭遇更大的阻力。”上述行業協會官員坦言。
目前,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了60%,乙烯等化工原料和化工品對外依存度更高。如果沒有本土產能支撐,他們的生活成本是否會更高——中國每年少生產5000萬噸原油,國際油價將至少升高5-10美元/桶,隨之包括汽柴油在內的成品油價格將再次大幅上漲;中國石化企業50%停產,相關紡織品、涂料,甚至食品的生產成本也將大幅增加。
石化下游產品可用于建筑、服裝、食品、汽車等方方面面,幾乎人們所有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石化產品。2000年后中國消費升級,住房裝修材料、汽車輕量化等更是汲取了大量石化產品和技術。這也是2000年后陶氏化學、巴斯夫等外資化工巨頭紛紛加大對中國投資的根本原因,它們并不看重過去中國廉價的勞動力成本,而更看重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如果不能投資中國,那么這些巨頭們也會將項目放在周邊國家,因為它們要搶占的是不斷增長的中國消費品市場。
目前韓國最大的煉油廠產能達到了4800萬噸/年(超過中國最大煉廠產能一倍多);在日本和臺灣,集中了包括贏創、巴斯夫等在內的眾多精細化工品、特種化工品生產制造基地;現在越南,甚至文萊也加入了環中國石化產業帶。
上述行業協會官員認為,中國離不開石化業,這是現實;但未來政府、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需制定更多、更為嚴格的行業準則,從而為公眾提供更為安全的生存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