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煤為主的能源化工產業,一方面迫切需要提升轉化層次和深度,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需要從發展起來的煤制甲醇、蘭炭、電石等項目出發,加速尋找新的轉型發展之路。”在3月25日陜西省政府召開的一季度經濟分析會上,有關專家如是說。
化工專家、陜西省決策咨詢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郭衛東說,近年來,陜西周邊地區蘭炭企業已有半數以上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甲醇、電石、氯堿等企業絕大多數處于微利狀態,絕大多數合成氨、金屬鎂、硅鐵、焦化企業虧損或微利,目前處于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究其原因,其一是盲目投資跟風發展,低水平重復建設,造成產能過剩;其二是資源轉化利用方式粗放,綜合利用技術落后,小循環多大循環少;其三是單一資源單一產品的項目仍占主導地位,以煤為主的多種資源協同配伍,生態布局循環鏈接,綜合利用多聯產項目少。
郭衛東建議,一方面要想方設法消化甲醇、電石、焦化等過剩產能,開發一批進口量大、國內需求持續上升、附加值高的化學合成材料,比如聚酯、聚醚、異戊橡膠、氟碳樹脂、石墨烯樹脂等,以滿足經濟發展需要。
郭衛東還從煤炭資源勘探開發到綜合利用提出全新路徑:一是新建的煤炭資源轉化項目,要實現煤轉化過程中產生的物理能、化學能和全部化學元素、中間產物、目的產物,均能得到高效綜合利用;二是已建成的煤制甲醇等煤化工企業,最好在前端用連續粉煤干餾工藝提出煤焦油,再將粉焦氣化,用焦爐氣和合成氣合成甲醇,再利用化學循環尾氣和余熱發電并用于本裝置;三是煤焦化和蘭炭企業要壓縮焦炭、蘭炭商品產量,按照焦油收率最大化進行技術改造,對焦油進行深度加工轉化;四是與煤電、蘭炭共生或多聯產形成的硅鋁鎂及建材產業也要轉型發展,開發前沿高端和附加值高的下游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