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杭氧股份在深交所響鑼,正式掛牌上市。以發行價18元計算,杭氧股份的總市值達到72.18億元。時隔10多年后,老牌“杭字頭”上市企業再添一員“猛將”。
根據公司公開披露信息顯示,這家老牌的“杭字頭”企業近幾年來一直保持著較快的發展速度:2007年它的凈利潤為1.35億元,2008年突破2億元大關,盡管從2009年下半年公司開始整體搬遷,但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5.7 億元,凈利潤逾2.5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66%,實現利潤總額超過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0.4%。
“沒有自主研制的空分設備,冶金、煤化、石化等重化工業的重型裝備無法正常運作,就被外國人卡住了脖子。”站在臨安苕溪河畔922畝的新廠區內,杭氧股份董秘汪加林指著橫臥在地、長近30米的分餾塔告訴記者,如果運輸能力允許,杭氧還能制造更大塊頭的分餾塔,而這個重達50多噸的大家伙僅僅是空分設備的核心部件之一。
如今寶鋼、首鋼、鞍鋼、武鋼、中石化、大唐國際、神華等特大型冶金、煤化、石化企業的核心設備邊上,都有杭氧設備為其“輸氧”,“目前安裝最大的是60000m3/h,每小時有6萬立方米的制氧能力,代表了國內的最高水平。”
杭氧的成功并非一朝一夕。從1956年制造出國內第一臺30m3/h空分設備,到2000年,杭氧股份成立,首臺20000m3/h空分設備下線,杭氧人花了40多年。
2000年開始,隨著國內第一臺30000m3/h、50000m3/h、60000m3/h空分設備在杭氧的生產線上下線,杭氧一次又一次地結束了我國大型、特大型空分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目前德國的林德、法國的法液空,已經能制造超過10萬m3/h的空分設備,在搬到臨安的新廠區后,我們現在同樣具備了生產80000m3/h空分設備的能力。”汪加林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在東新路的老廠房里,起重車最大起重噸位只有50噸,新廠區內的最大噸位則達到了100噸,這是生產更大型空分設備的場地基礎。
目前,杭氧已經具備了年設計、生產50套以上大中型空分設備的能力,年產空分設備制氧量總和達到100萬m3/小時以上。汪加林表示,國外的成功做法是由設備制造商為企業直接提供所需氣體,而企業不再采購設備,杭氧也正在從裝備制造企業向制造型服務業企業轉型。
“不賣設備,而是跟有需求的客戶簽訂協議,企業就像用水、用電一樣,向杭氧采購生產過程需要的工業氣體。”在這一點上,同樣走在國際制造水平前列的杭氧正在奮起直追。
杭氧此次募集的資金計劃投入6個項目,其中4個為技術改造項目,2個為氣體投資項目,在河南和吉林分別建立氣體生產基地,項目的投資額為9.06億元。達產后,預計年新增銷售收入13.52億元,利潤總額1.71億元。
“這就好比以前是養奶牛、賣奶牛,用戶自己擠奶;今后我們直接向別人賣牛奶,市場需求量更大,效益更高。”汪加林告訴記者,目前杭氧已經給湖南盈德等國內專業銷售工業氣體的企業供應由杭氧生產的工業氣體。
專家點評
老企業,邁新步
楊軼清(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
杭氧在“花甲之年”上市是一件大喜事,對于一大批類似企業也是很大鼓舞。這個“類似”,就是那些年頭長、規模大、歷史負擔重的企業。當然,對晚輩企業更是鞭策:“老國企”都能有如此活力,我們有什么理由暮氣沉沉,不創新呢?
套用廣告語“六十歲的人,三十歲的心臟”,杭氧是“六十歲的公司,三十歲的身段”。身處競爭性行業,市場變化和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如果只是“吃老本”就走不了多遠。要始終領跑同行業,必須身手敏捷,反應迅速。而動力來自于危機感和做強做大民族工業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