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對中國光伏企業下手了。
在發起針對東南亞光伏電池組件的反規避調查后,2022年12月,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宣布包括比亞迪在內的4家中國企業,被初步裁定存在“反規避行為”。這雖然不是最終結果,但還是引發了光伏板塊的震蕩。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國內有不少人擔心,這會對相關企業業績帶來壓力。
不過觀察者網梳理訴訟細節后發現,這更像是一家失敗的美國企業,出于自身利益對美國國家政策的綁架。訴訟對中國企業很難造成太大的影響,卻讓美國本土的光伏行業面臨災難性打擊。
此次調查,源于美國本土一家名為Auxin Solar的小企業的申請。而這家企業身上卻充滿著荒誕元素。該公司年收入不到1000萬美元,員工不過幾十人,高舉“美國制造”的旗幟,其工廠卻空無一人。這樣一家小公司,竟然攪起了國際光伏市場和中美貿易摩擦的風云——它從公共視野中消失的華裔女創始人,更是為它增添了一層神秘色彩。
至于調查的結果,觀察者網從業內人士處獲悉,基本不會對中國企業造成影響。因為此前拜登政府已經出臺過對相關業務的豁免令,有效期至2024年6月。在那之后,主要的中國光伏企業基本都將完成產能向東南亞的轉移,從而滿足美國政策要求。
反倒是美國光伏行業對可能的制裁感到非常擔憂,因為“美國制造”的高昂成本,將嚴重抑制光伏的市場需求。
通過對公開資料的梳理,以及對行業人士、專家學者的采訪,觀察者網試圖介紹事件背后的細節。
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神秘的華裔女性創始人
Auxin Solar有多小呢?
在廣東省海豐縣的一個村子里,有一處面積2000多畝的魚塘,“水下養魚,水上光伏發電”——這樣的“漁光一體化項目”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美國Auxin Solar的主營業務是光伏電池,年總裝機量和這個魚塘差不多。
在美國商務部對東南亞光伏組件展開反規避調查之前,美國人都沒怎么聽說過這個名字。
Auxin Solar總部位于美國加州圣何塞市。有當地記者曾在一個工作日下午前去探訪Auxin Solar,但現場一片寂靜,“空無一人”。美國清潔能源行業媒體Canary Media報道稱,這一左右了美國太陽能行業的企業,似乎沒有員工前來工作。
不過Auxin Solar是有業務的。Buzzfile是美國最大的企業信息數據庫。該平臺數據顯示, Auxin Solar目前大約有45名員工,分兩班工作。
去年4月,Auxin Solar的CEO馬蒙(Rashid Mamun)在接受美國新能源媒體Energywire采訪時表示,該公司光伏電池的年產量為150兆瓦,位列全美第12名。Buzzfile數據顯示,Auxin Solar每年收入為970萬美元(約合6600萬元人民幣)。
做一個對比:在Auxin Solar發起申請后,中國企業天合光能被美國商務部初步裁定存在“反規避行為”。天合光能約97%的收入來自光伏業務(基于2021年數據),該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超581億元。
據國聯證券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單是A股的光伏板塊就實現總營收7923.0億元。可以說Auxin Solar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正在攪動中國萬億規模的中國光伏行業。
150兆瓦的產能,還只是Auxin Solar自己的說法,但是美媒Canary Media對此提出質疑。美國各州政府會公布每年的光伏裝機數據,據統計,在美國最大的光伏市場加州,2021年Auxin Solar的裝機量還不到1兆瓦。
在公開報道中,Auxin Solar印度裔的CEO馬蒙經常為該公司拋頭露面,比如發起調查申請、參與聽證會,接受媒體采訪和回應外界質疑等等。但據報道,Auxin Solar在2008年由華裔戴謝莉(音譯、Sherry Tai)和馬蒙共同創立。不過2016之后,戴謝莉就在公開場合銷聲匿跡。
2008年,在Auxin Solar向加利福尼亞州務卿提供的企業備案中,該公司將馬蒙列為“企業擁有者”;不過,在申請美國商務部裁定“反規避行為”的文件中,Auxin Solar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少數族裔和女性擁有的企業”——這是其申請封面的第一句話。
2022年1月,在另一起案件的國會聽證會上,拉希德也向國會強調,他和戴謝莉是公司的共同創始人。
但是在Auxin Solar的訴訟文件中,戴謝莉的名字卻一次都沒有出現,她也從來沒有出現在相關的聽證會上,似乎“與此事無關”。
美國最大的企業信息數據庫將戴謝莉標為Auxin Solar的CEO,但是這與聽證會上馬蒙的身份似乎有沖突。
觀察者網發現,2010年Auxin Solar在歐洲設立公司時,有公開報道將戴謝莉稱為負責銷售和營銷的副總裁。在很多企業信息網站上,戴謝莉也是公司的對外聯絡人。
從Auxin Solar的少量公開照片中可以發現,其華裔員工的數量似乎占比很大。這不得不讓人好奇,戴謝莉在Auxin Solar的發展歷程中扮演了一個什么角色?Auxin Solar是否還有更多的華人背景?
這是一個美國媒體也想不明白的問題——Auxin Solar在輿論造勢、推動對華制裁的時候不遺余力,但是對于自身輿論又“佛系”得匪夷所思——Auxin Solar至今沒有做任何回應。
美國政府,將本土光伏企業慣成巨嬰
由于在產品力、價格力等方面具備優勢,中國光伏發展態勢迅猛,自奧巴馬時期就被美國政府盯上了。
2011年11月,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調查;2017年5月,美國宣布發起“201調查”,由于中國光伏產能約占全球80%,該調查其實也是劍指中國;2018年1月,美國確認在“雙反”稅率的基礎上,增加“201關稅”;2022年2月,美國再次宣布延長該項關稅……
美國的關稅壁壘越修越高,但受它“保護”的美國企業卻越來越拉了。
2017年,Auxin Solar的CEO馬蒙在接受Solar Power World采訪時曾表示,為了適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該公司在半年內將把產能提升至800兆瓦(總裝機量)。
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之間,Auxin Solar也順勢徹底翻新了自己的官網。Auxin Solar原來將自己的使命定義為“科技賦能環保生活”,2017年以來則被徹底改為“創造美國制造業的就業機會”。
2017年初前(上)后(下),Auxin Solar的存在意義發生180度極轉彎(圖源:網絡時光機)
但實際上,該公司僅將實際產量從100兆瓦增至150兆瓦。數據顯示,該公司在2018年的產量是150兆瓦,當時還位列美國第8名,到了2022年4月,其年產量依然是150兆瓦,跌至美國第12名。
4年時間,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上,Auxin Solar幾乎啥也沒干唄。
Auxin Solar干嘛去了呢?推動美國政府制裁中國光伏。
2021年8月2日,Auxin Solar與另一家企業Suniva發起申請,要求美國政府延續2018年特朗普簽署的光伏電池關稅政策。在請求中,兩家美國企業表示,2018年的關稅對美國國內產能有一定幫助,但是因其“范疇不夠廣,效果有限”,他們兩家還沒有完成“應對國際競爭準備的計劃”。
在鼓吹打壓中國光伏上,Suniva和Auxin Solar也是“臥龍鳳雛”了。
2017年,美國光伏電池廠家Suniva和SolarWorld聯合請求特朗普政府采取措施保護光伏電池企業。次年(2018年)初,美國當局回應請求,宣布對大部分進口的光伏電池施加30%的關稅——但Suniva和SolarWorld都沒撐到這天就破產了。聯手Auxin Solar的Suniva,已經破產重組過了。
在發送2017年的請求時,Suniva的大股東還是中國的尚德電力,不過尚德電力當時對于Suniva的做法曾公開表示反對。
中文網絡曾流行一句話:“干啥啥不行,碰瓷第一名”。
在美國政府關稅壁壘的縱容下,Auxin Solar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巨嬰:揮舞著“振興美國本土制造”的旗幟,謀求“美國優先”,同時卻離制造、科技和商業的初衷越來越遠。用“碰瓷第一名”來形容,可沒有冤枉它。
馬蒙在2017年告訴美國太陽能媒體“Solar Power World”,Auxin Solar剛成立時95%銷售量在歐洲,后來轉戰澳大利亞,最后徹底專注美國;他解釋這是源于“隨時變化的鼓勵政策和來自亞洲的競爭壓力”。
但是穿透Auxin Solar的自我宣傳,它更像是一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政策投機者。
2010年前后,全世界光伏的主要需求和補貼幾乎都來自歐洲,Auxin Solar靠歐洲起家也不足為奇。但是其歐洲總部不足3年的壽命說明,它顯然沒有在競爭中占到便宜。
Auxin Solar在美國的業務也缺乏技術含量。據Auxin Solar自己介紹,其主要客戶來源曾是某亞洲大型光伏企業——因為某些訂單需要滿足美國有關部門“美國制造”的要求,所以才由Auxin Solar經手。
整個光伏制造產業鏈,一般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和組件四個環節。從Auxin Solar的介紹來看,它應當是將來自亞洲的電池片組裝成組件,而這是產業鏈上技術含量最低、利潤率也較差的一個環節。換句話說,Auxin Solar只是將亞洲產的電池拿到美國組裝,以滿足美國政策要求。
按照馬蒙的原話,Auxin Solar是一個“精品代工商”。但對于“精品”等說辭,連其本土客戶都不認可。
馬蒙曾表示,因為“亞洲的產品質量問題,對于一個25年壽命的產品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所以該公司放棄了在亞洲生產自有品牌電池的計劃,改為在美國生產。但據加州能源開發商Cinnamon Energy Systems的首席執行官Barry Cinnamon吐槽,Auxin Solar的產品實在乏善可陳。
Cinnamon表示,Auxin Solar的太陽能面板存在玻璃破碎、產量減半、背面燒痕等問題,而且還不提供保修服務。他還爆料,雖然高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旗幟,但Auxin Solar“幾乎所有的原材料,實際都是從境外進口的”。
業務能力不行,但在打壓中國企業上,Auxin Solar可就太專業了。
2022年2月,Auxin Solar獨自發起申請,又要求美國商務部認定,19家中國或主營業務在中國的企業企圖通過將“最后5%”生產過程移至東南亞,以規避美國2012年出臺針對中國的“反傾銷”關稅。105頁的申請(公開版本)從美國光伏進口史、光伏電池制造過程、關稅法律解讀,再到每一個受指控企業所具體開展的“反規避”行動及其法律論證一一道來,可謂如數家珍。
對于12月調查結果,馬蒙稱其“基本肯定了Auxin Solar的指控”,并承諾將繼續采取措施“確保貿易規則被遵守”。
反規避調查影響如何?業內人士:短期內不會影響企業實質經營
2021年,美國光伏電池年裝機量達23.6吉瓦,越過歐盟成為全球第二,但美國的光伏組件依賴進口。
根據咨詢公司Rystad Energy的數據,2011年,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占美國進口的57%,此次調查的東南亞四國合計占比12%;2012年,美國商務部對華光伏開啟“雙反”后,中國太陽能電池板占比一路降低。到了2021年,中國進口占比已經低至0.3%,但越南和馬來西亞升至各占30%以上,泰國占18%。
《華爾街日報》就曾坦言,美國沒有多少制造太陽能電池的重要產能。
十年時間里,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其實并沒有刺激本土光伏組件產業的發展。
《華爾街日報》援引機構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的數據稱,截至2021年,東南亞約有四分之三的太陽能板產能為中資所有,90%的太陽能電池制造產能也由中國企業擁有。美國商務部對東南亞展開針對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反規避調查,瞄準的是東南亞,實際上還是劍指中國。
此次初裁決定,會帶來多大影響?
隆基綠能是被初步裁定涉及“反規避行為”的企業之一。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之后,觀察者網曾就此事致電詢問,其投資者關系部工作人員回復稱:其一,這只是一個初步的裁定;其二,該調查是針對行業,并非某幾家企業;其三,在兩年的豁免期內,公司有充足的手段和方式去應對有關問題。對于美國商務部的調查,該公司會積極配合。
后來觀察者網也就事件影響,向業內人士進行過一些走訪。
一位不便具名的行業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拜登政府的《國防安全法案》,所有東南亞國家運往美國的光伏產品兩年內是免征關稅的。先不說現在的反規避調查只是“初步裁定”,就算“最終裁定”(今年5月)對中國企業不利,那它最早也要到2024年6月以后才能生效。換言之,短期內它不會影響企業實質經營。
該人士透露,美國此次反規避調查有兩個最主要的認定標準:其一,硅片生產是否在東南亞;其二,在東南亞生產環節中,輔料供應有多少來自中國國內。對于前者,在東南亞當地建廠晚、產量小的企業容易受到影響;至于后者,據悉,6種輔料如果有超過2種以上來自中國國內,就不符合相關要求。
北京師范大學統計學院教授兼副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國際金融與經濟研究中心(CIFER)兼職研究員李昕對觀察者網表示,短期東南亞地區對美出口光伏產品仍有支撐,不過也不應該忽視,美國此次反規避問詢,無疑對中國光伏產業在東南亞地區的區域布局產生重要影響。
觀察者網查詢公開資料發現,主要的中國光伏企業的確正在東南亞擴充其硅片產能。截至2022年初,晶科馬來西亞電池、組件產能分別達7GW,越南硅片產能達7GW,為中國首家在海外擁有完整垂直一體化產能的光伏企業。在本次初裁中,晶科未被判定違規。
對比來看,被判違規的隆基彼時海外硅片產能僅0.6GW,天合則無硅片產能。但是這些企業都有龐大的東南亞投資計劃,到2024年6月以后,有望滿足美國政策要求。
這次,美國是真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
在中國企業紛紛出海的背景下,美國此舉對自身的傷害會比對中國大。
美國的壓力,首先來自進口依賴。
據報道,美國能源署曾統計過其前90%光伏供應商的組件進口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美國前90%光伏供應商的光伏組件總出貨量為13.28GW,其中進口量為12.843GW,進口組件占比為96.7%。2017年該進口組件占比為92.42%(光伏測試網修正值),2018年為93.54%(光伏測試網修正值)。
在“雙反”、201關稅保障等政策下,美國組件進口占比竟然是逐年提升的。
2020年疫情爆發后,這一比例降至2021年的83.5%,也成了Auxin Solar申訴期間屢次強調“給美國光伏產商一次機會,我們就能替代進口”的證據。不過,2022年截至9月數據顯示,這一比例又回升至了91.15%。
對于制裁和打壓中國光伏,美國國內也不買賬。
美國商務部批準由Auxin Solar提出的東南亞光伏反規避請愿后,美國太陽能行業協會(SEIA)針對反規避調查對美國光伏產業可能帶來的影響開展了民意測試。包括412家企業在內的600多家美國清潔能源公司參與了SEIA反規避調查影響測試。
結果顯示,有50%以上的參與調查的企業表示這將對他們的業務產生至少70%的影響,90%以上的企業認為會影響本領域就業。可以認為,美國本土光伏企業普遍認為,對中國光伏的“雙反”調查將給美國本土光伏產業帶來災難性的沖擊,成本收益是這些企業的主要考慮。
李昕表示,美國對中國光伏的圍追堵截,無疑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一方面,中國是綠色產業的最重要的供給方,規模經濟優勢使得中國產能在中短期幾乎無法被替代,對華進口限制會提高美國國內通脹水平;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光伏的圍追堵截,會阻礙美國自身氣候目標與負擔得起的能源目標的實現,削弱美國在綠色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有行業人士向觀察者網指出,市場上,有兩組數據值得被拿來觀察美國市場的情況。
其一,分區域市場光伏現貨價格。這是一個地區供需情況的最好參考。據第三方機構PVInfolink統計,全球市場的光伏現貨價格,基本為24-25美分/瓦,但美國長期維持在30美分/瓦的高位,甚至能高到50美分/瓦往上,由此可以看出,美國是嚴重供需不平衡的。
其二,簽單時間。在亞太市場,客戶從采購到安裝光伏產品,一般需要1-3個月——在去年四季度的搶裝高峰甚至可以縮短到2周。此外,歐洲南美市場,用時基本為3-6個月,有些會延長到9個月。但是,美國地區一般都是1年以上,“美國客戶還是會非常難受的。”
業內人士對觀察者網表示,經歷過大浪淘沙以后,全球市場中活躍的中國光伏企業,都是具有競爭優勢和底蘊的企業。它們只要保持住戰略定力,對市場維持敏銳判斷,同時堅持全球化過程中的本土化布局,尊重當地規則,其實是非常有韌性的。
“結合近期市場走勢來看,由于上游硅料價格下跌,中國光伏企業的利潤空間還可以進一步修復。”
關稅壁壘,扶不起美國本土光伏
中國光伏企業,不是被慣大的。
從光伏產業發展的特點來看,它一來需要政府政策鼓勵,推廣清潔能源使用,創造需求;二來,它需要科技創效,制造能力建設,實現降本增效,滿足并創造更多需求。這決定了中國光伏企業不是溫室里的花朵,這也決定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個國家,都不可能繞開創新,靠關稅和貿易保護扶持起本土產業。
傳統的世界經濟格局和秩序,是以化石能源和以美元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為支撐的。在全球現代化存在差異的前提下,西方國家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和碳減排等目標,其實是對發達國家有利,對亞非等發展中國家不利的。中國企業又為何可以實現轉危為機呢?
有行業人士對觀察者網表示,光伏的主要矛盾只有兩個,一個是技術進展,一個是全球需求。從多晶轉單晶、TOPCon電池,包括近期大火的N型電池和新產品的降本增效,對技術進步的追求,對中國光伏產業的經濟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助推作用。“中國光伏某種程度是技術創新和成本效率結合最緊密、最成功的范例之一。”
中國的優勢不僅僅表現為人力、效率、產業鏈配套的優勢。從光伏產業自身的發展階段來看,它現在已經是全球最便宜的發電方式了,不用太顧慮政策變化——即使某國政策有變化,可能也僅僅是偏向于影響本土需求。該人士表示,“對投資者消費者而言,光伏應該可以說沒有太大的短板了,很成熟了。”
美國光伏到底病在哪呢?是創新能力,成本壓力,還是……?
2016年,Auxin Solar獲得了美國提供給中小企業的504貸款,總額為1020萬元,用以建設生產基地。但Auxin Solar完全沒有完成產能目標。錢花哪去了?有一個去向是肯定的:Auxin Solar請來了知名國際貿易律師事務所Cassidy Levy Kent為其法律顧問,申請對中國企業展開調查——Cassidy Levy Kent是這個領域的老手了。
美國本土光伏的心病,可能就在這里。
一些企業四處鼓吹所謂“中國競爭壓力”,并要求在全球化的市場中獲得“美國優先”的地位,和美國政府相互欺騙。美國納稅人的錢,就這樣白白流進了這些企業和說客的口袋。這些企業卻沒有履行“振興美國制造”、“創造本土就業”等承諾,到頭來導致的生活不便、成本上漲,還要由普通美國民眾來買單。
這樣的心病,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治不好,拜登政府的反規避調查更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