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下去,像牲口一樣的活下去。”
昨天,威馬CEO沈暉在微博發了一條短視頻,內容是開頭這句話。
這可能是沈暉內心最真實的寫照。1月12日,Apollo出行發布重大收購公告,稱已經與威馬汽車達成戰略并購。隨后威馬汽車也發布“重大官宣”,確認了這一事件。
兩個“重大”,足以說明其重要程度。一直負面纏身的威馬,終于迎來好消息。??????????
Apollo出行將以20.2億美元收購威馬子公司,通過以每股0.55港元配發288億股的方式進行結算。
顯然,威馬借殼上市的意圖已經逐漸清晰。
交易目標公司約占威馬總股本的80.93%,由此可以推算出威馬此次交易的估值為25.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0億元)。
Apollo出行公告對威馬汽車的收購后,后續流程主要對威馬進行盡職盡調。考慮到威馬已于2022年5月31日遞交A1招股書且完成3-4輪對聯交所問題的回復,本計劃于2022年10月完成聯交所聆訊,故上述盡職盡調具備已經香港聯交所審核的材料為基礎,計劃可在2-3月內完成。
有媒體報道稱,威馬很有可能在今年二季度完成掛牌。
估值腰斬,20億融資也來了
公告一經發布,Apollo出行早盤就高開近14%,不過開盤后股價便迅速跳水,截至發稿報價0.24港元,跌幅接近6%。
值得注意的是,Apollo出行未發布公告前市值僅為27.88億港元,此次增發收購體量相當于上市公司5.7倍。
此次交易前,威馬控股就持有Apollo智慧出行23.67%的股權,增發收購后,威馬方面持有該公司約七成股權。
目前威馬的估值為25.1億美元,相比于一年前超過50億美元的估值,縮水近一半。
威馬此次的估值邏輯,參考了蔚小理及零跑在2021年的平均市銷率,約為3.9倍,威馬此次交易的市銷率為3.7倍。
而且威馬市值在一年內的縮水的程度,也基本和蔚小理相同。蔚來和小鵬的市值,縮水都超過了50%。
威馬上市之路本就一波三折,借殼上市則讓威馬找了適合自己的途徑。
其實威馬與Apollo出行早在去年12月初就有過“緋聞”。
Apollo出行曾于12月5日發布公告,擬收購一家從事智能電動車的公司,目標公司的業務涵蓋一系列配備先進技術的智能電動車,目標客戶為中國年輕且精通技術的用戶,自那時起就在傳威馬擬借殼APOLLO出行進行港股上市。
當時這個消息引發不少想象,如今靴子落地,也給了威馬更多可能。
而且Apollo出行的這份公告,也披露了最新一輪融資。公告顯示,目前Apollo出行及威馬汽車正建議兩至三個月內籌集臨時融資。
這筆融資包括中港澳地區某知名商業銀行注資2.5億元港幣,世界500強正威國際注資5億元人民幣,雅居樂集團注資15億元港幣,總計金額超過20億人民幣。
雅居樂集團也是威馬D輪的最大投資方,目前已超過百度成為威馬的第二大股東。而正威國際是國內最大的銅礦企業,前不久,正威國際也和威馬達成合作,與威馬的合作項目有望落地成都。
接近威馬的人士透露,在完成并購上市同時,威馬汽車將完成品牌與產品戰略升級——威馬將與Apollo出行共同研發,近期將推出產品發布的X@A量產智能轎跑,預計價格在10萬美元以上。
在經歷了高管出走,銷量暴跌之后,威馬不僅獲得了融資,還將推出全新高端品牌。
這次威馬能滿血復活嗎?
為什么是Apollo出行?
Apollo出行成立于2002年,同年就在港交所完成上市。
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德國小眾超級跑車制造商Gumpert,而Gumpert曾經是奧迪的御用改裝廠。2007年,Gumpert曾推出首款車型Apollo,不過發展并不盡人意。在2012年,Gumpert因資金供應不足導致破產,隨后被香港一投資公司收購并更名為Apollo。
在2020年3月,Apollo出行被香港珠寶及鐘表投資公司力世紀收購86%的股份,并正式更名為AFMG。
彼時,正是新能源汽車品牌蓬勃發展的關鍵期,2020年的上海世博會上,Apollo出行發布首款電動超跑Apollo IE,百公里加速時間為2.7s,全球限量10輛,售價高達3000萬美元。
這和Apollo出行的超跑基因有很大關系,2008年,在汽車節目Top Gear中,Apollo出行跑出1:17.1秒的單圈成績,把一眾豪車甩在身后,這一記錄保持了4年。時隔一年,在紐博格林賽道上,Apollo出行又以7分11 秒57的速度刷新了當時的記錄,被譽為“紐北之王”。
在2021年第四季度,威馬汽車在通過一系列的換股安排,成為Apollo出行的最大股東,持有28.51%股權,威馬創始人沈暉出任Apollo出行的聯席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前威馬核心創始團隊成員戚正剛擔任Apollo出行的總經理及執行董事。
也是從這時候開始,威馬開始和Apollo出行達成親密關系。
但隨著大股東威馬汽車業務的節節下退,Apollo出行的發展也不盡人意,在2022年初發布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Apollo出行關于出行和汽車的業務并不多,僅僅占到16.7%左右,反而更多的營收是來自珠寶、鐘表等商品銷售。
為了更專注于自身核心業務的發展,在2022年9月Apollo出行將戰略定位為:專注自身品牌汽車開發業務,順應全球智能電動汽車的采用趨勢,致力成為智慧出行服務行業的領導者之一,并正式更名為Apollo智慧出行公司。
截止發稿,Apollo出行的市值為23.65億港元,不可否認的是,威馬汽車借殼Apollo出行上市對于雙方都是利好,威馬汽車可通過出售股份獲得資金,Apollo出行也可達到以汽車業務為主營業務的目標。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是雙方抱團求發展,從高端、中端市場來看,雙方的定位也是互補。
拼力一搏只為活下去
對于目前的威馬來說,上市尋找更多資金擴充,是關鍵一戰。
其實從基本盤來看,威馬的條件并不差。2019年,威馬達成16876輛的年度銷量成就,排在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二名。
但在近兩年新能源車銷售記錄屢破新高的時代,威馬卻開始下滑。特別是自進入2022年,裁員,降薪,經銷商關門閉店以及無車可售等負面新聞從未間斷。
有相關機構統計過威馬2022年前十個月的非官方銷售數據——29284輛,作為對比,同期的蔚小理銷量分別達到了92493輛、103654輛、96979輛。
2022年11月,關于威馬裁員降薪的消息鋪天蓋地,威馬汽車的一份內部信揭開了最后一塊遮羞布。
威馬汽車CEO沈暉發布內部信宣布,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公司管理層帶頭主動降薪50%,同時對公司整體運營費用進行精簡,基層員工工資打7折發放,同時威馬首款純電轎車M7的交付也被擱置。
盡管威馬方面極力否認,但威馬資金吃緊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不僅僅是逐漸下滑的銷量,更讓威馬著急的便是巨額虧損。2022年6月1日,威馬曾在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但12月1日威馬的招股書已經處于失效狀態、且并未更新。按照港交所規定,如果企業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則招股書失效。
根據威馬上市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威馬累計虧損136.32億元,毛利率始終在-40%以下,相當于每賣一輛車虧損10萬。
在威馬汽車招股說明書中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實現營收17.621億、26.717億元、47.425億元。但虧損十分嚴重,對應凈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三年虧損合計達174.35億元,虧損指數幾乎是翻倍增加。
而且,威馬手里的儲備現金流僅有41.56億元,與一線新勢力們的動輒四五百億的現金儲備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基于此,威馬更需要上市融資來減輕現金壓力。
如果沈暉能夠順利敲鐘,威馬就還有觸底反彈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