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的推進下,我國能源結構持續深化轉型,央企專業化整合提速,能源企業聚焦主責主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023年1月10日,國家電網與國家電投就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權進行了交接。這意味著,我國電力制度深化改革再取得新成果,未來也將進一步推動生物質能行業的發展。
國家能源礦業研究員、智能礦山推進會會長張立寬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國家電網和國家電投交接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權,是充分考慮到兩大能源央企的特點和定位,本著聚焦主責主業、專業化經營管理的原則和方向來推動和實施的。
交接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權
1月10日,電力系統再傳改革深化消息。根據官方平臺發布權威信息顯示,當日國家電網與國家電投交接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權,標志著國家電網將國能生物正式劃轉國家電投。
官方數據顯示,國能生物是我國生物質發電龍頭企業,裝機容量為113.6萬千瓦,資產總額達158.6億元,年利用農林剩余物1000萬噸,惠及產業鏈上下游超百萬人。
除了國能生物的劃轉,參與交接的兩大能源央企也引起了業內關注。國家電網作為國內體量最大、覆蓋面積最廣的電網企業,國家電投作為全球最大光伏發電和新能源發電企業,此次交接完成后,都將進一步聚焦其主業主責。
針對聚焦主業主責,張立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簡單地說,國家電網要聚焦‘一體四翼’(即以電網業務為主體,以金融業務、國際業務、支撐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四翼)的主責主業,國家電投在鞏固風光核氫等新能源龍頭地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清潔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力度和規模。”
央企專業化整合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023年后,我國央企專業化整合提速。在前不久1月6日國資委舉辦的中央企業新能源智慧運維服務合作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14家央企就22個光伏發電和風電項目進行了簽約。
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杰明在1月6日的簽約中還指出,此次合作的開展標志著中央企業新能源整合從單個協調向整體推動轉變,新能源管理從分散式向精益化轉變,新能源運營從單兵突進向合作共贏轉變,新能源發展從規模擴張向專業化、集約化轉變。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中煤集團、中國電建(601669)、中國稀土(000831)、中國華能、中糧集團等央企開展了專業化整合工作。
而針對國能生物劃轉后的詳細情況及未來發展方向,記者也先后致電聯系了國家電網及國家電投相關負責人,但截至截稿之時,均未能收到相關回復。
不過,國家電網董事長、黨組書記辛保安在上述國能生物劃轉簽約儀式的致辭中表示,此次交接儀式是促進國能生物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更大發展的必然選擇,將增強協同效應,拓展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生物質能發展有望提速
實際上,此次國能生物的劃轉,業內人士也認為將助力生物質能行業的發展。
張立寬向記者分析表示道,此次劃轉完成后,國家電投方面,特別是新增的生物質能項目將更有利于提升我國縣域經濟整體發展水平、有利于助力鄉村振興、有利于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充分彰顯了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據悉,此次專業化整合后,國務院國資委也將指導國家電網、國家電投深化多領域戰略合作,加強上下游業務協同,進一步推動生物質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獲悉,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近年來我國生物質能產業的發展迅速,目前行業已經初具規模。
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22年已公布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我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9036萬千瓦,其中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262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量1129億千瓦時。截至2022年9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11.46億千瓦,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4060萬千瓦。
而根據我國《“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下稱“規劃”),未來生物質發展有望提速。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國地熱能供暖、生物質供熱、生物質燃料、太陽能熱利用等非電利用規模達到6000萬噸標準煤以上。其中對生物質能提出穩步發展生物質發電、積極發展生物質能清潔供暖、加快發展生物天然氣、大力發展非糧生物質液體燃料等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