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光伏遠未達到理想的彼岸。
在極短時間內,光伏價格出現暴跌:硅片價格幾乎“腰斬”,開工率僅60%左右;硅料價格跌破150元/kg,非一線組件成交價已低至1.6元/瓦。
而處于春節前后的特殊階段,光伏上下游的心理拉鋸戰變得愈加敏感,“買漲不買跌”的觀望情緒濃重。如今的降價,僅僅是未來一年甚至數年大變化的起始。
以價格換空間,光伏產業在價格“飆升”兩年之后,終將在2023年進入合理的價格水平。
進入2023年的光伏依然瘋狂內卷,博弈不斷、混沌不堪,舊格局未打破,新格局未成型,新勢力又虎視眈眈。而降價風潮下,光伏產業里必將出現慘烈的競爭與洗牌,這無疑也是光伏走向主力能源的特殊的競爭階段。
有觀察者分析,伴隨供應鏈博弈“舒緩”,光伏將在2023年迎來“真正的繁榮”,特別是中下游,都將過上“好日子”。
然而光伏的產業歷史一再證明,“產業一片大好”并不適用于所有玩家,“好日子”也并不適用于產業鏈不同環節的任何梯隊——組件環節尤其明顯,那些擁有垂直一體化實力的規模企業,必將在“好日子”來臨時,依恃綜合能力強勢搶占市場,這一環節的集中度很可能在熙熙攘攘的資本進擊中不降反升。
更何況,去年底,通威股份也強勢進擊組件環節!
“2023年,真的是所有企業的好日子嗎?”這樣的疑問可以拋到硅料、硅片、電池,以及終端的“整縣推進”分布式等任何環節。
我們分析認為,過往兩年半里,伴隨光伏火爆,產業蓄積了更大能量,也聚集了更多矛盾,同時也在孕育更多變數。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巨大預期,但潛藏的各種風險也在增加。
綜合各方觀點,2023年初已成為光伏新的“臨界點”,產業新一輪的洗牌也將開啟。已有產業大佬提醒:淘汰賽已經開始了!
黑鷹光伏綜合各方信息認為,促成新一輪淘汰賽與洗牌的變量和要素,重點包含以下這些方面:
第一,產能的擴張已堪稱“瘋狂”。2020年,可統計的光伏產能投資為4000億,2021年超過了8000億,而黑鷹團隊最新統計發現,過去的2022年產能投資已超過8000億!
第二,與第一條相伴隨,即使全球需求猛增,但以產業鏈核心環節的產能投資與預期,產能階段性的絕對過剩已成事實,一些環節的產能預期已是目前市場需求的四倍五倍甚至更多。
比如,硅片環節,生產規模超過10GW以上的企業有15家之多,而且還有更多的資本涌入。截止2022年底,將近700GW的硅片產能,320GW的產量,無論對于上游的硅料,還是下游供不應求的電池片,硅片都已經出現了過剩。
比如硅料環節,預計2023年6月當月有效硅料產出量將突破15萬噸,需要全球每年有810GW的組件需求才能消化如此規模的硅料產能,更別提2023年下半年要排隊釋放的70萬噸(可滿足315GW組件)硅料產能!
以2024年底452萬噸的多晶硅料產能,以對應產能的測算邏輯,2024年分別對應:1678.8GW的硅片年產能;1626.8GW的電池片年產能;1577.1GW的組件年產能。產能的絕對過剩,必然引起激烈的競爭。
第三,多種力量和要素推動下,供應鏈價格整體漲了兩年多,進入2023年后,伴隨供應鏈價格狂降,產業鏈必將隨之發生劇烈波動、調整與平衡。
黑鷹光伏曾多次強調,最大的擔憂,不是此前價格的持續上漲,而是等價格轉頭向下,甚至劇烈下跌后,光伏產業能否“平穩過渡”,能否“軟著陸”?!是否會出現以惡意的“低價競爭”為特點的價格戰?
第四,供應鏈博弈下,各路巨頭的“垂直一體化”堪稱瘋狂,2022年以來更加明顯,在新的“競合”中,未來必然在產業鏈不同環節中出現激烈的彼此“踩踏”。
過往數年,前所未有的“一體化”擴張帶來的結果會如何?其一,很多企業從頭到腳一樣粗,不同產業鏈的產能加速膨脹;其二,每個企業在產業鏈不同環節都想爭第一,爭前三,競爭加劇;其三,人人守護供應鏈護城河,不同環節彼此亂戰、彼此踩踏,殘酷的價格戰必然出現。
第五,全球各路資本瘋狂涌入光伏賽道,其中有制鞋的、做服裝的,甚至有養豬的。及至2023年,資本跨界光伏依然在繼續,這可謂為行業洗牌添油加火!魚龍混雜的資本,能否在產業劇烈跌宕與洗牌中,在真刀真槍的市場競爭中,繼續分到一杯羹?
事實上,光伏的錢哪有那么好掙?伴隨產業多年進化,特別是進入平價時代后,光伏的門檻其實遠超想象。這里特別要提醒的是,不要線性思維而低估了通威、隆基、中環、晶澳、天合、協鑫、陽光電源等等光伏龍頭的護城河而去投資一些阿貓阿狗。
第六,很多企業(特別是新進入者)產能投資還處于重資產投資的初期布局,如果市場行情暴跌,那這樣的企業風險基本接近無限大,這樣的例子在光伏發展史中已數不勝數。
第七,光伏產業正進入新一輪技術迭代的周期(n型)。過往的產業歷史證明,光伏行業的長期“贏家”,通常都是能夠在長期技術迭代和短期產能擴張中很好把握平衡的企業。“雙碳”大背景下,平衡不好兩者的企業,風險加大。
第八,產能領先,只是短期優勢,是內卷的根源。隨著產能瘋狂擴大,技術紅利會加速消失,最終變成比拼成本,直至產能過剩,部分產能開始淘汰,最終僅剩少數寡頭賺取基本利潤。
第九,光伏產業鏈不斷深化和復雜的利益博弈,過去兩年的情況是,以硅料為典型代表的緊缺環節勢必壓榨整個產業鏈的絕大多數超額收益,哪怕是其他環節的技術進步超額收益,直到其他環節沒有利益可以壓榨或者全產業鏈沒有產能失衡。
如果2023年前兩個季度,上游緊缺環節產能大量釋放,產業收益和紅利加速傳遞分享到整個鏈條,那么是否意味著所有企業都迎來了好日子。顯然不是,任何環節,有利益釋放,必然伴隨更多的爭奪,激烈競爭不降反增。新舊勢力之爭,龍頭們與二三線企業之爭,央國企與民企之爭,新一輪爭奪與洗牌必然來臨。
第十,伴隨新一輪洗牌及洗牌后,光伏企業、企業家、政府和金融機構,以及整個光伏產業均更加成熟,這意味著,光伏企業更是要憑“本事”和“實力”吃飯,曾經一夜暴富的神話很難再有,企業大而不能倒的情況很難再發生。終歸,市場的歸市場,商業的歸商業,我們都需要“按市場規律發展和做事”。
回溯產業歷史,身處一個兼具成長性、變化性和周期性的行業,我們已經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2011—2012年歐美雙反、2018年“531新政”三次下行周期與洗牌。
但今時不同往日,“雙碳”大背景下,“坡長雪厚”的光伏已不用擔心整體的“共識”問題,其作為最火爆的投資“賽道”,洗牌的邏輯與結果,可能和過往都有所不同。
當然,本文僅是一家之言,黑鷹的視角和觀點意在提示風險;我們也曾撰文分析認為,以下十種光伏企業最有可能在新一輪競爭與洗牌中加速被“出清”:
第一種,跨界幅度太大,但無制造基因,無技術儲備,資金支持成迷,臨時搭臺瘋狂挖人,這樣的企業要注意了。
第二種,誤把產能的短期優勢當作長期優勢,把短期的戰術競爭力當作整體的戰略競爭力,產業一旦發生劇烈變動,類似企業可能積重難返。
第三種,一些企業巨量投資的節點選擇充滿“賭性”,特別是一些新進入者產能投資還處于重資產投資的初期布局,如果不久后市場行情暴跌,那這樣的企業風險基本接近無限大。
第四種,決策“一言堂”,創始人獨斷專橫遲早給光伏企業帶來巨大風險。
第五種,企業家熱衷玩資本,喜歡在資本市場不斷“瞎折騰”,在創新制造和實業方面根基不牢的制造企業遲早出問題。
第六種,瘋狂擴張的同時,企業如果負債率激增,現金流緊張兮兮,庫存高企,三角債嚴重的話就危險了。
第七種,沒有創新精神,骨子里不具備創新基因,失去創新能力和動力,特別是跟不上新一輪技術迭代的企業遲早會被淘汰。
第八種,企業管理粗放,管理與機制建設遠遠跟不上規模發展和瘋狂擴張步伐的企業,壓力和風險也不小。
第九種,光伏產業的競爭環境與格局愈發復雜,自我定位不清晰的企業很危險。“雙碳”下,你是誰,你是否融入了“競合鏈條”,你要往哪里去?
第十種,“雙碳”背景下,產業火爆發展的同時,企業內部卻矛盾重重,包括管理層與大股東的矛盾,管理層拉幫結派,家族企業內部矛盾等等,光伏過往的歷史已證明,無盡的內部矛盾與內斗過后,企業常常被內耗,無心研發創新及市場化拓展,企業最終一蹶不振甚至最終倒閉。
淘汰賽的影響是多維的。
外部環境與產業內部因素疊加,2023年的光伏洗牌必然也會帶來積極的影響。還是那句話,新能源代替傳統能源,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它更綠色,而是更便宜。
對于光伏產業來講,過往三次周期洗牌與動蕩,已給活下來的企業諸多借鑒與教訓。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平價上網”實現后,產業傳導路徑將大不相同。簡言之,政策影響減弱,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愈發突出,這將更加考驗企業的綜合競爭能力,更加考驗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品牌影響能力、資金保障能力和團隊執行能力。由此反推,企業在在過往兩年中的能力積淀、戰略布局、階段性競爭策略,將對未來發展格局產業極為重要的作用。
綜合光伏產業過往波折的教訓,加之黑鷹光伏長期對企業的分析,我們認為,在新一輪殘酷的洗牌期,企業要活下去、活得好、活得長久,各種關聯要素不少,不過,首先需要具備以下基本特質。
一,保持穩健的財務策略。尚德、賽維、英利、海潤等企業之敗,很大一個原因,是在激烈的產能擴張中,采取了激進的財務策略,最終資不抵債,陷入破產重組或一蹶不振。
筆者分析部分上市公司的財報發現,過去三年中,一些中型、大型企業的現金流也很緊張,庫存方面也有不小的壓力,一些企業應收賬款和負債率高企,管理成本增加明顯。如果長期沒有有效的策略和渠道解決上述問題和壓力,一些企業會失去持續經營的能力,最終在此次洗牌突然“斷弦”,乃至倒閉。
我們分析認為,在嚴峻的產業及金融環境下,擁有更多資金儲備的企業才更有可能勝出,成為產業新格局的領軍者。
二、必須具備核心技術。根據聯合國的一份報告,自2009年以來,光伏平準化度電成本下降近90%。成本的下降,首先得益于企業持續的研發創新和各種產品的規模化推廣投放。持續的創新能力與產品力,是一個志在長遠的光伏企業必備的核心素質。
從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角度,光伏的主邏輯是發出一度電的成本是否能夠不斷降低,對領先性的判斷是基于同樣資源條件下,是否能夠達到度電成本最優的方案或技術路線。此外,對于技術研發的商業化、以及未來風險,要有成熟的評判機制和反應機制。對于企業而言,在未來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必須清楚:如何看到問題、找到本質、投入研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快速導入生產線?類似循環改進的方式如何嵌入研發與生產相結合的體系之中?如何預防突然出現的“黑科技”的沖擊?
什么是好的技術?目前光伏產業開始進入“n型時代”,那種技術最有競爭力?核心還是一樣的: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單瓦成本就是好,能給客戶創造更多價值就是好。
三、擴產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要素支撐。每次洗牌,有競爭力的企業淘汰落后企業,先進產能必然淘汰落后產能。從2020年至2023年初,持續的“軍備競賽”中,企業要保持競爭優勢,必須保證新擴張的產能是先進產能。此外,加速擴產背后,必須要有足夠的資源要素支撐。管理能否跟得上,銷售渠道是否跟得上,人力資源是否跟得上,融資能力是否配比?而對于快速發展的大型企業而言,管理機制能否跟上,也非常關鍵。
此外,技改和投資能否在一定時間內獲得經濟收益?各種要素都必須充分考量。
四、強化全球化能力。光伏“531”的經驗證明,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終究是不安全的。如果過于依賴某一國家或區域市場,一但政策或市場有變,公司的生存就可能立即陷入生死存亡的境地。
伴隨平價上網時代的到來,更多中國光伏企業、特別是有實力的頭部企業,更需加大走出去的步伐,構建一個成熟的面向全球市場的創新生態、創新體制和運營機制,由此影響、帶動和引領全球合作與資源整合,保證其持續加速發展。
五、科學的決策機制不可或缺。毋庸置疑,包括尚德、賽維、英利、海潤等等企業,均打上了創始人強烈的個人印記。在企業發展初期,創始人強烈的進取意志,戰略決斷,知識儲備等等,均直接促成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在企業和個人“功成名就”后,“一言堂”的決策方式,往往弊大于利。
回溯產業歷史,尚德和賽維等巨頭之敗,很大程度正源于施正榮、彭小峰在戰略決策上的失誤,一步錯,步步錯,最終難挽頹勢。
特別是,在戰略決策和市場布局上,企業家到底是要“面子”,還是要“里子”,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在過往的洗牌周期,一些企業家曾經豪氣干云、一擲千金的決策,最終致敗。
如今,伴隨光伏企業與企業家群體的成熟,光伏企業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決策機制不可或缺。筆者想起一位頭部企業家的分析:一個人說了算的治理機制和決策機制,可能會導致未來企業巨大的風險。企業要避免“一言堂”決策,避免企業發展的“賭”,要為避免沖動規劃打造“防火墻”。
“你說當年的風險是壞事嗎,我覺得那是好事。為什么呢?因為它發生在我企業還小的時候,如果我企業一帆風順做到很大的時候,再發生大的錯誤決策,那很有可能企業就垮掉了,那很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任何事,多個角度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