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至,回首去年,光伏的裝機規模增速可以用坐火箭形容。2022年1-11月光伏裝機規模是風電裝機規模(并網數據)的2.92倍,而在10月份,光伏的總體裝機規模已經超過風電,這讓不少風電從業者都有點黯然神傷,但我們看看數據,想必大家就不會這么悲觀了。
特殊歷史條件下的2022年
1-11月光伏新增裝機為風電2.89倍
從表中可知:
累計裝機規模:風電是光伏裝機規模的94.3%;
1-11月裝機規模:風電是光伏裝機規模的34.2%。
從這個數據看,風電在2022年很悲慘啊,裝機規模在持續落后光伏,由于資源的有限性,尤其是電網接入和消納,對風電是極為不利的,但實際情況是不是這樣呢:難道規模大就會貢獻大?
裝機規模大VS碳減排貢獻大?
1-11月風電發電量是光伏的2.89倍
裝機規模卻僅是光伏的94.3%
就在國家能源公布1-11月裝機規模數據的前一天,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2年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2%》。統計顯示,2022年1-11月全國絕對發電量為762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其中:
風電發電量6145億千瓦時,占比總發電量約8%;
光伏發電量2125億千瓦時,占比總發電量約3%。
我想大家看了這個數據后,就會發現,光伏的規模增速雖然超過風電,但是發電量的結果顯示:風電在經濟效益上的優勢非常明顯,熟悉新能源的朋友都非常清楚,風電依舊是未來可再生新能源(非水,不含核)生產綠電的絕對主力。
為什么我總談發電量這個事情呢,我在這里給大家談談3060的核心任務,那就是綠電發電量是未來衡量碳減排的重要指標。
就在不久前,發改委刊發《國資央企努力在碳達峰行動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碳達峰十大行動”進展》一文,文中指出:強化節能降碳考核約束,修訂《中央企業節約能源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辦法》,把節能降碳工作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體系,并在2022—2024年任期考核中,對72家能耗和排放較高的中央企業設置節能降碳考核指標。
不用考慮,10幾家能源央企必然在列,而且2021年,國資委也發文要求能源央企的清潔能源裝機規模必須50%以上,從這次發改委的要求看,可再生能源的裝機規模和綠電產量兩個數據都要納入考核,原來還只是考核裝機規模,但現在已經考核到了發電量(綠電),從上述兩個數據我們發現,風電同樣的規模,發電量是光伏的2.89倍。
熟悉風電的人都知道,風電作為可再生新能源的三大主力,其未來優勢愈加明顯:
1,風電項目收益率越來越高:
這是新能源開發企業的基本要求,當前光伏項目的收益率和風電相比,應該說是差的太遠,當然這一切的來源是因為風電整機的造價直接膝斬,未來儲能配置強制的要求全面實施,這對光伏可謂雪上加霜。
2,機型越來越大,葉輪直徑越來越大:
風電對土地需求量大幅下降,葉輪直徑越來越大,意味著風電開發的規模和開發區域越來越多,原來開發不了的風電項目,現在可以開發了。當然,光伏組件的技術進步也很神速,但風電近幾年在技術進步方面確實實現了大踏步。
3,發電量是光伏的兩倍以上:
發電量是未來碳減排絕對的核心,不管裝機多少新能源電源,最終是要解決綠電的產出問題,因為我們發展新能源不是擺設來用于觀光看的。
當然,諸多優勢并不是代表風電可以高枕無憂。
產業競爭正在加劇
能源產業競爭正在加劇:光伏跨越式技術進步+核電新技術+高效超潔凈火電。
當然,我們還要看到,產業間的競爭一直是無處不在:
首先我們和化石能源的競爭,高效超潔凈火電未來依舊在能源結構中占主力,盡管化石能源比例在下降,但從能源安全的角度我們還要考慮電網安全和用電供給安全;
其次是新能源產業內部的競爭,風電和光伏的競爭我想也是此消彼長,但從長期來看,風電是未來碳減排的核心主力。
此外,還要考慮核電等新能源的未來新技術發生。
所以從這一點考慮,風電人還需要保持初心,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和速度,看了光伏組件近一年的發展,就知道光伏產業的繁榮是有其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