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世界是石油的時代,無論是世界經濟的正常運轉還是百姓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石油,石油更是國際舞臺的常駐主角之一,日常新聞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與石油有關的大量消息。自1859年現代石油工業誕生以來,無數人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努力,推動著這個當今世界最大的實體行業不斷進步,世界石油行業也成就了無數人的夢想。2022年12月29日,“石油價格”網站發表了該網站的內容總監、專攻中東和美國關系的喬希?歐文斯的文章,“石油史上最具影響力的10位人物”,排出了歐文斯自己認為的石油史上最有影響力的10位人士。以下,我們全文翻譯組織了歐文斯的這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看,這10位人士中,多少是您非常熟悉、久聞大名的,多少又是您從未聽說過的。
歐文斯認為,石油,是人類社會現代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資源,它推動了工業化,建設了國家,決定著戰爭的結果。它讓數百萬人擺脫了貧困,也把整座城市夷為平地。從技術進步到環境災難,很少有別的行業,能在地球上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
雖然石油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筑商開始使用瀝青加固磚,但現代石油工業的故事真正開始于19世紀50年代。從那時起,探險家、投資者、國王、記者、間諜和科學家都試圖在這個行業留下自己的印記。歐文斯指出,這一份10人的名單,不管是好人還是壞蛋,正是他們塑造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石油行業。
喬治·畢賽爾(George Bissell)
喬治·畢賽爾,人們稱他為“美國石油工業之父”,正是他,將從巖石中滲出的不被人重視的液體,變成了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
畢賽爾認識到,他曾看到用破布收集的“巖油”,實際上可以用作光源。如果他和他的商業伙伴詹姆斯·湯森能收集足夠多的這種液體,那么它可以與當時用于照明的鯨魚脂肪和“煤油”競爭。在確認這種“巖油”具有所需的化學特性之后,畢賽爾和他的商業伙伴成立了美國第一家石油公司--賓夕法尼亞巖石石油公司。
賓夕法尼亞巖石石油公司認為,開采石油的最佳方法,是使用與開采鹽相同的技術進行鉆探。公司聘請了埃德溫·L·德雷克(Edwin L. Drake)來實施這個項目。德雷克是一名失業的鐵路售票員,與詹姆斯·湯森住在同一家旅館。德雷克來到一個名叫泰特斯維爾的小村莊,獲得了土地的所有權,并雇傭威廉·A·史密斯幫助他鉆探。1859年8月27日,兩人在歷史上第一次發現了石油。畢賽爾立即趕到泰特斯維爾,買下并租賃盡可能多的土地,成為第一個從這個即將永遠改變世界的行業中發家致富的人。
胡安·巴勃羅·佩雷斯·阿方索(Juan Pablo Perez Alfonzo)
胡安?巴勃羅?佩雷斯?阿方索,在石油行業取得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他最為人所知的身份,可能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兩位創始人之一,他后來形容這個組織是“我改變了世界歷史的小小想法”,但歐佩克只是他多年前開始工作合乎邏輯的結果。
石油行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是“收益”的分成。在經濟術語中,石油收益是生產的原油價值與生產總成本之間的差額。從1943年到1948年,在制定石油公司和資源國之間如何分配收益的全球規范方面,阿方索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根據他制定的“利潤對半分成”協議,委內瑞拉和國際石油公司同意平均分配收益,該協議帶來了委內瑞拉的石油收入,在1942年至1948年間增長了600%。
阿方索還沒有收手,他認識到,中東的低成本石油對委內瑞拉的市場份額構成了威脅,因此他將文件翻譯成阿拉伯語,由委內瑞拉代表團帶到中東。突然之間,沙特阿拉伯也想要平分收益,而且伊朗的摩薩臺還想要更進一步。一旦在資源國和石油公司之間平均分配石油收益的概念確立,石油公司幾乎不可能與之抗衡。在1973年石油危機再次擾亂市場之前,“利潤對半分成”的公式,一直是石油行業的全球準則。
1948年,委內瑞拉總統羅穆洛·加列戈斯被軍事政變推翻,阿方索在美國獲得政治庇護,花了數年時間研究德克薩斯鐵路委員會及其如何應對20世紀30年代的石油危機。正是在這段時間里,他形成了許多關于歐佩克應該如何運作的最初想法。在當時的《石油情報周刊》主編萬坦·亞伯隆斯卡(本名單中的第6號人物)的安排下,阿方索與沙特阿拉伯礦產與石油大臣阿卜杜拉·塔里基在開羅會面,他與塔里基分享了這些想法。
也許有人會感到驚訝,一個對石油工業至關重要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生態學家,阿方索主要關注能源的節約,他相信,歐佩克最終會降低全球能源的使用。
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
約翰·D·洛克菲勒,在石油行業的職業生涯始于1865年,這一年他買下了他的商業伙伴的一家生產和運輸公司,堅定地將其重新專注于煉油業務。五年后,為了在油價暴跌期間整合行業,他與其他四名石油商一起成立了后來成為歷史上最強大的石油公司--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隨著煤油和汽油成為美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商品,洛克菲勒用他的利潤收購了越來越多的石油企業。據報道,到1880年,他已經控制了美國石油行業的90%。
洛克菲勒的主要目標,是控制失控的石油行業,以確保其盡可能高效和健康。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洛克菲勒創建了有史以來第一家綜合性的石油公司,發起了價格戰以擊敗競爭對手,正如塔貝爾(本名單中的第4號人物)所揭示的那樣,最終建立了對石油行業的壟斷。
當1911年標準石油公司被分拆時,其各部分的價值總額超過了公司的整體價值,洛克菲勒變得更加富有。盡管在20世紀,他的注意力主要轉向了慈善事業,但洛克菲勒的陰影仍然籠罩著石油業。事實上,現代石油巨頭,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馬拉松石油公司,都可以追溯到1911年標準石油公司的解體。
艾達·塔貝爾(Ida Tarbell)
如果沒有這位與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洛克菲勒較量的女性,石油工業的歷史就不完整。艾達·塔貝爾是一名調查記者,當時他們被稱為“黑幕揭秘者”,她決心讓石油行業承擔責任。自她的時代以來,每一起針對石油行業的反壟斷訴訟或環境索賠,都是建立在她的遺產之上。
在她輝煌的職業生涯中,塔貝爾寫過拿破侖和林肯的傳記,但最著名的,是她1904年出版的《標準石油公司歷史》一書。這本書被歷史學家諾斯·康威描述為“調查新聞的杰作”,詳細地描述了標準石油公司,如何利用其財富、權力和龐大的情報網絡,對獨立石油公司和其他競爭對手,施加巨大的壓力。她寫道,洛克菲勒“系統地玩著裝滿骰子的游戲”,用丹尼爾·耶金的話來說,她把洛克菲勒描繪成一個“不道德的掠奪者”。最終,塔貝爾的工作,導致了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的解體,并誕生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美國石油巨頭。
尼克·斯坦斯伯格(Nick Steinsberger)
現在,這可能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通常,喬治·P·米切爾被認為解決了石油史上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如何經濟地從頁巖中開采石油和天然氣。但米切爾公司的工程師,尼克·斯坦斯伯格在1997年首次成功應用水力壓裂技術,最終帶來了美國的頁巖繁榮。米切爾已經有了“水力壓裂之父”的稱號,所以,斯坦斯伯格應該在這個名單上占有一席之地,這似乎是公平的。
從技術上講,頁巖壓裂以增加產量可以追溯到1864年,當時愛德華·A·L·羅伯茨首次開發了一種魚雷,作為提高產量的方法。使用加壓液體壓裂巖石的水力壓裂,可以追溯到1947年的一次實驗,但直到斯坦斯伯格1997年的那口井,它才被證明在經濟上是可行的。在這項技術突破的支持下,美國的石油產量開始飆升,而此前美國石油產量一直處于嚴重下降的狀態。2018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頁巖繁榮,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與此同時,壓裂法引起了環境團體的注意,因為人們認為它會污染地下水、引發地震,并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時至今日,這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話題,一些國家完全禁止水力壓裂,而另一些國家則將其視為實現經濟獨立的途徑。無論你怎么想,很少有技術突破能像水力壓裂那樣,產生重大的地緣政治、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萬坦·亞伯隆斯卡(Wanda Jablonski)
在丹尼爾·耶金的《獎賞》中,萬坦·亞伯隆斯卡,被稱為“她哪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石油記者”,她創辦了《石油情報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該雜志后來被譽為“石油行業的圣經”。然而,讓她登上這份榜單的,并不是她出色的新聞報道,也不是她作為行業女性開拓者的遺產,她在業內被稱為“萬坦”,是因為在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石油組織之一,即歐佩克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那是1959年,國際石油公司和石油出口國之間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蘇聯剛剛重返國際石油市場,供應增長大于需求。這導致了一場價格戰,石油公司單方面宣布降低石油價格,從而減少了石油出口國的收入。與此同時,首屆阿拉伯石油大會正在開羅舉行,有400人出席,當然包括萬坦。會上,她邀請了兩位世界上最熱心的反石油公司人士到她的房間開會,這就是沙特阿拉伯礦產與石油大臣阿卜杜拉·塔里基,首次會見委內瑞拉礦產和碳氫化合物部長阿方索。正如萬坦所預測的那樣,兩人立即建立了友好關系,并在開羅會議期間與其他石油部長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正是在這次會議上,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概念首次確立。
穆罕默德·摩薩臺(Mohammad Mosaddegh)
穆罕默德·摩薩臺,于1951年至1953年擔任伊朗首相,他是第一位使用了“核選項”的中東石油國家領導人,即將石油公司的石油特許權國有化。作為對國有化的回應,英國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導致該國的石油產量從1950年的每天66萬桶,驟降至1952年的每天2萬桶。
盡管經濟壓力越來越大,但摩薩臺拒絕讓步,這激怒了英國和美國。1953年8月,中央情報局和軍情六處發動了阿賈克斯行動,旨在通過政變推翻摩薩臺。這次行動是成功的,但石油工業的結構因此永遠地改變。
雖然國王重新掌權,但摩薩臺煽動的石油民族主義熱情已經無法逆轉。在伊朗,對英國政府和英伊石油公司的怨恨,一如既往地強烈。與此同時,美國公司不愿參與他們眼中的高風險項目。沒有來自政府的壓力,伊朗的石油工業似乎已經沒有了退路。
冷戰期間,美國政府擔心,如果伊朗的石油業不被西方公司復興,伊朗就會落入蘇聯的勢力范圍。最終,在美國和英國政府的支持下,七家公司同意在伊朗組建一個財團。但關鍵是,該財團被迫承認,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現在擁有該國的石油資源和設施。摩薩臺已經被推翻,并將在軟禁中度過余生,但他為石油資源國贏得了一場至關重要的勝利。外國人擁有石油開采權的概念,現在已經永遠地改變了,中東也永遠回不去原來的樣子。
哈里·圣約翰·布里奇·菲爾比(Harry St John Bridger Philby)
雖然不是家族中最有名的人,他的兒子金是臭名昭著的英國情報官員,曾為蘇聯充當雙面間諜,但菲爾比在沙特阿拉伯石油工業的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幫助組建了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的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公司)。
菲爾比出生在今天的斯里蘭卡,在劍橋大學學習,1915年被招募到印度的行政部門,在那里他幫助組織了反對奧斯曼帝國的阿拉伯革命。1917年,他被選中率領使團前往阿拉伯半島,在那里他將會見一位名叫伊本·沙特的部落酋長,沙特阿拉伯未來的創始人。與伊本·沙特的會面,最終導致菲爾比離開印度,皈依了伊斯蘭教,并可能在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石油交易談判中,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到1930年,菲爾比確信伊本·沙特和他的政府坐擁一個巨大的未開發的自然資源,但國王更感興趣的是鉆探水而不是石油。直到1932年,當加州標準石油公司在巴林發現石油時,國王才開始考慮他的國家的石油潛力。加州標準石油公司與菲爾比接洽,希望向國王介紹情況,但菲爾比為了抬高價格,與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接觸,以便開始一場競購戰。最終,1933年5月,加州標準石油公司成功擊敗了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標志著美國進入了沙特阿拉伯,這一決定將對石油行業和該地區的地緣政治,產生深遠的影響。
T·布恩·皮肯斯(T Boone Pickens)
對石油行業來說,20世紀80年代是一個大動蕩的時期。1979年石油危機后,羅納德·里根徹底放松了對石油的管制,促進了競爭,并導致了整個行業的整合。1983年,紐約商品交易所推出了原油期貨合約。在期貨市場建立之前,石油價格一直由標準石油公司等石油公司、德克薩斯鐵路委員會等監管機構,以及歐佩克制定。現在,石油價格由公開市場上的交易者來決定。這些事件結合在一起,意味著效率和價值是石油公司最重要的兩個特征。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一個人比任何其他人,利用了這個石油的新時代。
皮肯斯把自己定位在石油行業和華爾街的交匯處,把自己塑造成股東價值的仆人。他是該行業的并購大師,并將在使該行業更精簡、更高效方面,發揮關鍵的作用。他的策略是,找到一家股價不能反映其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價值的公司,收購其大量的股票,然后迫使該公司管理層采取行動提高其股價。他最著名的交易,包括海灣石油公司、菲利普斯石油公司和優尼科公司。如今,石油行業的每一個企業掠奪者和激進投資者,都欠皮肯斯一份人情,他向投資者展示了如何從石油巨頭手中奪回權力。
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
丘吉爾最為人所知的身份,可能是戰時堅強的英國首相,但正是在他作為海軍大臣的角色中,永遠地改變了石油工業。1911年,德國和英國之間的緊張關系,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加劇,丘吉爾做出了一個關鍵的決定,將英國艦隊的動力從煤炭轉變為石油。雖然在今天看來,這樣的決定是顯而易見的,但在當時,它被認為是魯莽的和浪費的。
這種轉換不僅昂貴、處于探索階段,而且使英國海軍不堪一擊,因為它不得不依賴來自波斯的石油,而不是國內生產的煤炭。1914年,為了確保海軍獲得可靠的石油供應,丘吉爾說服英國政府,購買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后來成為英國石油公司)51%的股份。
當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丘吉爾的決定被證明是正確的,新式的英國海軍比其他海軍更快、更有效率。現在大家都承認,石油確實是未來的燃料,確保它的安全關乎國家安全。多虧了丘吉爾,國際石油工業現在將永遠地與外交政策交織在一起,對這一關鍵資源的生產和貿易路線控制權的爭奪,一直持續到今天。
誕生以來的160多年發展史上,誰對這個行業的影響和貢獻最大,可能永遠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且不會有結果的話題。歐文斯所選出的這10位,可能并不一定是您眼中的石油史上最有影響的人士,不過,客觀地說,他們中的大多數,確對這160多年的世界石油工業發展做出過重要的作用,在拙著《石油的時代》中,有對其中部分人士的介紹,市面上也有專門的書籍,描述部分人士精彩的人生。需要說明的是,為了符合國人的閱讀習慣,本文對歐文斯文章中排名的順序進行了調整,同時考慮到如丘吉爾、洛克菲勒等人如雷貫耳,影視資料和照片很多,為控制文章的篇幅,只選取了10人中4人的照片,并配上與他們有關的書籍等資料,以便大家有興趣時可以了解這些人士的更多信息,原文的內容等均未作改變。
2022年即將過去之際,無數國人還在痛苦的抗疫之中。作為今年最后一篇學術類但可輕松閱讀的文章,本文不在計劃之中,來源于每日必做的信息瀏覽功課,之所以推出這篇文章,衷心的希望是,通過這篇輕松文章中的人物簡介及其背后的故事,各位能在放松心情的閱讀中,做好自己和家人的抗疫,歡度即將到來的新年假期,送走令無數人痛苦且不堪回首的2022年,迎接疫情不再、充滿希望的、嶄新的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