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兩輪電動車正駛向資本市場。
近日,綠源電動車背后母公司綠源集團控股(開曼)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披露了其IPO資料,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這家創立于1997年的品牌,一直號稱是中國兩輪電動車的創始者。
如今,這位電動車“鼻祖”卻在銷量上掉隊了,市場份額已遠遠落后于后起之秀雅迪和愛瑪。另外,在電動車智能化、高端化的浪潮中,綠源也未拔得頭籌……
這也導致它的毛利率連續下降,2021年以來甚至跌到了10%以下,落后于主要的競爭對手,按照當年的凈利潤和銷量,綠源平均每輛車僅賺30元。
尷尬的事情接踵而至,綠源電動車一直大力宣傳“一部車騎10年”的廣告語。但實際上,綠源INNO7系列的車型卻存在著嚴重的質量安全問題,不少用戶反饋出現了行駛中電池突然斷電,還有用戶因此受傷。
銷量掉隊,大幅落后于雅迪和愛瑪
綠源電動車由倪捷、胡繼紅夫妻二人創立,兩人也被稱為國內兩輪電動車產業的創始人,早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已投身兩輪電動車行業。
倪捷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系信息與系統專業,胡繼紅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兩人均獲工學碩士學位;由于兩人的技術背景,也讓綠源電動車與其它品牌不同,一直有著濃厚的技術風格。
綠源在招股書中稱,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截至2021年12月31日,綠源是中國擁有最多發明專利的電動兩輪車生產商。在中國持有合共282項專利,其中42項為發明專利、178項為實用新型專利及62項為外觀設計專利。
不過,專利數優先的綠源電動車,卻沒在銷量上拉出優勢。
雅迪和愛瑪雖然創立晚于綠源,但依靠明星代言出了圈,并通過渠道下沉實現了銷量突破。比如愛瑪在2009年花費3000萬元的代言費邀請周杰倫為代言人,雅迪也是陸續邀請了SHE、李敏鎬、胡歌、范·迪塞爾代言,在品牌知名度以及銷量上都實現了超越。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中國兩輪電動車前九大制造商約占80.3%的市場份額。其中,排名前兩位的是雅迪和愛瑪,市場份額分別為27.9%和16.8%;而綠源排名第六,僅占中國兩輪電動車市場3.9%的份額。
具體來看,2021年,雅迪、愛瑪的銷量分別為1386萬輛、835萬輛,而綠源電動車的銷量則被甩了一大截,其全年銷量為194.77萬輛,僅為雅迪的十分之一左右。
銷量差距背后,也有著渠道的差距。截至2022年上半年,愛瑪的經銷商數量超過2000家,終端門店數量超過2.5萬個;而上半年綠源的經銷商數量為1086個,終端門店數量超過9200個,不到愛瑪的一半。
不過,綠源集團總裁倪捷似乎并不后悔走技術路線。他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品牌之間的競爭要從簡單的價格競爭、渠道競爭轉向技術競爭、品質競爭、服務競爭。“我們除了埋頭搞技術,就是沖鋒搞探索,不斷提出行業標準和規范建議,一路走來,確實錯失了營銷節點上的一些時機,但我們從未后悔。”
盈利能力不足,平均每輛車僅賺30元
不過遺憾的是,雖然綠源一直主打技術,但卻并未在兩輪電動車智能化、高端化的浪潮中把握先機。
2014年,小牛電動車成立,其主打智能、高端的定位,讓傳統兩輪電動車企業們感受到了降維打擊;而后來,兩輪電動車賽道的新玩家越來越多,九號公司、哈啰等智能硬件企業和互聯網企業紛紛入局。
愛瑪和雅迪不僅大力投入智能化,同時專門推出了高端子品牌,跟上了智能化、高端化的浪潮。而與雅迪、愛瑪,以及這些新勢力相比,綠源的動作顯然慢了,處于被動應對的局面。
這從綠源的產品平均售價中也可以看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基于生產商建議定價,兩輪電動車市場可分為高端市場(3500元以上)、中端市場(1500元至3500元)及入門級市場(1500元以下)。
而2021年,綠源的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的平均售價分別為1168元、1496元、1724元;2022上半年,三類產品平均售價分別為1289元、1527元、1801元。產品以入門級市場以及中端市場為主,在高端化上有待突破。
數據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上半年,綠源的毛利率分別為13%、11.2%、9.9%、8.6%,處于連年下降趨勢;同時,與雅迪、愛瑪、小牛等友商相比,綠源的毛利率也處于較低水平。
小牛財務數據顯示,其產品平均單價超過了3000元。2019-2021年小牛電動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23.43%、22.88%和21.94%。
綠源的利潤確實很微薄。
2019年至2021年,綠源收入分別為24.95億元、23.78億元和34.1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973.9萬元、4028.1萬元、5926.0萬元,凈利潤率分別為2.8%、1.7%和 1.7%,盈利能力處于下降狀態。
如果按照2021年的數據計算,當年綠源電動車的銷量為194.77萬輛,凈利潤為5926.0萬元,平均每輛車僅賺30元。
一部車騎10年?質量問題頻出
為了在品牌上打出差異化,綠源提出了“一部車騎10年”的品牌定位和宣傳口號。
但尷尬的是,綠源在產品質量上并未做到宣傳口號的標準。招股書顯示,于往績記錄期間,共有113名經銷商及子經銷商分別于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受到40、21、44及17項行政處罰決定。根據相關行政處罰決定,相關中國行政機關施加的行政處罰主要涉及在(其中包括)最高車速、整車重量或尺寸、腳踏功能、制動距離、輪胎寬度及短路保護方面與相關產品標準或產品資格證書不符合的情況。
而安全隱患更大的是,在黑貓投訴上,不少用戶反饋綠源INNO系列電動車存在質量問題,行駛中出現電池突然斷電的情況。
根據綠源官方介紹,INNO系列屬于綠源電動自行車中的豪華款,主要市場為中國一線及二線城市,配備鋰離子電池,續航里程可達100公里。
一位用戶投訴稱,2021年其花費4000多元購買了綠源INNO7電動車,但該產品存在多處缺陷。比如輪胎設計缺陷,容易側滑致人受傷;電池缺陷,中途斷電導致拖行回家;此外還存在中控缺陷、剎車異響等。而在向綠源客服反饋之后,還遭遇了人格侮辱,稱用戶“不就是為了些賠償嗎”。
另一位用戶也反饋,今年3月購買了INNO7 26A版本,使用半年后開始出現自動斷電的現象。“其中幾次斷電停在了紅綠燈路口,嚴重危害人身安全。最后一次斷電,電池無法充電,要求退車。”他說。
新浪科技發現,綠源INNO系列電動車突然斷電的現象并不是孤立,在綠源電動車貼吧中,也有不少用戶反饋存在此類問題,電池還有20%、30%,甚至還有47%卻出現突然斷電的。輕則要推行回家,嚴重的導致駕駛人摔倒受傷。
“號稱可以開10年,結果買了剛過一年就不行了。”多位用戶質疑道,綠源電動車并未達到如宣傳所說的產品質量。這不僅關乎綠源的品牌形象,更關系著綠源用戶的人身安全,綠源需要對此系列問題給出原因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