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發12份公告,紡織巨頭棒杰股份(SZ:002634)霎時間擺出一盤“光伏大棋”。
12月9日,棒杰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署協議,投建年產10GW高效光伏電池片項目,計劃總投資26億元。
對于主營業務為“無縫服裝”的棒杰股份來說,跨界做光伏無疑難度不小。
今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底,棒杰股份賬面貨幣資金為1.9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為235萬元,總資產共計11.21億元,總負債2.13億元。換言之,對于光伏電池建設來說,26億元可能并非大數字,但不亞于棒杰股份的“全部家當”。
12月9日,記者向棒杰股份董秘劉栩郵箱發送采訪函,始終未獲回復,隨后多次致電董秘電話,截至發稿均未聯系到對方。
消息發布后,二級市場似乎并不買賬。截至12月9日收盤,棒杰股份高開12.07元,截至收盤報價11.77元,漲幅為0%,市場觀望氣氛濃厚。
“戰略投資”后屢次高位套現
今年下半年,棒杰股份漲勢驚人,自9月27日起至今漲幅達106.12%,這起源于棒杰股份下半年展開的一輪戰略投資。
9月27日晚間,棒杰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陶建偉及其一致行動人陶士青、金韞之分別與上海方圓達創投資合伙企業、寧波青嵩新能源科技合伙企業簽訂股份轉讓意向協議,向方圓達創、青嵩新能源分別轉讓6%股份與7.43%股份。公司方面表示,股權轉讓是為引入戰略投資者。
事實上,這并非棒杰股份首次“跨界”,在其商業版圖內不乏醫療、物業、貸款等其他領域的子公司。而在漲勢較好的近幾個月,公司股東陶建鋒、浙江點創先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曾分別進行減持。11月2日,陶建鋒減持659萬股;12月1日,浙江點創先行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減持459.19萬股。
“不乏蹭熱點的嫌疑。”一位資深光伏行業人士向記者評價,上市公司通過借殼、并購、重組等方式入局光伏已不是新鮮事,光伏行業的火熱有目共睹。TOPCon光伏電池技術難度雖大,但由于體系更加成熟,前期成本更低,仍是入局比較穩妥的選擇。
近日,PV Infolink披露數據顯示,多晶硅致密料均價跌至28.8萬元/噸,周環比下降2.4%。此外,TOPCon雙玻組件(182mm)均價為2.05元/W,未發生變化。盡管硅料價格下行,但TOPCon光伏電池仍是諸多玩家布局的重心。
浙商證券預計,2022年TOPCon電池擴產有望超過80GW,2023-2025年將迎高峰期、年均有望超200GW。供需兩旺,火熱的光伏市場正吸引來眾多“跨界”玩家,其中服飾企業并不算少。
“長三角一帶服飾企業做光伏的很多。”上述行業人士進一步指出,長三角一帶光伏產業鏈基礎深厚,產業集群突出,棒杰股份的建設基地便選在揚州,這樣更容易形成戰略優勢。
“空降”高管面對資金重擔
在26億元的光伏電池投資項目公開之際,棒杰股份高層也開始一輪“換血”。
為“推進公司戰略轉型”,陳劍嵩接替棒杰股份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陶建偉成為新一任董事長,并代行公司總經理職責,后者則作為副董事長退居二線。此外,原財務總監劉朝陽辭職,鄭維、王心燁分別聘任為公司副總經理、公司財務總監。
“空降”而來的陳劍嵩歷任協鑫資本有限公司副總裁等職位,近期任寧波青嵩新能源科技合伙企業執行事務合伙人。據企查查,蘇州青嵩企業管理合伙企業為當前棒杰股份第二大控股股東。
在主營業務上,棒杰股份已經顯露頹勢,今年第三季度錄得營收1.7億元,同比下降10.96%。留給陳劍嵩解決的,首要便是資金問題。在公告中,棒杰股份稱在揚州市投資設立全資二級子公司,作為上述項目具體實施主體,注冊資本為5億元,此外設備投資約16億元人民幣。
26億元資金如何籌備?棒杰股份公告中卻并未具體披露資金、人才問題如何解決,僅表示將通過“政府代建、自籌資金、金融機構貸款及項目產業基金等方式”完成資金安排。
12月8日及9日,棒杰股份集中披露一批旗下全資子公司的股權轉讓,將旗下浙江棒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棒杰商貿有限公司、義烏市棒杰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股權打包出售或轉讓,涉及資金流動超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