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洋彼岸的多家自動駕駛企業面臨著關閉、裁員、虧損等問題,讓不少人感嘆自動駕駛寒冬來襲。在新一輪大“洗牌”中,本土自動駕駛企業卻逆勢突圍,搶占自動駕駛賽道頭部企業名額。
12月2日,自動駕駛通用解決方案公司輕舟智航宣布完成數億元B1輪融資,投資方包含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匯融基金、TCL,以及老股東元生資本跟投。此外,宏景智駕、禾多科技也相繼完成了數額不等的融資。
多家本土企業斬獲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三季度,國內一級市場共有55家自動駕駛相關公司獲得61筆股權融資,地平線機器人、魔視智能、天地一格、同馭汽車科技和億咖通科技均完成2輪融資,包括仙途智能、千掛科技、同馭汽車科技在內的多家企業也都拿到新的投資。
據悉,10月底到12月初,國內智能駕駛領域相關融資多達40余起,累計融資超百億元,范圍包括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芯片和激光雷達等。11月28日,自主駕駛解決方案研發商福瑞泰克宣布完成近億美元B輪融資。同一時間,宏景智駕、芯馳科技也宣布完成B輪融資。此前,廣汽集團通過廣汽資本領投完成禾多科技C2輪融資,總計資金額1億美元,用于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創新開發、規模化量產等。
與國內的平穩發展不同,海外自動駕駛賽道則波瀾四起。6月,特斯拉關閉了加州一處自動駕駛研發部門,近200個崗位被裁;8月,“全球自動駕駛第一股”的Aurora通過裁員、降低福利等方式削減成本;通用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Cruise宣布解雇近8%的員工;10月,背靠福特、大眾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 AI宣布倒閉;在萬眾矚目下上市的Mobileye,市值比原先估值的500億美元縮水一半……風波不斷的自動駕駛領域惹人心憂。
“本土智能駕駛賽道能夠在此背景下依舊火熱,是因為前景可期,智能駕駛市場能夠看得到。”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記者,無論是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發展,還是Robotaxi等場景落地,以及各地智能駕駛商業化利好政策的推出,都給國內智能駕駛市場照亮了發展之路,這讓資本能夠看到、愿意相信本土自動駕駛企業的發展。
不過,海外自動駕駛賽道的寒風并非沒有刮到國內。曹鶴表示,雖然目前整體狀況是“國外冷、國內熱”。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共融資67起,披露融資額累計達143億元。對比2021年同期,融資數和融資額分別下滑約32%和61%。作為新生事物的自動駕駛仍有很長的發展道路,受到質疑在所難免。正如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羽所言,自動駕駛發展就像登山,越靠近山頂越陡峭,路就越難走。質疑聲出現,實際上說明公眾對自動駕駛的理解愈發清晰、由虛向實,由概念創新逐漸走向產業化應用。
量產能力是“敲門磚”
自動駕駛發展至今,已然從當初橫沖直撞的激進狀態抽離出來,回歸現實。這也讓資本開始轉向能在短期內實現商業閉環的企業,智能輔助駕駛領域因此得到關注。目前,L2及以上智能駕駛在乘用車領域正在快速普及,成為車企打造產品差異化競爭的重點。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L2級輔助智能駕駛乘用車新車市場滲透率達30%。10月,L2級輔助智能駕駛滲透率已突破40%,呈不斷向上態勢。量產能力成為自動駕駛企業能否打動資本的關鍵所在。
以宏景智駕為例,作為行業最早一批轉向量產智能輔助駕駛的公司,宏景智駕現已儲備了軟硬一體、行泊一體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解決方案,覆蓋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場景,靈活向主機廠供應。據了解,其自動駕駛系統可實現高速點到點自動駕駛、全自動變道、自動跟車、上下匝道、千米級長距記憶泊車等功能。
現階段同樣專注于智能輔助駕駛的輕舟智航,在城市NOA領航輔助駕駛解決方案、Robobus等領域取得諸多突破性進展。據悉,輕舟智航現已在北京、深圳、蘇州、武漢等城市部署運營了L4級Robobus和Robotaxi。在L4級自動駕駛技術和數據積累上,輕舟智航打造了城市NOA功能,聚焦可量產的L2+級高階輔助駕駛方案。輕舟智航聯合創始人、CEO侯聰表示:“雖然我們堅信L4肯定會實現,但是作為創業公司可以漸進式地先做城市NOA,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獲得數據的閉環與現金流的閉環,才能繼續迭代技術,最終實現L4的產品。”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越來越多企業更加務實,先關注交付L2級、L3級別的可量產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而非直接瞄準顛覆性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西部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將有多款量產車型落地城市NOA功能。長城魏牌、蔚來ET7、理想L9有望在2022~2023年實現城市NOA的OTA推動,小鵬P5、小鵬G9城市NGP將于明年上半年支持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
零部件企業受青睞
“現階段資本還是比較青睞核心零部件企業,如芯片、激光雷達等領域。”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告訴記者,盡管現在L3及以上技術突破遭遇瓶頸,但越來越多車企開始踴躍在量產車上搭載高算力芯片、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等核心零部件,進而帶動了自動駕駛產業鏈上游的發展熱潮。
在車載芯片領域,芯馳科技此前完成了近10億元的B+輪融資,是過去兩個月自動駕駛領域金額最大的一筆融資。芯馳科技旗下車規級芯片產品已實現量產上車,量產進度較快。根據官方說法,芯馳科技產品現已覆蓋90%車企,手握100多個量產定點項目,客戶數量達260多家。此外,傲芯科技、奕行智能、芯鈦科技、云途半導體等多家芯片企業也相繼拿到新的融資。軒元資本創始人王榮進稱,今年很多車規級芯片初創企業都完成了融資動作,2023年投資車規級芯片企業的現象會更多。
除卻車載芯片,曹鶴表示,激光雷達也是當前頗為熱門的投資領域。“盡管現在行業對純視覺路線和多傳感器融合路線仍存爭論,但大多數車企還是認可搭載激光雷達,這極大拉動了激光雷達領域的發展。”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激光雷達已達5.7萬顆,預計今年全年前裝標配交付將超12萬顆,較去年增長10倍以上。據了解,蔚來ET5、蔚來ET7、小鵬P5、小鵬G9、理想L9、理想L8、上汽智己L7、北汽極狐阿爾法S HI版等多家車企的多款車型均已配備激光雷達。
隨著前裝高級別自動駕駛滲透率的提升,激光雷達公司也愈發受到資本青睞。據悉,北醒光子、睿鏃科技均在9月完成戰略融資。其中,睿鏃科技于今年3月完成了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四維圖新。11月,一徑科技完成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由元生資本領投,中信證券投資、卓源資本、亦莊資本跟投。根據咨詢機構Yole的預測,隨著高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車載激光雷達的應用將變得更為普及。到2027年,僅ADAS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20億美元,將會是2021年的50倍以上。
“自動駕駛賽道發展到現在,方向已經相對明晰,資本也不會像混沌期那樣大范圍撒網,而是會更多涌向頭部企業。”曹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