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月,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和材料”)正式登陸科創板,成為又一上市光伏企業。
據悉,聚和材料本次上市IPO擬募資10.27億元,其中約2.7億元擬用于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年產3000噸導電銀漿建設項目(一期)、0.54億元擬用于常州工程技術中心升級建設項目、7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最終募資總額高達30.8億,超募近20億元。
維科網光伏注意到,聚和材料每股發行價為110元,開盤后股價大漲,隨后股價有所回落,最終收于148.91元,漲幅為35.37%,總市值為166.65億元。
高速成長
資料顯示,聚和材料成立于2015年8月,主要從事新型電子漿料研發、生產、銷售,主要產品為太陽能電池用正面銀漿。正面銀漿是一種以銀粉為基材的功能性材料,是制備太陽能電池金屬電極的關鍵材料,其產品性能和制備工藝直接關系著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此前,光伏銀漿及相關技術一直掌握在杜邦、賀利氏等國外企業手中,2010年成立的帝科股份和2011年成立的蘇州晶銀,都在積極推動光伏銀漿的國產化替代。聚和材料成立時已是光伏“寒冬”后期,我國大力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正順應了國產化替代大潮。
成立后不久,聚和材料出資人為進一步增強公司技術實力、吸引人才加盟,自愿將所持部分股份贈與核心技術人員敖毅偉、岡本珍范。前者主導了聚和材料PERC電池用銀漿的開發,是公司7項發明專利的發明人。后者曾擔任三星SDI研發副總裁。又引入了三星SDI經銷商勞志平,迎來了高速發展。
2018年-2020年,聚和材料營收分別為2.18億元、8.94億元、25.0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05億元、0.71億元、1.24億元。
超越兩大“前輩”登頂
在此過程中,聚和材料的正面銀漿銷量,也超過了前文提到的兩位“前輩”。
2018年,聚和材料正面銀漿銷量為53.04噸,帝科股份和蘇州晶銀分別為197.14噸和200.88噸。2019年,聚和材料正面銀漿銷量上升至為209.17噸,帝科股份和蘇州晶銀分別為311.83噸和235.47噸,差距大幅縮小。
2020年,帝科股份銷量微增至328.25噸,蘇州晶銀下滑至154.01噸,聚和材料正面銀漿銷量繼續高速增長至500.73噸,完成超越。
2021年,三者差距繼續擴大,其中聚和材料正面銀漿銷量達944.32噸,帝科股份和蘇州晶銀分別為492.27噸的229.33噸。
值得一提的是,帝科股份于2020年6月上市,募資3.99億元中近2億元用于年產500噸正面銀漿搬遷及擴能建設項目,在銷量增長上依然不及聚和材料,近半年內股價逐漸走低,截至12月9日,總市值為54.27億元。
客戶方面,聚和材料與通威太陽能、東方日升、晶澳科技等頭部光伏企業都有密切合作關系。
其中,東方日升是聚和材料2018年和2019年最大客戶,銷售占比分別為24.31和23.41%。2020年,通威太陽能成為聚和材料最大客戶,銷售占比為37.27%。
未來可期
對于未來發展,聚和材料在招股書中表示,公司新產品開發部下設單晶PERC銀漿、TOPCon銀漿、HJT銀漿、5G濾波器銀漿和其他領域銀漿等多個產品線。
其中在大于23.5%PERC電池新型無機化學設計、關鍵材料改性及銀漿產品和高效N型 TOPCon鈍化接觸電池P+發射極高性能銀鋁漿開發上,均已實現客戶端量產,技術持續精進中;在新型有機載體在單晶SE無網結超細線印刷技術中的應用與開發上,已進入客戶端量產驗證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