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背景下分布式能源領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雙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維——新型分布式綜合能源保障”為主題的“第十八屆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論壇”于2022年12月8日在北京采用線上的形式召開。本次大會直播觀看人數超過3萬人次。
本次論壇旨在搭建分布式綜合能源領域的交流和對話平臺,聚焦在新型分布式綜合能源保障,系統分析分布式綜合能源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而提出碳中和目標下分布式綜合能源發展路徑建議。本屆論壇邀請政府相關部門、科研院所、國內外企業、行業組織等權威學者、專家和企業人士參會,共同探討新趨勢下行業發展和突破之道。大會上午環節由中國能源能源網副總經理張葵葉主持,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中國能源網董事長馮麗雯出席大會并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名譽院長周孝信,中國能源研究會學術顧問、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主任段潔儀做了主旨報告。
主持人
論壇主持人,中國能源網副總經理張葵葉介紹:“中國分布式能源國際論壇(DEChina)”致力于打造中國分布式能源研究和交流平臺,作為分布式能源行業標桿品牌會議,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七屆,并得到了業內廣泛支持與好評。同時,她表示,今年因疫情防控要求,第十八屆中國分布式能源論壇主要采取線上方式召開,并通過5eLive進行全程直播,成功實現了分布式能源行業的主要市場主體及從業人員齊聚云端共享分布式綜合能源發展成果的目標。本屆論壇的主題是“雙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維--新型分布式綜合能源保障”,論壇將重點聚焦能源安全新戰略下如何發揮分布式能源優勢和保障作用,系統分析分布式綜合能源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進而提出分布式綜合能源發展路徑及建議。
開幕致辭
史玉波理事長指出:作為新一代終端供能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是集中式供能系統的有力補充,兩者的有機結合是未來能源系統的發展方向。現階段,我國分布式能源在項目開發、并網、市場化交易等環節還存在諸多瓶頸,因此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因地制宜優先開發分散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資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區域能源供應中的比重;第二,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發展的電力市場頂層設計。促進新能源發展的市場機制建設,以市場競爭方式形成新能源上網價格,降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成本;第三,探索創新涵蓋電、熱、冷、氣、氫等多能耦合的綜合能源供能模式,大力發展分布式能源和以電力為核心的綜合能源服務。促進新能源發電與供熱、供氣等能源品種協同發展。
馮麗雯董事長指出:2022年地緣政治事件疊加新冠疫情,還有極端氣候災害,特別是川渝地區的缺電,能源領域受到強烈沖擊和嚴重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今年論壇的主題是"雙碳背景下能源安全新思維--新型分布式綜合能源保障",希望能夠重新建立能源安全的新思維,探索分布式能源在保障區域能源安全中的創新實踐,打造風光儲氫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供應體系,大力發展分散式風能、分布式光伏和分布式燃氣三聯供,加快能源去中心化,實現能源就地取材、就近消納,讓分布式能源成為新能源發展的主戰場。
主旨報告
周孝信院士指出:新型電力系統的6項主要特征,概括了當今電力系統轉型發展的趨勢與前景,講到電源和電網結構組成的革命性變化,還有綜合能源電力系統的發展趨勢,數字化與智能化的作用,以及低碳零碳、高韌性本質安全的遠景目標,概括了當前電力系統轉型發展的趨勢。10類關鍵技術總結了對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具有全局影響的技術方向,這些技術方向比如各類低碳零碳的電源技術、入網技術,將來一定要好好研究。最后是關于IEPU的討論,對一些既有技術,當前需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構建綜合能源生產單元,使其成為能源電力系統中具有多種能源產品和靈活性調節功能的新成員。
吳吟指出:“雙碳”目標是能源的重中之重。實現“雙碳”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有序發展和中華命運共同體。實現“雙碳”目標必須抓住能源這個重點,抓住了能源就抓住了實現"雙碳"目標的牛鼻子。保證能源安全必須要堅持系統觀念,也要促進區域能源協調發展,同時促進化石能源之間,新能源之間,化石能源與新能源之間的最佳組合。保證能源安全必須先立后破,融合發展。新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需要數十年時間,這期間必然是新能源和傳統能源融合發展的過程。所以必須要先立后破,不能一蹴而就。隨著科技進步,新能源與傳統能源融合發展的模式可能發生變化,但是一定會沿著更加節能減污降碳的方向發生變化。
段潔儀主任指出:分布式能源系統本身靠近用戶端,有自身安全。從供電的角度講,它比大電網更接近末端,可以適度地冗余備份,對電力的供應系統也是一種安全保障和支撐,如果再設置一定的分布式儲能,可以進一步提高安全保障度。未來的電力系統面臨巨大壓力,對系統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負荷端更加靈活,如何做到電網更加友好,而且能夠使得不同能源的產品較靈活地轉化,這些都是分布式能源發揮作用的地方。站在分布式能源行業的角度,為了分布式能源更高質量地發展,承擔起更大的作用,可以從六個方面拓展發展空間:第一,不斷拓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場景;第二,進一步強化分布式能源的安全保障作用;第三,不斷提升分布式能源的系統經濟性;第四,主動增加分布式能源的負荷彈性;第五,堅定推進分布式能源智能化建設;第六,持續推動分布式能源利用的技術進步。
高峰對話
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楊雷主持人:參與對話的四位重量級嘉賓,他們是: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主任黃少中先生,黃先生是國家能源局的老領導,在電力行業、能源行業有很深厚的經驗。第二位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女士。第三位博眾智合能源轉型論壇中國區總裁涂建軍先生,在國際IEA任重要職務。最后一位綠色和平東亞項目副總監張凱先生,綠色和平在能源轉型和氣候變化做了很多杰出工作。
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產業合作中心主任黃少中: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構建新型能源系統成為很重要的主題,新能源的發展也成為重要趨勢。能源安全的內涵和外延都大大增加了,重點是放在如何構建新型的能源體系,并保障能源安全。在能源低碳轉型中會給能源安全保供至少在以下方面帶來一些影響或者面對一些挑戰:第一,實現“雙碳”目標時間緊、任務重;第二,我國經濟結構偏重,客觀上存在能源的二元結構;第三,我們的能源結構偏煤,煤炭是主力軍,是最主要的能源保障;第四,新能源占比提高;第五,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存在較大差異,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雙碳”背景下既要加快能源轉型低碳化,同時保證能源安全。兩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轉化,互為促進,關鍵是把握好度,同時樹立大能源的安全觀。要在源網荷儲等多方面發力,綜合解決和消除能源轉型對安全保供帶來的影響和隱患。
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分布式電源應該有一個規模效應,分布式電源最大的優勢就是靠近負荷側,不新增投資,最大的劣勢是沒有規模效應,這是中國做分布式面臨的兩難,做分布式要求小,小了又沒有效益,所以必須平衡好關系。規劃布局時應該優先利用電網條件相對好、滲透率比較低、變壓器容量相對比較富裕的地方,以最低的成本把分布式電源用好。具備條件之后,如果將來新能源的成本能夠降得更低,儲能技術發展得更快,我們對電價的承受能力更高的時候,可以考慮大規模或者局部對一些電網尤其是變壓器進行較大規模改造。虛擬電廠現在非常熱,無論是分布式電源還是新能源,都是從大電網、大系統里面索取靈活性資源。虛擬電廠不一樣,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技術更好地統籌用戶和分布式的關系,不僅不占用電網的靈活資源,反而根據電力市場提供靈活性,這就是分布式電源最高級的應用形態。
博眾智合能源轉型論壇中國區總裁涂建軍:我們的電力系統是煤電獨大的系統,在“雙碳”目標的倒逼下必然需要更加清潔化,這不僅是空氣污染治理的需求,而且是二氧化碳減排的需求。我們這個系統未來會出現更多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因為整個電力系統的模式需要發生改變。未來的電力系統在傳統大規模的發電、特高壓大規模的輸電、大規模利用的模式下將融入更多的分布式發展的一個趨勢。分布式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在多重危機背景下要保證能源供應的安全,我們是在能源危機的背景下討論能源安全問題。煤電靈活性未來肯定是一個方向,如果我們真的把煤電定義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新能源提供靈活性,提供備用的時候和CCUS是不兼容的。CCUS的發展基于煤電基本上作為基荷運行的,當到了提供靈活性的時候,煤電再疊加CCUS在經濟上沒有任何的可行性,這一點需要我們注意。
綠色和平東亞項目副總監張凱:為什么現在能源保供這個問題這么熱?主要是今年和去年部分省市出現了拉閘限電的情況,背后的原因很復雜。我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電力系統缺少相匹配的靈活性,尤其是向上調節的靈活性。當我們的電力負荷到達很高的峰值時,整個電力系統沒有辦法去滿足這個尖峰負荷,所以出現了缺電的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建設煤電成為最省事的解決方案,因為相較于電網側和負荷側能源的提供,新建煤電短期看是很省事的方案,這個方案有沒有其他的問題?我覺得這個方案對于中國系統長期的能源轉型來看存在很大的弊端。未來中國實現“雙碳”目標中的碳中和,必然意味著高度的電氣化以及電力系統中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電力系統。在這種模式下,意味著我們的電力系統既需要向上的靈活性,也需要向下的靈活性。什么是向下的靈活性?當風光資源出力很足的時候,其他的電力系統需要給風光讓出足夠的負荷空間,否則會導致大量棄風棄光的狀況出現。
發布環節
張葵葉副秘書長介紹,為系統梳理我國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情況、分析分布式能源市場發展現狀、推動分布式能源產業健康發展,2022年4月底中國能源研究會啟動“中國分布式能源項目數據調研工作”,項目數據調研工作啟動后,由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委員會同步建設“中國分布式能源項目數據采集系統”,本次“中國分布式能源項目數據采集系統”發布儀式在會上呼吁行業市場主體登錄、注冊項目數據采集系統,并自主填寫、維護企業投資、建設、運營的分布式能源項目信息,項目數據采集系統建成后將為“雙碳”背景下分布式能源大發展提供支撐和參考,同時為服務政府決策。
獲取資料及報告下載方式:https://dec.china5e.com/?index=live 點擊登記資料,登錄系統填寫自己的信息,會后可以收到報告材料。
專題論壇
能源安全新戰略下分布式能源發展
下午的專題論壇由中國能源網副總經理、中國能源研究會分布式能源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張葵葉主持。專題論壇的主題是“能源安全新戰略下分布式能源發展”。
張葵葉指出:今年入夏以來,川渝地區遭受了極端天氣,缺電和電荒現象對電力系統造成巨大的沖擊,為我們國家的能源系統安全敲響警鐘。足量及時保障能源電力供給是保障民生和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能源系統安全的基本保證。選擇低碳綠色的清潔能源替代方案,加快發展以天然氣、風光、生物質、地熱等可再生能源為代表的分布式綜合能源將是企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能安全的有效保障。下午的專題論壇環節邀請六位行業專家和企業代表,從不同的角度和視野跟大家分享關于能源安全新戰略下的分布式能源發展。
王勝院長指出:終端能源消費中電力所占比例只有20%多,這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是不匹配的。在調整能源結構的過程當中,逐步先立后破,先把化石能源體系穩住,逐步將新能源體系做大做強。在這個過程中,分布式能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新型能源體系相較于傳統的能源體系,我認為有六個方面的特點:一是安全可控;二是綠色低碳;三是靈活高效;四是數字友好;五是開放互動;六是包容和諧。如何推進新型能源建設?提出三步走的構想:第一步,“十四五”末通過集思廣益,科學認證推出新型能源體系的頂層設計;第二步,到2035年,深入推動新型能源體系的系統性變革,2035-2050年全面構成以新能源為主的整個新型能源體系。第三步就是電力市場的改革,構建現代化的新型能源體制,建立全國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現代能源市場體系。
于永堂經理指出:卡特彼勒分布式能源利用非常廣泛,不管是公共事業部分、區域供熱、數據中心,還是制造業都有應用。分布式能源的優點,首先是應用模式靈活,可以單獨并網,也可以孤島模式運行,能源效率高,電效率好的時候能做到90%以上,可持續性好,排放特別低。早期我們看到經濟性比較好,綜合能源效率高,現在熱電聯產賦予新的角色就是降碳,相較于煤電,天然氣發電機組的降碳非常顯著。同時還有能源即服務,大家都提虛擬電廠,我們對于整個分布式能源可以作為整個能源即服務非常重要的一環。針對當前市場,今年發改委推出20%摻氫的征求意見稿,卡特彼勒針對所有全線的天然氣發電機組推出了適合25%摻氫升級模塊。如果有需要,我們通過升級包實現原有天然氣機組摻氫運行需求。
張大偉指出:地熱能是一種不被能源界重視的能源。中國地熱能雖然在做,但是很低端,應該把地熱能作為中國能源未來一個重要的領域。大家都知道油氣的特點是生-儲-蓋-運-保,地熱有熱源、熱導、熱儲、熱流,包括熱封蓋、熱保存,所以有很多共同點,但也有不同點。我國地熱在淺層地熱供暖是全世界最大的,但是我國的地熱發電由過去的第8位降到現在的第18位。地熱有非常好的特點,是綠色、可再生的,只要地球不毀滅,地幔的熱一直往上,它幾乎是零排放,資源量巨大,是全球煤炭儲量的1.7億倍,穩定性好,不像光伏太陽能不穩定、運行時間長。
王鵬院長指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是清潔低碳能源供應體系當中的重要部分,在農村能源革命和鄉村振興戰略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抓手。農村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屋頂光伏這兩年快速發展,規模呈現指數式增長。在農村地區優先支持屋頂的分布式光伏、分布式風電、沼氣發電等等接入電網。國家明確提出電網企業應當優先收購,另外還要鼓勵農村地區在適宜分散式發電、光伏發電的土地上探索統一規劃、分散布局、農企合作、利益共享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資經營模式。一些大的企業已經把農村能源革命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非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這是最新的突破口。未來的電網形態是豐富多元的,在這種情況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將是局域電網和城鄉微電網非常重要的元素,因為在這些電網里面,雖然不一定有大規模的火電機組,但是一定需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需要分布式燃機等的支撐,所以它是非常重要的元素。
程永平總經理指出:利星行能源作為分布式綠色能源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和服務公司,致力于為中國市場提供綜合能源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我們包括幾個主要的部分,比如能源產品與技術:燃氣內燃機熱電聯供,燃氣輪機熱電聯供,光伏發電系統和儲能系統。微電網的綜合能源,微電網系統的研究,熱電聯供的管理,數字化與能源智慧控制,項目開發與融資,燃氣分布式項目開發,新能源項目開發等。我們提供內燃機、燃氣輪機的產品大修,同時包括技術培訓服務。我們豐富的產品包括索拉燃氣輪機,卡特的燃氣內燃機、柴油發電機,還有太陽能光伏、微電網以及儲能產品。
綦安訓董事長指出:總體的框架,我們剛剛去世的江主席2008年發表了兩篇重要文章,提及信息產業發展和中國能源的思考。2014年習總書記提出了四個革命,包括能源體系,包括現在的能源發展,剛好與我們的發展趨勢非常吻合。現在的數智化時代,從工業1.0,2.0,3.0,4.0,到現在的信息物聯時代,特別在疫情期間加大了數智化時代的推進。現在互聯網+的時代都已經成熟了,隨著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互聯網的成熟,已經沒有機會了。而數智化時代剛剛開始。未來的經濟形態也就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也需要能源形態,也就是數字能源,下一步我們需要思考如何通過數字經濟把能耗降下來,就是多能優化,生態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