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電廠獲知威馬仍在尋找新的融資途徑,以解決當下遇到的資金問題。威馬的解決辦法包括在一級市場尋找新的投資,以及借殼上市,至少有三名威馬汽車的內部人士確認了這一消息。
2022年6月1日,威馬在港股遞交招股書,按照港交所規定,如果6個月內未通過聆訊則招股書失效。在12月1日,威馬的招股書已經處于失效狀態,且并未更新。
不過,威馬仍在繼續尋找資金輸血。消息人士告訴電廠,今年9到10月,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曾經找到廣東國資,希望雙方合作在廣東建設一個新能源進出口基地,并以此項目進行融資,希望廣東方面的國資予以支持。
出生于廣州的沈暉并沒有如愿通過這一項目拿到資金。2022年,一級市場對于新能源汽車已經非常謹慎,更何況威馬在行業中并無優勢。
11月26日,威馬汽車的股東開了一次董事會。有三名消息人士向電廠確認了這一次董事會談論的一個主題,那就是威馬借殼上市。雖然到場股東對于這一計劃并不滿意,主要因為當下資本市場環境低迷,融資額度有限,但這已經是挽救威馬的方法之一。
據電廠了解,威馬計劃通過借殼Apollo智慧出行在香港實現上市。企查查顯示,威馬在這家公司的持股比例為28.51%,沈暉在其中擔任董事會聯席主席及非執行董事。這家公司目前主要從事出行業務、車載平臺授權以及工程服務外包。
12月1日,Apollo智慧出行集團發布了一份截至9月30日的年度財務報告,董事長何敬豐提到:“集團于本期間在各項宏偉的項目上取得重大進展,反映集團在豪華電動車市場發展的決心······以及與威馬汽車在汽車制造方面所產生的協同效應,進一步發展其豪華電動車業務,從而構建專注未來的豪華出行生態系統。”
他所提到的豪華電動車業務,就是指的力世紀新能源汽車(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稱“力世紀”)。這是一家由Apollo智慧出行集團100%控股的電動超跑制造商。在威馬汽車的董事會上討論的則是將威馬與力世紀進行整合,然后借殼Apollo實現上市。
一名消息人士指出,隨著威馬汽車的招股書失效,預計這個消息很快就會公布。截至發稿,威馬未獲得來自威馬的置評。
威馬的資金問題在10月爆發,電廠了解到,當時威馬逐個部門口頭通知了減薪的方案,這一方案在11月開始執行。
11月21日下午,沈暉發布了一份全員內部信,他聲稱減薪是為了降低運營成本,應對資金壓力,措施包括 M4 及以上級別管理者只發放 50% 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 70% 基本工資,取消年終獎等獎金、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不過,這些措施難以產生效果,因為威馬往年的虧損并不小。與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威馬采用了重資產投入前置的模式,先后在浙江溫州、湖北黃岡自建兩座工廠,設計年產能累計達到25萬輛。內部的共識是,這兩座工廠加上生產資質,威馬先后投入了近100億元。
威馬汽車在科創板的上市文件和港股的招股書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虧損金額分別為16.96億元、24.53億元、41.45億元、50.84億元和82.06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215.84億元。
威馬在港股的招股書披露,威馬汽車自成立以來獲得的融資總額近350億元,融資規模超過了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在獲得如此高融資的情況下,威馬卻沒有形成很好的造血能力。自2018年9月交付第一輛車以來,威馬曾經在造車新勢力的年交付排行榜中名列前茅,隨后加速滑落。
從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的年銷量分別為12799輛、21937輛和44152輛。如果按照2021年計算,威馬汽車的年銷量不足蔚來、小鵬和理想的一半,掉隊已經成為事實。這也意味著,威馬耗資百億自建的工廠,產能利用率不足20%。
資金鏈出現問題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威馬的D輪100億元融資并沒有完全到賬——這筆融資發生在2020年,對外宣布的時間是當年9月。威馬D輪的投資方包括百度、上汽集團等產業資本,海納亞洲(SIG)創投基金等風投機構以及上海國資投資平臺等國資產業基金,投資方非常多元。
有兩名來自威馬的消息人士提到,這一輪融資得到的100億元并沒有完全到賬,實際到賬的只有60多億元,主要原因是這100億元中有一部分是借貸融資,但威馬沒有觸發一些條件,因而導致融資無法全部到賬。
資金鏈緊張引發的問題還在繼續出現,電廠了解到,威馬因為拖欠供應商賬款導致核心零部件斷供,威馬的工廠已經基本停產;第一款轎車M7的項目也已經停滯;成都產研部門很多員工的合同到期后威馬也不再續簽,研發體系受到影響。
威馬的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末,威馬的流動負債總額已經達94.7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只有41.56億元。今年4月,威馬再次向銀行借入兩筆貸款,本金總額10億元,用作營運資金。
“預計今年底,威馬的流動負債在200億元到250億元之間。已經處于嚴重資不抵債的局面。”一位消息人士提到。不過由于威馬沒有提交更新的招股書,無法確認這一信息的真實性。
威馬幾乎不可能再通過車輛銷售改善財務情況,一方面是因為威馬的生產已經基本停滯,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威馬建設的銷售網絡也急劇收縮。
在招股書中,威馬披露,截至2021年12月31日,威馬汽車在全國的211座城市里共有621家合作伙伴門店。這些門店中有397家是只提供車輛展示而不進行銷售的品牌體驗館。如今,威馬的門店已經縮水至150家。
“當時威馬都給開店補貼,甚至鼓勵高管去開門店,每家門店的補貼額在100-500萬元之間。”其中一名消息人士指出,在威馬汽車的大本營上海,威馬以黃浦江為界,分別把浦東和浦西分給副總裁兼CIO吳國林和采購負責人陳國海。
一時之間,威馬高管開店成風,甚至包括沈暉和侯海靖在內,都開了一些門店。陳國海及其下屬郝斌斌開的門店,甚至進入了中部省份安徽。
“在威馬的工廠大本營溫州,一個區域總負責的門店甚至還不如這些高管合伙開的門店多。溫州很多門店,區域總是管不了的。”前述消息人士說。
不過在威馬遇到資金鏈問題后,補貼加速退坡,很多門店也就此關閉。在上海,威馬有近一半的門店被關閉了。在全國,威馬的門店數量縮水至150家。這一數字還有可能繼續減少,因為當前威馬無法穩定生產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