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國資委聯合印發《關于鞏固回升向好趨勢加力振作工業經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多措并舉夯實工業經濟回穩基礎、分業施策強化重點產業穩定發展等方面提出了17項具體舉措。
其中,關于汽車消費市場領域,《通知》要求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落實購置稅優惠、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等政策,增加汽車消費市場活力。此外,在提升產業鏈核心技術發展、完善動力電池可回收利用體系等方面也作出相應規劃。
新政策將給汽車消費市場帶來哪些積極影響?又將如何提升你我的用車生活?
釋放汽車消費市場潛力
2022年的汽車市場不同尋常。受多重客觀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車市表現并不盡如人意,市場銷量一度同比下滑近五成,陷入低迷期。
為了提振汽車市場購買力,包括新能源車下鄉、乘用車600億元購置稅減征優惠政策等一攬子利好政策密集出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的購車意愿,汽車消費市場開始出現轉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6月以來,我國汽車市場銷量呈持續增長態勢,并于8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在此基礎上,借助“金九銀十”車市熱銷行情,今年前10個月國內汽車市場銷量同比增長4.6%,接近完成全年汽車銷量同比增長5%的預期目標。
中汽協副秘書長葉盛基介紹說,針對汽車市場出現的負面影響,中汽協多次提出汽車穩增長的相關政策建議,包括調整對車企“雙積分”考核、優化并延續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出臺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等,多措并舉推動汽車市場盡快重回發展軌道。“從實際效果來看,這些利好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后,國內車市出現明顯回暖跡象,對于汽車市場增長起到了積極作用。”他說道。
不難看出,利好政策的有效實施是今年國內車市實現由跌轉漲的關鍵。正因如此,當汽車市場再次傳來利好消息時,短時間內便引起了廣泛關注。《通知》提出,進一步擴大汽車消費,落實好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階段性減半征收購置稅、新能源車免征購置稅延續等優惠政策。具體來看,在擴大汽車消費方面,減半征收燃油車購置稅和免征新能源車購置稅政策的推動作用明顯。
11月16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1月10日,今年已累計免征新能源車購稅686.2億元,同比增長101.2%;今年6月至11月10日,共為符合條件的乘用車減征車購稅397.5億元。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數據顯示,今年6—10月,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銷量約為652.3萬輛,與政策實施前的1—5月份相比,環比增長20.6%,明顯高于整體車市增長水平及其他細分市場表現。
今年年初,由于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大部分新能源汽車的價格都有所上調,免征新能源汽車購置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購車成本,可省下兩三年的充電費用,釋放消費者的購車欲望。不少車企也都對該政策表示歡迎。
搭建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從總體供需層面來看,動力電池原材料供給可以滿足市場的長期需求,但新能源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導致市場上不時出現供需缺口,我認為建立電池材料的高效智能回收體系尤為必要。”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歐陽明高表示,動力電池回收與動力電池的結構本身有很大關系,因此,從動力電池研發之初就應注重拆解的便利性。
截至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市場保有量近1300萬輛。此前,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的《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資產運營管理課題報告》顯示,2018年后,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進入規模化報廢期,預計2023年報廢量將達48.09萬噸,其中,三元鋰電池的報廢量將大于磷酸鐵鋰電池。
自2009年“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啟動以來,我國面臨著首批新能源車廢舊動力電池退役潮。可以預見,如果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不僅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還會加劇供應鏈資源供需矛盾,最終,會對新能源車綠色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我國如何在發展新能源車市場的同時,兼顧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備受關注。
為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通知》明確提出,在推動原材料行業提質增效方面,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廢舊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
令人欣喜的是,業內已逐漸開始重視動力電池回收工作。今年11月16日,工信部就擬公告的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四批)公開征求意見,共包含17省市41家企業,是截至目前企業數量最多的一批。
進一步而言,通過逐步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充分發揮其剩余價值,促使消費市場提升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意識的同時,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經濟實惠。
歐陽明高認為:“回收資源是原材料供給的重要來源,將有效緩解鋰資源的供應緊張壓力。我預計2030年左右,動力電池材料回收將形成規模化發展。從長遠來看,回收資源有可能在未來逐步替代原始資源需求。”
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近年來,與新能源車市場高速增長同頻發展的是伴隨其左右的基礎設施建設。從新能源車市場推廣至今,以公共充電樁為首的基礎設施建設因關系到消費者的用車感受和充電便捷性,成為消費市場熱議的話題。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以下簡稱促進聯盟)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470.4萬臺,同比增長108.8%,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其中,今年前10個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08.7萬臺,充電樁基礎設施與新能源車保持同頻發展節奏。
在新能源車業內,通常用車樁比來反映基礎設施建設成熟度。顧名思義,車樁比即新能源車和充電樁數量的比例,比例越小,表明基礎設施建設越成熟。
促進聯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車樁增量比為2.5∶1,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基本滿足新能源車的快速發展需要。雖然基礎設施建設尚可,但考慮到新能源車的巨大發展動能和市場需求,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仍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任務。
《通知》提出,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協調機制作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新能源車市場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近期國內多地紛紛出臺加快充電樁建設規劃的政策。10月8日,重慶市提出,到2025年全市要建成充電樁超過24萬個,新建小區將全部覆蓋;10月13日,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湖南省電力支撐能力提升行動方案(2022—2025年)》,其中提及支持長沙加快推進充電樁建設,到2026年全市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達到4萬個左右;11月22日,貴州省提出,加強新能源車使用保障,推廣新能源車充電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覆蓋。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35年,我國公共領域用車將全面實現電動化。具體來看,公共領域用車包括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
隨著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公共領域車輛的電動化發展趨勢已被再次提上日程。《通知》提出,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城市試點。可以預見,推動公共領域用車實現電動化不僅符合汽車市場發展趨勢,促進了配套基礎設施完善,也將對新能源車消費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