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它首先扛不住了!它是誰?沒錯,就是威馬。
威馬汽車成立于2015年,該公司曾與蔚來、小鵬齊名,一度處于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2018年,威馬汽車交付量排名行業第二。不過近日,威馬汽車的一封內部溝通信引起了關注,總結出來就是簡單一句話,降薪!
公司有難,全員降薪
根據這封全員信來看,威馬汽車CEO沈暉宣布,為了應對資金壓力,將通過一系列財務措施降低運營成本,包括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基本工資,取消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對于降薪原因,沈暉在信中解釋稱,公司受到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嚴重疫情的影響,也面臨供應鏈的巨大挑戰,原材料成本急劇上漲,供貨不及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公司的生產經營,因此做出了降薪、調整發薪日、停止發放留任獎金及年終獎。
實際上降薪比裁員更容易擾亂軍心、挫傷士氣,裁員可以看做是業務調整,板塊變動,相對少的波及無辜。
但全員降薪則是一種無差別打擊,直接透露出公司背后的無力,降薪之后流失的往往是能力強的人,畢竟他們有實力不愁找到下家。
而留下的人呢,積極性不高,企業的發展可能呈現惡性循環的局面。
這已經不是威馬第一次被爆出降薪的問題,早在2020年,就有內部員工對外爆料,威馬拿KPI未達標說事,通知全體員工取消年終獎,13薪也延長至當年6月發放。
風光不再,銷量不行
威馬曾是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的一員,2019年,威馬實現年銷量破萬,和蔚小理可以稱兄道弟。不過如今今非昔比,原來的許多小弟都騎在了自己頭上,開始吆五喝六的。
乘聯會數據顯示,威馬汽車2022年1-10月累計銷量為29284輛,其中10月份銷量只有1117輛,作為對比“蔚小理”有多少呢?基本在10萬左右,其中蔚來累計銷量92493臺、理想累計交付96979輛、小鵬累計交付103654臺。
曾經屈居二線的哪吒、零跑也把威馬甩在后面,哪吒累計交付12.9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61%;即使剛上市就破發的領跑汽車,1-10月累計交付也有94628臺。
這也難怪,威馬計劃上市,但始終進展不暢。2021年,威馬曾沖刺科創板,但最終無果而終。2022年6月,威馬又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
根據港交所官網最新消息顯示,威馬汽車遞交的上市申請仍然在處理中,尚且沒有具體日期。
根據數據顯示,威馬汽車在2019-2021三年中,累計虧損超170億元,同時公司毛利率也一直沒有轉正,分別為-58.3%、-43.5%與-41.1%。
威馬增速乏力的根本原因就是,產品布局跟不上節奏,競爭力持續下滑。
方向錯了,怎么努力都白搭
威馬汽車和蔚小理走的道路不同,它一開始的初衷很好,希望打造普通消費者買的起的智能汽車,起售價區間也定在了15萬元至30萬元區間。
這種做法在初期效果不錯,相比五十來萬的蔚來,顯然威馬的產品接受度更高。但是這樣的戰略方向,不利于品牌向上成長,畢竟一旦被定調之后,消費者的觀念是很難扭轉的,從現在來看蔚小理更像BBA,是高端品牌。
人都是有虛榮心的,如果有能力都愿意選擇品牌檔次更高的產品,所以當蔚來推出30來萬的ET5時,消費者一度把服務器弄宕機了。蔚小理前些年一直在鋪路,通過高端的產品,把品牌形象樹立起來,當推出價格更低的產品時,那就是降維打擊。
其實特斯拉一開始就是走的這條路,當年的Model S、Model X多貴啊,都是中產階層的新玩具,馬路上要看見這么一輛車,心里可能會說“呦呵,真有錢”。所以當它推出了20來萬30萬的Model 3和Model Y時,訂單一下爆了,購買者感覺我也是高端用戶了。
威馬汽車愿景很好,但就像合資品牌面臨的問題一樣,當上層高端品牌開始壓價格,就會直接擠壓中游部隊的生存空間,而更低端的市場,可以用廉價車走量。
威馬汽車雖然起步比較早,但后勁不足,沒有達到規模性效益,最終導致資金鏈困難。
這么多年過去了,目前威馬汽車在售車型只有EX5、W6和E.5,此前威馬汽車雄心壯志推出的M“大師系列”一拖再拖。
2021年威馬發布發布首款智能純電轎車M7,2022年6月,威馬汽車招股書顯示,M7將于2022年下半年推出市場,不過如今已接近12月,M7的影子也沒看見。
威馬近期表示將在2023年推出基于Caesar平臺的全新SUV、轎車及MPV車型,不過我認為這更像是給投資人畫的大餅。
創始人“12億年薪”還拿著嗎?
降薪一石激起千層浪,此前“創始人沈暉年薪12億元”的話題又被翻了出來。
雖然對于這樣的新聞,專業人士已經解釋過,威馬汽車高管薪酬中“股權激勵”,是按照評估得到的股權激勵公允價值計算確認的金額,非現金性質,這部分錢只有在企業上市后沈暉才能真正收入囊中,并且會設置嚴格的履行條件和標準,并非一定能夠實現兌付。
但這難以不讓人去多想,這位創始人如今到底是職業經理人,還是真心把威馬當成自己的孩子。
蔚來創始人李斌拿出了自己1.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億元)的全部身家,投資他的蔚來汽車,每當蔚來出現危機,他都絞盡腦汁的四處尋求融資機會。
2020年4月29日,蔚來與合肥方正式達成戰略合作,獲得70億資金。但同時他也簽訂了對賭協議,對蔚來的要求包括:2020年營收148億元(上市3款車型);2024年營收1200億元(上市6-8款車型);2020年至2025年總營收4200億元,總稅收78億元;2025年前在科創板上市。
如果沒有完成上述條件,李斌需要以8.5%的年利率回購這筆投資。
很難想象拿著12億股權激勵的沈暉著急把威馬送上市是為了個人理想抱負,還是準備實現更大的財富自由。在公司未能盈利的情況下,高管卻擁有高額獎勵,這是外界對威馬產生質疑的主要原因。
沈暉作為車圈老前輩,他的能力毋庸置疑,曾在吉利期間帶領團隊完成“吉利收購沃爾沃”,這是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購案,也是他職業生涯濃墨重彩的一筆。
但新能源賽道已經不是他當年所處的那個環境了,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變得尤為重要,威馬的產品缺少令人怦然心動的產品亮點,就像一個老好人,說不上差,但也沒有突出的性格特色。
全員降薪對于團隊、市場信心都是災難性的,尤其對于一家正在走下坡路的企業更是如此,目前新能源市場競爭格局重塑,末位淘汰的形式已經非常明顯了,威馬汽車會是最危險的那一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