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的萬物漲價?最近就有在跌的大宗商品。作為高爐煉鐵的還原劑,焦炭的價格又跌了(大跌5%)。
這已經是焦價在近期經歷的第三次下調了,而且已經創了近兩個半月的價格新低,光5月中旬焦炭焦煤價格就降了9.2%。
背后的真相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北京昨日開會提到要加強煤炭價格的監管,保證能源的安全供應,勢必要將炒作分子趕出市場。
除此之外,從短期的供給情況看,已經關閉了7個月之久的策克口岸(內蒙)已經正式恢復了通關。這樣從蒙古進口煤炭就有了保障。要知道,今年前四個月因為疫情影響我國從蒙古進口的煉焦煤同比減少了49%,這也是導致焦炭價格下降的催化劑之一。
從短期需求基本面看,最近印度為了保護國內鋼鐵供應,也大膽取消了焦炭進口稅并加征鋼鐵出口稅,這也間接增加了我們出口印度焦炭的機會。
盡管焦炭價格的下跌,讓個別焦企因利潤受損及出貨壓力有被迫減產的情況,但這絲毫沒有減弱投資者對焦炭板塊的熱情。在經歷了三個多月的震蕩下行行情后,以陜西黑貓(601015)為例,最近三天漲幅超過15%。其中焦炭作為陜西黑貓的主營產品,雖然毛利率一直趴在地板上,但是這兩年靠著化工產品(甲醇和合成氨等)支撐了公司整體的毛利。
另外,我國可是焦炭的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像印尼、馬來西亞、印度等國家,都是我們的出口對象。今天,筆者就帶你走進焦炭行業,看看這黑色的品種中,是否蘊藏著機會。
焦炭行業的“熵減”之路
熱力學中有一個著名的熵增定律,說的是系統會自發的從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比如我們從出生到衰老的過程,就是細胞不斷熵增、不斷無序的過程。
而縱覽焦炭行業,你會發現行業的發展規律恰恰相反。
時間回到2010年,那個時候我們還沒有疫情帶來的困擾,焦炭行業也呈現瘋狂擴張之勢,產能從當年的4.54億噸上升到2016年的6.9億噸,每年增長7%以上。而可憐的產量因為下游需求的原因,并沒有飛速增長,每年增長僅有2%左右,這就造成了行業產能利用率整體偏低的情況,最終浪費的就是社會的資源。
焦炭玩家在這種不利局面下,結局只有一個,虧損、虧損、還是虧損。
行業真正開始走向有序從2016年開始,那段時間,為了還大家一片藍天,也為了讓產能回歸合理水平,焦炭玩家在政策的強推下開始以鋼定焦(這里多說一句,彼時我國約1/3鋼企會自配焦炭生產線,2/3是獨立焦化企業)。
有了需求作為壓艙石,落后的、無序的小玩家開始出清,行業的供需格局開始有了改觀。到了2020年,焦化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重新回到85%左右。而且產能規模較小的焦化廠開工率有了明顯的下滑,馬太效應在近五年及其明顯。
夾在兩頭的受氣包
你可能會問,焦炭是怎么一步步得到的呢?
原來,如果將焦煤通過一系列反應(如干餾、焦化等),就會得到焦炭。1噸焦炭需要消耗1.33噸焦煤,90%以上的焦炭都用來煉鋼。
目前,從焦化行業的集中度來看,其CR10(前十名的集中度)只有11%,而上下游的鋼鐵和煤炭行業都超過了30%,這種被夾在兩頭的局面,勢必會造成焦化玩家們在產業鏈中的議價能力有限。夾縫中求生存,是對他們最真實的寫照。
我們從毛利率指標就可見一斑。以山西焦化(600740)為例,其焦炭產品的毛利率處于其幾個主營產品中的低位,僅有5.14%,而且近幾年的毛利率變化情況不大。
未來怎么看?
最后,了解了焦炭的前世今生和玩家生存狀態,讓我們將視線拉回當下,看看焦炭的后市將如何演繹。
一方面,隨著來自北京的一次次提醒,目前隨著焦炭價格一步步下跌,焦企的利潤空間已被無限壓縮,甚至開始虧損。根據機構的預測,30家獨立焦化企業利潤僅為62 元/噸,但焦企的開工率目前來看還算穩定,產能利用率也超過了80%。未來,預計焦炭的價格易跌難漲。
另一方面,還是那句話,疫情防控和經濟兩手都要抓,經濟刺激中的很重要一環節就是基建和房地產投資(個人感覺很難指望消費),這對于鋼鐵行業的復蘇有著重要的推動力。盡管 鋼鐵市場在“金三銀四”的旺季中一片慘淡,但筆者依舊相信下半年有反彈的空間。
屆時,焦炭或許也乘機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