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即將結束,歐盟卻依舊滿腦門子官司,不僅在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上裹足不前,在能源環保計劃上也有大走回頭路的打算。
本月發布的一份概述中,歐盟承認,因為對俄制裁造成的損失,如果要滿足歐洲的能源需求,就必須繼續生產煤炭。
除了歐盟,印度自2015年以來首次大量進口煤炭,以應對其熱浪之下的電力短缺危機。
煤炭重新回到全球能源市場,即便現在減排環保之聲越來越大。
G7的呼吁
上周于柏林舉行的G7會談中,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Habeck)呼吁G7應在逐步淘汰包括煤炭在內的化石燃料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并加速向可再生能源過渡。
他表示,對俄羅斯能源實施制裁應該是“迅速完全退出化石燃料能源的第一步”。
美國氣候特使克里(John Kerry)也表示:“關鍵的是我們需要聽從科學,即必須加快腳步實現(能源)獨立,轉向可再生能源。”
但隨著天然氣供應的下降,歐盟氣候事務負責人Frans Timmermans承認:“在過渡期間使用天然氣下降,可能導致使用煤炭的時間會更長一些——這會對減排產生負面影響。”
這就和歐盟3月發布的REPowerEU計劃背道而離,在該計劃中,歐洲的前景是拋棄高污染的化石燃料,同時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建設一個綠色、安全的能源網絡。
但現在“既要又要”的計劃似乎已經折戟,歐盟只能二選其一,重新回到煤炭的懷抱。據其表示,歐洲的燃煤電廠可能需要在比最初預計更長的時間繼續服役運營。
而根據MSCI的一份報告,在最極端的情況下,如果歐洲采用煤炭取代所有的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僅一年就將釋放8億噸二氧化碳。
倒退的現實
此前,歐洲很多國家承諾在2030年之前完全放棄煤炭,但在石油和天然氣供應得不到保障同時價格又飆漲的現在,幾乎沒有辦法找到煤炭的替代方案。
最新的G7會議也對這個雄心作出了讓步,將凈零的完全實現延長到了2035年,并強調了將“逐步淘汰”煤炭。
此外,Timmermans表示:“如果同時,正如建議那樣,迅速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引入——太陽能、風能、生物甲烷——那么排放還是會下降。”
“如果人們堅持使用煤炭的時間更長,我們的排放量當然會略高一些,但我們需取得平衡。總的來說,我們不會增加排放量——我們希望還可以減少排放量。”
歐洲環保人士Eilidh Robb對此評論:“這些計劃本應加快清潔能源轉型——但歐盟的最新戰略是一方面取締,一方面支持……所謂的REPowerEU既朝著可再生能源邁出步伐,同時又支持近50個化石燃料基礎設施項目的擴建。”
綠色,至少在歐洲,有了新的定義。
其他國家的煤炭之旅
上周的G7會議中,G7除了對自己“脫離煤炭”作出要求,同時也呼吁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脫碳”幫助。比如,承諾為南非提供85億美元的資金,來幫助其從燃煤電廠轉向可再生能源。
此外,對亞洲其他國家的減排,G7也計劃提供亞洲開發行(ADB)的額外融資,印度、印尼和越南等國家就在他們的鼓勵之列。
但這件事在歐洲自己重回煤炭懷抱的前提下,顯得非常尷尬。
這種搖擺的態度自然也不能對其它國家來說是什么好榜樣,尤其是對于目前正在遭遇能源危機的國家來說。
全球最大的煤炭開采商印度煤炭公司通過官方渠道進口煤炭,結合原有的國內煤炭產能,一并供應給并供應給國家發電廠和獨立發電商(IPP)的獨立發電廠。”
印度也表示,在能源危機中,他們將使用任何可以使用的燃料,目前來看,首選就是煤炭。
而印度的態度恰好也可以反映出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窘境,在越加嚴峻的能源危機中,“既要制裁俄羅斯,又要保障國家能源供應”,對很多國家來說不是什么可以輕松實現的目標。
而煤炭這一“最骯臟、最污染”的燃料的重新回歸,也表示著西方在環境政策上越來越無力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