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煤炭供需偏緊,價格高位運行,煤、電矛盾加劇,火電上市公司大面積虧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即便清潔能源裝機量占比超半的火電企業也未能幸免。
號稱中國“五大”的發電集團,其旗下上市公司近日紛紛預告2021年的業績,合計虧損274.85億-312.58億元。
“五大”的上市公司大唐發電、華能國際、華電國際、國電電力、上海電力2021年業績預告已經全部發布完畢,據統計,與上年同期相比,五家公司利潤合計下滑280.69%-305.50%。每次公告發布,都堪稱一次比慘大會。
不只是“五大”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蝕,其它火電企業情況也不妙:豫能控股、浙能電力、粵電力A等共16家上市電企發布的2021年業績預告,凈利潤無一例外,全部下滑。
上漲的煤價vs受損的利潤
火電企業的虧損原因,無一例外指向煤價上漲。
在火電企業的市場影響因素中,煤炭價格的影響度達到70%。多家上市公司在公告中解釋稱,業績虧損系煤炭價格持續上漲抬高成本導致。
豫能控股表示,由于煤炭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公司發電燃料成本同比增加約32億元(重組后口徑),收入與成本出現倒掛,導致火電企業大面積虧損,公司毛利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
中國電力表示,去年下半年煤價急速上漲,同期上網電價卻并未同步上調;
國電電力表示,經初步統計,該公司入爐綜合標煤單價約890元/噸,同比上漲約五成;
上海電力表示,該公司去年累計煤折標煤單價約1097元/噸,同比增幅達67%,增加其全年燃料成本約53億元。
2021煤炭市場價格不穩,而漲價是絕對的主旋律。截至2021年底,秦皇島動力煤市場價較2020年底上漲幅度已超過20.17%,價格絕對水平也已突破828元/噸。而在2007年至2020年,動力煤的最高價格也就在1000元/噸左右。
火電企業的盈利狀況,與煤炭價格的漲跌緊密相關,兩者呈現出明顯的負相關關系。上圖顯示的動力煤價格,其實早就預示著2021年火電企業將開展“比慘大會”。而在各大火電企業的半年報、三季報中,也紛紛將煤價上漲列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被動的局面vs主動的轉變
被動的周期性價格波動,已經讓火電企業們有了濃濃的危機感,紛紛開啟轉型之路,同時,也在其它因素上不斷發力。
電價和煤價,火電企業一個都控制不住。電價由國家有關部門說了算,煤價則實現了市場化。火電企業貌似可以在發電量上下功夫——虧錢就少發電,賺錢就多發電。實則不然:“五大”作為央企,除了履行經濟責任,還需要履行社會責任和政治責任,為國發電,義不容辭。據上海電力統計,“2021年全年,公司完成合并口徑發電量597.42億千瓦時,同比上升21.57%,其中煤電完成413.55億千瓦時,同比上升15.23%,”粵電力A、長源電力等機組發電量也實現同比上升。
有些企業通過轉讓股權來緩解虧損壓力。去年四季度,國家電投一口氣轉讓多家虧損火電企業的股權:山西中電神頭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60%股權、中電神頭發電有限責任公司40%股權、遼寧東方發電有限公司50%股權、赤峰平莊熱電有限責任公司44.79%股權、中電投汕頭松山熱電有限公司90%股權、中電投石家莊高新熱電有限公司51%股權……
傳統能源清潔化、清潔能源規模化發展,并逐步從電熱生產向用戶綜合用能服務轉變,成為火電企業的當務之急。
2021年,傳統電力行業的清潔能源占裝機規模不斷提升。去年,上海電力控股裝機容量為1905.31萬千瓦,清潔能源占裝機規模的55.24%;2021年12月30日,華能國際公告,擬設立合資公司華能唐山曹妃甸清潔能源有限公司,同時還將簽訂《關于華能十里海100兆瓦復合型光伏發電項目之合資協議》……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與公告相繼到來的,往往是上市企業股價的飄紅。
能源清潔化、低碳化、智能化是時代趨勢,是發展目標,也是緩解傳統電力壓力的有效手段。未來,這些曾經的發電豪門崛起為新能源企業,并不是不可能。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