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開發非常規油氣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目前勘探開發成果顯著,但進一步發展仍面臨成本偏高、技術水平不足等難題,需圍繞技術創新,持續深入推進油氣體制機制改革。
近日,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推動天然氣保供穩價,將把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作為重點,加大勘探開發力度。
受訪人士均表示,截至目前,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效果顯著,我國陸上、海上常規油氣和非常規油氣勘探均有突破。其中,非常規油氣具有資源潛力和勘探開發前景,實現規模效益開發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但非常規油氣還面臨高成本與經濟效益的問題。目前頁巖氣備受重視,其他非常規油氣如煤層氣,其獨立產業特征越來越不明顯,產業發展不及預期。而致密氣、頁巖油等產業更有待‘爬坡過坎’。” 民建中央能源和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李良說。
勘探開發“底氣”漸足
油氣專家潘繼平指出,過去5年,非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產量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比例由不足7%提升到約14%,占比翻了一番。陸相頁巖油取得重大進展,正逐步成為石油開發穩中上產的重要領域。
例如,中石油在長慶油田鄂爾多斯盆地探明地質儲量超10億噸的頁巖油整裝大油田;在大慶油田古龍頁巖油勘探新增石油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青海油田所處的柴達木盆地頁巖油勘探取得重大戰略性突破。
中石化在頁巖油勘探開發領域也獲得多項突破。2021年11月,勝利油田在東部探區獲頁巖油勘探開發重大進展,上報首批預測頁巖油地質儲量4.58億噸,初步測算該地區頁巖油資源量達40億噸以上。2021年12月,頁巖油勘探再獲戰略突破,在蘇北盆地溱潼凹陷地區落實有利區面積420平方千米、頁巖油資源量3.5億噸。
目前,我國頁巖油氣的勘探取得了重要進展,這是在國際油氣勘探投資普遍不足形勢下取得的成果,也是增儲上產“七年行動計劃”的重要成果。
此外,中石化還持續加大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涪陵頁巖氣田至今已累產氣超400億立方米。截至2021年11月,涪陵頁巖氣田白馬區塊單井最高累產超3000萬立方米,在國內常壓頁巖氣井中處于較高水平,證實了該區塊具備規模增儲、效益開發的良好前景。與此同時,我國深埋在4000米以上的深層頁巖氣勘探領域也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截至2021年12月20日,中海油中聯公司天然氣日產氣量首次突破1400萬立方米,較去年同期增長40%,增速居全國煤層氣企業第一。山西臨興致密氣田探明地質儲量逾千億立方米,打破了致密氣井普遍低產的固有認識,5萬立方米/天以上的高產井較去年同期提高21.6%。
資源潛力有待重新認識
受訪人士均指出,在當前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并重的新理念下,對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資源數量上,還要對資源開發中的各類風險及其社會、生態環境影響進行一體化綜合考量,才能科學認識資源潛力。
非常規油氣在“雙碳”目標下也面臨新挑戰、新要求。“‘雙碳’目標下,對非常規資源潛力的認識可能發生變化。基于勘探開發實踐和新的邊界條件,應重新認識與評價非常規資源潛力,進一步優選現實的資源開發區和未來資源接替區。”潘繼平說。
“由于我們在頁巖油氣富集規律和勘探開發理論方面還較為薄弱,所以仍將在不確定性中摸索較長一段時間,還需要持續不斷地積累資料、研究和經驗才能逐步降低成本,明晰勘探開發方向。此外,還需在政策、技術和管理運營模式等方面繼續深入探索。” 一位不愿具名業內人士表示。
“在所有非常規油氣中,煤層氣作為獨立產業的特征越來越不明顯,產業特點也愈發淡化。煤層氣確實重要,但其經濟效益差、投資不足、市場開拓困難,國家一直有扶持政策,但行業卻日益邊緣化。”李良說。
李良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煤層氣一直在“一定區域內”發展,無法擴展至全國。“煤層氣很難進入西氣東輸等主干管網,作為煤層氣的主戰場,山西省內的天然氣管線較為發達,但也只是被困在這個‘圈圈’里發展,價格也因為由區域市場決定上不去,導致經濟效益差,發展有困難。”
“即使有較高的采儲量,如果銷量不匹配也無濟于事。” 李良補充說,“煤層氣要想‘破圈’,就要從煤炭企業中脫離出來,實行大公司戰略,組建領軍企業,提升抗風險能力,而不是走小公司戰略。”
受訪人士均表示,除頁巖氣和煤層氣已具備規模發展條件外,業內對凝析油、輕質油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和發展前景正在重新認識,未來有望成為增儲上產新支點。
技術創新不能停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還有較長時期的油氣需求增長期,即便石油消費達到峰值,大規模的消費還將穩定一段時期,所以非常規油氣是重要的戰略接替資源。
而隨著油氣勘探的不斷深入,勘探對象也由構造油氣藏向巖性地層油氣藏轉變,由常規油氣藏向非常規油氣藏轉變,由中—淺層油氣藏向深—超深層油氣藏轉變。新增油氣探明儲量呈現出低滲透、 低豐度和埋藏深的特點,技術進步和理論創新對儲量增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潘繼平表示,礦權管理、財稅補貼、用地、環保等政策問題依然制約著非常規油氣的增儲上產。同時,在碳稅等政策條件下,此類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碳排放(如甲烷排放等)必然會增加開發成本,開發生產過程中的清潔用能成本(綠電等)短期內也將提升。
“在降碳減排、綠色開發的要求下,非常規油氣增儲上產的技術挑戰更加突出。深層海相頁巖氣、陸相頁巖氣、陸相頁巖油及煤層氣等非常規資源規模效益開發和持續上產,除了面臨技術瓶頸,還面臨降碳減排的技術工藝制約。”潘繼平表示。
李良指出,技術創新是實現能源結構調整的關鍵抓手。非常規油氣能否保持“底氣”,關鍵還要看科技創新,穩步推進油氣轉型要把精力和重點放在技術上。“要圍繞技術創新,持續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