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51297.8萬噸,較2020年的54200.7萬噸減少5.4%,為近20年來首次下降。天然氣進口1.2億噸,比上年增長19.9%。
未來,我國原油進口量下降會否成為趨勢?天然氣進口量又能否繼續保持增長?
多因素共振拉低原油進口量
受訪人士均表示,多方因素共振導致我國2021年原油進口量下降。
在金聯創原油分析師韓正己看來,一是由于2020年國內原油進口量刷新歷史紀錄,導致對比基數較高。二是2021年4月,國家發改委對獲批進口原油使用資質的地煉企業是否違反進口原油使用管理規定進行核查,發現存在地煉企業違規進行配額交易的情況。“因此相關部門取消其原油進口配額交易,以達到整治地煉企業規范使用進口原油的目的。”
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批原油進口配額總量僅為442萬噸,較2020年第三批2684萬噸的配額總量驟降。
“進口配額減少的同時,地煉企業原料選擇也大大減少,用于混合或用作原料的關鍵產品被征稅,包括LCO、混合芳烴和瀝青混合物。征稅后成本上漲也會限制企業生產汽油和柴油的意愿和能力,供需不匹配,一定程度導致整體原油進口量下滑。”捷誠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閆建濤說。
“當前,煉化企業正朝著大型化、綜合化方向轉變,政府也在積極調整、布局煉化產業,煉廠‘吃’什么油也發生了變化,隨著下一步清潔綠色化的生產要求逐步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也將極大影響原油需求的繼續上漲。”閆建濤補充說。
卓創資訊油品分析師楊霞表示,從成品油出口方面看,2021年我國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累計出口量均同比下跌,一定程度令我國原油進口步伐放緩,未來成品油出口減少與原油進口降低將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上漲,導致進口原油的成本大幅度走高,下游儲存原油意愿降低,也抑制了部分進口需求。而我國也正致力于提高國內原油產量,從而降低原油對外依存度,以維護國內的能源安全。”韓正己分析說。
天然氣進口量猛增近20%
2021年,我國包括管道天然氣和LNG在內的天然氣進口量同比增長19.9%,而2020年這一增幅僅有5.3%。供需雙沖刺激進口量大增。
從需求側看,一方面,得益于國內需求持續高漲,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呈現快速增長趨勢。2021年11月,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317.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9%。1-11月,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3292.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4.5%。
“另一方面,2021年天然氣發電機組的調峰作用得以進一步發揮,利用小時數明顯增加,尤其廣東地區發電用氣量增長明顯,需求增長拉動用量上升。”市場分析機構LESSBETTER天然氣事業部總監劉廣彬指出。
從消費結構看,城鎮燃氣和工業燃料仍然是消費主體。2020年我國有400萬戶居民實現了“煤改氣”,其用氣增量在2021年逐漸體現。受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和南方取暖面積增加的影響,采暖用天然氣消費量增加。
從供應側看,近4年來,我國天然氣消費增速基本高于8%,最高甚至達20%,而供應增速最高只有10%,基本處于7%-8%的范圍內,產量與消費量無法“配速”,由此而來的是天然氣進口量不斷提升。
“進口管道氣方面,中俄東線供氣量會有50億立方米/年至380億立方米/年的增長過程,進口量不斷增多。與此同時,作為進口天然氣的主要方式,長協與現貨價格相比還算優惠,因此助推2021年天然氣進口量整體增長。”劉廣彬說。
“油降氣升”成趨勢
傳統化石能源一向是碳排放“大戶”。油氣行業全產業鏈從開采、運輸、儲存到終端應用都會產生大量碳排放,全產業鏈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到全球總量的40%以上,要實現碳中和目標,油氣行業勢必成為減排主體。
麥肯錫分析指出,到2050年中國的石油需求預計將下降70%-85%。“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結構正在發生變化,我國天然氣消費市場仍將有10年至15年的穩健增長期。”楊霞表示。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也提出“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化石能源”,規劃2030年能源消費總量60億噸標煤,非化石能源占比提高到25%,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并據此測算到2030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可能達到6800億立方米,占能源消費比重的15%。
楊霞表示,2021年以來,伴隨國內生產生活進一步回歸平穩通道,新能源汽車行業再度獲得發展動力。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數據也顯示,2022年新能源汽車有望突破600萬輛,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在22%左右。
“隨著利好因素的不斷加碼,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不容小覷,對汽柴油消費的替代作用也將逐步凸顯,成品油出口減少與原油進口降低會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天然氣大有可為。”楊霞說。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