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2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會議總結2021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面臨形勢,安排部署2022年重點任務。生態環境部披露,2021年,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今年要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共進。
“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開局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工作報告時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自覺把生態環保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準確把握環境經濟總體形勢,積極服務“六穩”“六保”,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共進。黃潤秋提出,要因地制宜制定落實舉措,分類施策,不斷改進生態環境督察執法方式,優化措施手段,不搞層層加碼、級級提速。聚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聚焦國家重大戰略實施中的生態環保要求、聚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八個標志性戰役、聚焦解決好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問題,在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關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
會議強調,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生態環境保護實現“十四五”起步之年良好開局。“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要堅持系統觀念,以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要認真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積極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作用,出臺實施八個標志性戰役行動方案,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監管,協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會議指出,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生態環境領域8項約束性指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通過一年的工作實踐,進一步深化了對生態環保工作的規律性認識,積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
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會議要求,隨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十四五”各項規劃的陸續出臺,各地在制定相關政策、安排分解任務目標時,戰略上必須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統籌發展和保護、把握好工作節奏、突出工作重點。
會議確定,2022年要抓好以下重點任務。
1、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多措并舉助力經濟平穩運行,積極主動服務“六穩”“六保”。動態更新“三本臺賬”,在嚴守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的基礎上,做好重大項目環評審批服務。深化“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研究制定“兩高”行業環評管理規范性文件,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聚焦國家重大戰略打造綠色發展高地。推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做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健全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長效機制,深化低碳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城市試點工作,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主渠道多邊進程。
2、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污染,繼續加強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治理,持續深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全力支持保障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空氣質量。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
3、加強生態保護監管。
建立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破壞問題監督機制。組織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評估,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編制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十年規劃(2021—2030年)》,更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2011—2030年)》。開展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和新一批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遴選工作。穩步推進COP15第二階段會議籌備工作。
4、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執法和風險防范。
完成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例行督察。開展2022年度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警示片拍攝制作。深化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聚焦重點區域、行業、領域開展空氣質量改善監督幫扶。持續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監管行動計劃。繼續開展打擊危險廢物和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環境違法犯罪專項行動。精準有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緊盯高風險領域,加大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強化環境應急值守,完善應急組織指揮體系,提升應急保障能力。
5、確保核與輻射安全。
有效運轉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和法規標準體系,推動補齊監管力量短板。推進核與輻射安全隱患排查。持續深化核電廠、研究堆與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監管。加強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監管,推進核電放射性廢物處置。加強電磁輻射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
6、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不斷深化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持續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推進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建設,推動重要生態功能區、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生態保護補償。繼續推動重點領域法律法規制修訂,健全生態環境標準和基準體系。開展長江等重點流域水生態調查監測,推進完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組織開展國控站點監督檢查。強化生態環境治理科技支撐,推動與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生態環境領域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攻關研究,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持續做好新聞發布工作,繼續推動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建設好“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建設性參與重要國際環境進程和公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