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做出重要指示:“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的原則。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要科學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污降碳的激勵約束機制,防止簡單層層分解。”
提高終端綜合能效是高質量發展與碳達峰碳中和的本質要求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兩者的本質都是提高我國終端用能的綜合能效。能源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和碳排放的主要來源,傳統以大規模能源資源投入換取經濟快速增長的發展模式使得我國綜合能效長期處于世界中下游水平,同時也催化產生了環境污染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高質量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核心要求,能源革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等戰略要求的提出,都是為了通過清潔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和更高效的體制機制改革,轉變以資源投入換經濟增速的粗放發展模式,從而提升我國的綜合能效并降低能源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碳排放與其他污染物排放。
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是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前提
以煤為主是我國長期不變的基本國情,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和國民經濟中仍將扮演重要的壓艙石作用。會議指出“要立足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肯定了煤炭對于我國當下和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煤炭占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比例長期在60%以上,煤電裝機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49.1%,發電量占比約為60%。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略決策提出以來,各地區、行業、企業紛紛響應,發布各自的行動方案與發展規劃,但也出現了去煤電“一刀切”、不計成本去煤減碳等現象,想“畢其功于一役”,這種現象本質上忽略了煤炭對于各行業正常發展的重要作用。會議強調“傳統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認清我國以煤為主的基本國情,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將是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前提和發展方向。
統籌落實多能互補是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有效路徑
多能互補是統籌協調煤炭等化石能源與新能源優化利用的有效方式,對于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和提升用能經濟性具有重要作用。會議強調“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其深層次含義就在于整合煤炭等化石能源資源與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通過異質能源子系統間的協調規劃、優化運行、協同管理、交互響應和互補互濟,在滿足系統內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時,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不能僅僅關注于某單一品種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應注重傳統電源與波動性風電、太陽能發電的協調互補,利用存量常規電源,合理配置儲能,統籌各類電源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優先發展新能源,科學安排煤電等傳統電源,強化電源側的靈活調節作用、優化電源配比,確保供應側電源送電的可持續性。
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是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核心驅動
創新是第一生產力,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應用是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核心驅動力。一方面,重點做好能源生產、消費領域產能、儲能與用能關鍵技術的創新攻關,推動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的創新應用,化石能源綠色智能開發和清潔低碳利用、復雜電網運行控制、可再生能源高效發電、節能、氫能、儲能、動力電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核電等關鍵技術將是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期間的重點科研方向;另一方面,積極發揮智庫、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優勢,打通人才鏈、創新鏈、技術鏈,并在創新機制建設、創新人才培養等維度更加注重基礎應用,不斷加強綠色低碳技術的產品知識產權保護與成果轉化,深化產教融合與產學合作,鼓勵科研機構、科研人員解決我國能源領域的重大科學、實踐問題。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是能源領域監管方式的重要轉變
會議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原料用能應是指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費,即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產品不作為燃料、動力使用,而作為生產產品的原料、材料使用,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一是為了防止原料供應短缺,保障能源供應安全,二是為了穩定以原料為基礎的一系列工業品的價格,防止出現大規模通貨膨脹。另一方面,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意在強調碳減排是能源轉型的重點,而這次被明確區分出來的是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其作為零碳的清潔能源,應該被支持鼓勵,但新能源的發展和消費總量也要進行適度控制。主要原因在于風電、太陽能發電也存在設備成本、系統安全保障成本、土地資源成本等投入,超前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也不符合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因此,新能源的生產與消費也應進行精細化管理,在統籌能源供應“安全、經濟、低碳”三個目標的前提下科學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曾鳴 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互聯網專委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