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則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進入全年連續結算試運行。” 廣東省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近日發布的《關于2022年電力市場交易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
簡而言之,現貨市場每15分鐘形成一個電價,不同地方、不同時段用電價格不同,可以體現電能商品價格的時間和位置特性,電力被還原為商品,因此業內有“無現貨不市場”的共識。
2018年南方(以廣東起步)電力現貨市場在國內率先啟動結算試運行,經歷了從日結算、周結算、月結算,再到長周期結算后,廣東電力現貨市場開啟整年結算試運行,為正式運行“打地基”。經歷了今年批零嚴重倒掛、燃料價格大漲等“風波大考”,廣東電力現貨市場如何適應新變化?
入市用戶大增 交易規則生變
今年的廣東電力市場風起云涌,由于燃料價格大幅波動以及交易規則限制等因素,市場建設遭受不小考驗。《通知》以此為鑒,變化不小。
廣東省能源局、國家能源局南方監管局稍早前發布的《廣東省2022年電力市場交易安排方案(征求意見稿)》顯示,擬定廣東電力市場交易規模3400萬千瓦。《通知》顯示,全部工商業入市后,2022年廣東電力市場總規模增至5500億千瓦時。據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員統計,此前廣東省約3萬家市場用戶,新增的全部工商業用戶約480萬家,由此合計年度用電量大增。
《通知》的另一顯著變化在于,廣東電力市場從“價差模式”向“絕對價格模式”轉變。業內人士指出,“價差”模式下,發電企業在國家核定電價基礎上讓利多少元/度,對應用戶的目錄銷售電價就降低多少元/度。此舉并未改變電網公司統購統銷的盈利模式,發電側被一口價限制,陷入和售電公司博弈差價的“零和游戲”中。
上述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員表示,絕對價格模式下,電網公司從統購統銷模式向收取輸配電價模式轉變,還原了電力的商品屬性,同時也與分時電價政策形成良好銜接。
此外,中嘉能首席交易官張驥指出,政府相關部門完善、彌補了很多規則漏洞。“《通知》規定,允許簽訂不同周期的零售合同,同時鼓勵增加煤、氣等一次價格聯動條款,市場流動性顯著提高。”
培育市場主體 加強市場監管
市場主體的成熟度,是參與市場的充分必要條件。面對近期應接不暇的政策文件,多個用戶向記者坦言“看不懂”“正在消化爆炸的信息”。
業內人士指出,用戶習慣了“粗放”的降電價合同,形成了“你在批發側拿優惠,必須在零售側給我降價”的甲方思維,甚至把降電價看作一種政策補貼。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1439號)》后,電力被還原為商品,用戶需要適應,更需要被科學引導。
廣東售電公司蔣某指出,電力市場的發展需要所有參與者共同進步。“過去用戶確實對市場了解很少,完全不了解也不關注電力市場相關情況,甚至不親自管理自己的賬號,電費結算情況鮮有關注。這些情況對企業而言都是經營管理風險,如果明年依舊如此免不了要‘吃虧交學費’。”
如果說剛入市的“小白”用戶是“入學新生”,那么已經在電力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發電企業和售電公司等“高年級學生”也亟需“補課”。張驥指出,無論是發電企業還是售電公司,盡快適應新市場形勢的企業,將在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而服務能力、交易技術和風險意識不足的市場主體,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除了發售兩端和用戶,作為“管道商”的電網公司和主管部門責任更重。張驥指出,主管部門要督促電網企業及時披露市場信息,幫助市場主體正確決策。蔣某進一步指出,實行現貨市場后,市場變得更加復雜專業,也需要更加深入細致的監管,應嚴厲打擊懲處破壞市場的不公行為,確保電力市場發現真實價格信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讓過剩資源淘汰,激勵緊缺資源加大投入。
邊運行邊完善 理順市場關系
《通知》明確,按照“邊運行、邊完善”的方式,根據需要對現貨實施方案、市場交易規則進行滾動修編,對技術支持系統進行完善。那么,明年廣東電力市場會有什么修編?
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及今年5月,廣東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期間產生了數十億元的高額“阻塞費用”,如何疏導備受關注。業內人士指出:“現貨市場建設初期,各試點地區均逐步放開發用電計劃以實現市場建設的平穩過渡,為此計劃與市場將長期共存。在此背景下,計劃與市場發用電結算將產生不平衡資金。此外,不平衡資金還包括由于阻塞盈余、成本補償等因素產生的偏差費用。工商業用戶入市、新能源用戶逐步入市,這筆費用金額將有所縮減,但全年運行仍需妥善處理。”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員指出,電力市場建設需適應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隨著廣東省新能源的迅速發展,亟需進一步完善新能源參與的市場化交易機制,利用市場機制引導新能源消納利用,促進電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接入將增加整個電力系統的成本。為了適應新能源的間歇性,需要利用傳統電源、儲能、抽水蓄能等提供靈活性服務,這些電源類型是輔助服務市場的“主力軍”,其建設、運行都需要資金。“當前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的關系并未理順,這在今后的運行中或暴露不少矛盾,也是亟需修整的地方。此外容量市場、金融輸電權、電力期貨等新‘裝備’也亟需配備。”
廣東電力交易中心工作人員進一步指出,電力市場建設要與碳市場、綠證市場等機制做好銜接。“現階段各個市場分開運行,功能存在重疊,作用發揮不充分,需促進多個市場的有機融合與統一協調發展,共同發揮降碳作用。”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