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發‘9號文’發布以來,我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各項工作全面推進,電力市場改革取得長足進步。但應清醒認識到,我國電力市場仍存在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機制不成熟、電力輔助服務價格和補償機制不健全、電力市場技術標準體系缺失、電力交易人員專業素質尚需提高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難題。” 中電聯常務副理事長楊昆在近日召開的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市場分會成立大會暨電力市場建設研討會上指出。
楊昆進一步表示,特別是今年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國內電煤價格上漲、火電企業經營困難、工業有序用電等現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需下大力氣繼續深化電力市場改革,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那么,目前電力市場面臨什么新形勢?有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與會專家進行了熱烈討論。
肩負“既要保供又要低碳”的重任
“截至目前,我國電力市場經歷了從發電側放開部分火電基數電量、用電側放開部分大工業用戶,到新能源探索參與市場交易和鋼鐵、有色、煤炭、建材四大行業用電計劃放開,再到部分核電、燃氣電量入市和經營性用戶用電計劃全面放開等階段。”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平指出。
還原電力商品屬性的電改“雛形”顯現。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謝開統計,六年來,國網經營區市場交易電量由0.8萬億度增長至2.8萬億度,年均增長28.5%,市場化電量占售電量的比重突破50%。
今年以來,經歷電煤供需失衡等“大考”,電力市場被委以“既要保供又要低碳”的重任。近期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指出,加快建設國家電力市場、推進適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電力市場機制建設等。
謝開指出:“隨著電力市場發用電計劃全面放開,市場改革成為推動能源轉型、保障電力供應、協調一二次能源關系的重要抓手,電力市場承擔更重要的責任。電力市場要服務降碳目標,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電力市場理論,梳理市場建設的基礎條件,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構建適應新型電力系統的市場體系。”
陳國平表示,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建設,新能源發電占比不斷提高,各類電源的功能定位和電力系統運行特性加快改變,電力供需呈現階段性趨緊態勢,安全可靠供應和平衡保障面臨較大壓力。同時,隨著燃煤發電價格市場化改革政策出臺,電力市場建設進一步提速,市場建設的基礎條件發生了較大變化,有必要重新審視、認真思考。
電源容量價值未體現等問題待解
建設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離不開電力市場“助攻”。然而,電力市場建設卻存在一系列待解難題。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張粒子指出,多重原因或導致發電容量的充裕性不足。
所謂發電容量,即發電機組的裝機容量。“其實,銘牌上顯示的發電容量并不等于實際有效容量,100萬千瓦煤機、燃機可貢獻的有效容量約80萬千瓦、90萬千瓦。水電季節性明顯,有效容量約40%。據測算,我國八個電力現貨市場試點地區的風電有效容量約10%。”某業內人士介紹。
目前我國的電力市場尚未建立適應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容量成本回收機制。國家能源集團電力營銷中心董事長李宏遠表示,風、光發電功率波動完全隨天氣狀況隨機變化,新能源增加的發電能力并不能有效減少電力系統的常規煤電容量,反而增加了系統的平衡壓力,需要煤電提供支撐功能。
李宏遠進一步指出,在我國傳統的以煤電、水電為主的電力系統中,電源容量特性好,平衡能力強,沒有容量價值顯性體現。但隨著新能源占比越來越大,在電力供需局部性、時段性偏緊的情況下,容量的稀缺價值無法體現,制約了有效容量投資。
業內人士指出,近兩年頻現的有序用電的原因之一是有效容量激勵不足。除容量價值無法體現外,電力市場對靈活性電源調節價值的激勵也不足。有數據顯示,“十三五”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僅為6000萬千瓦左右,只完成規劃目標的約27%,主要原因是輔助服務市場不完善、經濟補償不到位。
李宏遠表示:“目前我國電力市場采用的是以電量價格為主的市場機制,絕大部分省份出臺的輔助服務政策補償力度小,缺少煤電為電力系統提供保安全、頂峰調頻等服務的回報。
推動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是重點
在新型電力系統中,新能源將成為主力電源,如何參與市場備受關注。
中國大唐集團市場營銷部主任洪紹斌指出,現存的政策體系與電力市場體系存在一定矛盾。在消納責任權重方面,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與綠電交易市場、綠證市場多頭發力,作用有限。
對此,洪紹斌建議,保障性收購仍是促進新能源發展的重要措施,需做好新能源消納與既有保障政策的銜接。對于沒有直接參與市場的新能源電量而言,可將保障性收購政策轉換為政府授權合同的方式。出臺用戶強制配額制度,確定用戶用電量中新能源配額比例,進一步壓實用戶(售電公司)可再生能源消納權重責任,并通過市場手段鼓勵需求側主動消納可再生能源。
洪紹斌進一步指出,要推動綠色電力“證電分離”,開展綠證交易。“合理銜接清潔能源價格補貼機制和綠證交易機制,推動清潔能源與其他電源同臺競爭,從‘能量價值+綠色價值’兩個方面體現其價值。”
此外,國家電投集團營銷中心主任楊玉峰還表示:“2023-2025年,建議采用‘強制配額+綠證’的價格機制,即通過配額制保障綠證購買需求,為新能源發電項目提供穩定、長期的環境價值收益。”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