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SK能源蔚山儲能電站起火后,僅隔五天,韓國再次為儲能系統安全問題敲響警鐘。
1月17日5點01分,韓國義城消防局接到報告稱,位于慶尚北道軍威郡牛寶郡新谷里的太陽能發電廠發生火災。起火設施是配置在太陽能發電廠中的儲能系統。
儲能系統由450kW PCS和容量為1500kWh的鋰離子電池組成。作用是將500kW 太陽能發電廠白天產生的電力存儲在電池中,然后在日落時分將電力釋放到電網系統中。
根據報道,進入內部的消防部門將當時情況描述為“由于電池內部的熱失控而產生大量煙霧而火焰尚未可見的狀態”。
該儲能系統PCS 由 Willings 提供,電池由 LG 化學(現為 LG 能源)提供。此前,已確認 LG 一直在實時監控安裝在現場的 ESS儲能系統,并定期更換故障可能性很高的電池。
而這并不是LG新能源的儲能系統產品首次發生起火事故。
在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韓國發生的27起ESS火災事故中,有17起事故裝置的是LG化學生產的鋰電池。2019年11月以來,LG的儲能電池著火事故又發生了4起以上。
此外,2020年12月,LG化學宣布在美國召回其部分Resu10H家用型儲能系統產品(ESS),原因是內部搭載的電芯存在發熱起火風險。
在這場火災中,盡管還不能確定LG化學的儲能電芯是否存在質量問題,但一系列的起火事故已經讓其電池安全受到廣泛質疑。
事實上,不僅是在韓國,在中國安全問題也已成為儲能產業面臨的瓶頸之一。
根據「儲能之音」調研,國內儲能在電網側、發電側、用戶側均出現過不同程度的火災事故。其中,影響最大的當屬“4.16”北京大紅門儲能電站起火爆炸事故,這也一度成為儲能圈內爭議的焦點。
而這些事故的背后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過去幾年,儲能市場逐漸升溫,各路資本相繼進入。在行業的初期,市場難免魚龍混雜,既有寧德時代、比亞迪這樣的獨角獸,也有大量企圖賺快錢的中小企業。
在市場不成熟的前提下,從業主、投資商到設備商,更在意的是價格和成本,對產品的風險控制和安全并沒有足夠的認識。
起火事故的背后還折射出現有監管能力的缺失。與電動汽車行業100多項國家標準相比,儲能行業的國家標準還不到20項。
如今,行業處于大規模應用的初期,儲能電池性能指標模糊、規劃設計簡單、儲能火災消防還欠缺研究和技術支撐,電化學儲能電站的性能及安全存在很多關鍵問題亟待解決。
(圖片來源:veer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