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個月,美聯儲再次緊急降息,并重啟量化寬松,引發業界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并受到境內外眾多權威媒體的聚焦。這對我國經濟將產生哪些影響?國內經濟走勢如何?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分析師周茂華。
記者:美聯儲重啟非常規政策對我國經濟的具體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周茂華:美聯儲重啟非常規政策主要通過政策、外貿及市場3個路徑影響我國經濟,但隨著我國經濟逐步轉向內需驅動,美聯儲政策對我國經濟整體政策溢出效應將呈減弱態勢。
從政策路徑來看,美聯儲“一步到位”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零水平,全球主要經濟體與美國利差大幅擴大,進一步拓展了包括中國在內央行政策空間。目前疫情在全球持續擴散蔓延,其對全球經濟沖擊正逐步顯現,全球央行有動力加碼逆周期調節力度。全球央行營造的低利率、寬流動性環境,為積極財政政策創造條件,預計全球主要經濟體將同步加碼公共支出。
從外貿路徑來看,美聯儲此舉旨在提供充裕流動性、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并為財政政策打開空間。盡管貨幣政策存在時滯,但整體利好內需,且美聯儲零利率政策拓展了新興經濟體等非美央行政策空間,有助于刺激短期需求,利好我國外部需求。但需要警惕外匯市場波動對全球貿易的負面影響,畢竟美聯儲實施非常規政策的另一個意圖則是壓低美元匯率,并刺激出口,提振其相關行業就業。
從市場路徑來看,美聯儲實施零利率、QE開閘放水,將推動這些資本在全球尋找價值洼地與避風港。一般而言,這些熱錢流入或將導致人民幣匯率面臨短期升值壓力,對我國出口構成一定抑制;低廉成本美元負債或將導致我國金融機構、企業部門資產負債錯配,以及短期國際資本頻繁流動、加劇國內市場波動等。
相對樂觀的是其整體風險可控,一方面,我國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發展內在規律,我國將繼續推進金融開放等各項改革措施,經濟效率將逐步提升、市場潛力進一步釋放,外資將趨勢性流入。另一方面,相較5年或10年前,我國當前的經濟結構呈現明顯變化,消費支出、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更依靠內需動力、韌性增強。金融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我國外匯市場的廣度、深度不斷增強,美聯儲政策調整對我國外溢效應將減弱。
記者:您認為我國經濟走勢接下來將會如何發展?
周茂華:3月以來海外疫情擴散超預期,中東、歐美等經濟體近期陸續采取嚴格管控措施,未來幾個月海外經濟體的內需不可避免將經歷短期陣痛,這也對我國外需造成一定不確定性,國內一二季度經濟動能較去年同期整體會略有回落。
從全年來看,二季度以后我國經濟將出現明顯改善,主要表現在疫情短期內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發展潛力與動力,國內經濟韌性好、潛力足;我國在積極從容面對和防控疫情的同時,密集出臺措施對沖疫情影響,政策效果將逐步釋放;全球高度寬松的貨幣、財政環境利好全球需求,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受疫情抑制的消費、投資需求將在下半年得到充分釋放。
記者:您對我國下一步的宏觀政策有何建議?
周茂華:我國處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階段,推行的經濟政策將“以我為主”,在深入研究疫情影響機制與程度的情況下,精準施策、提升政策效能,有效避免資金脫實向虛、宏觀杠桿過快上升、局部風險集聚等,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合適的政策環境。
一是釋放內需潛力。一方面在疫情可控的前提下,需協同多部門暢通物流,嚴格落實已出臺的政策措施,支持各行業全產業鏈復工復產,減輕中小微企業壓力,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為國內需求恢復創造條件。另一方面考慮到疫情對我國消費、投資及外需造成的影響,應適度調整對于基建的支持力度與政策傾斜;在消費端出臺包括汽車消費支持政策,支持發展新消費模式,補齊新基建短板,釋放國內消費潛力,加快經濟復蘇。
二是穩定外需。加大中小外貿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比如通過出口退稅、企業減稅等政策降低企業財務成本;精簡手續、提升外貿往來;引導外貿企業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三是穩定市場預期。雖然海外疫情擴散及影響超預期,但從長遠來看疫情影響畢竟是短時期且較為有限,隨著全球財政、貨幣持續加碼,經濟在短期陣痛后將逐步恢復。穩定市場對國內貨幣政策預期,即政策延續穩健基調,引導金融市場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扶持力度,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避免外匯等市場劇烈波動。
四是有序推動各項改革開放舉措落地,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微觀主體活力。除了采取貨幣、財政與產業政策降低企業各項成本、確保企業經營恢復等,應著眼長遠、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是突破經濟發展瓶頸、掃除發展障礙、優化營商環境與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的關鍵所在。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