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易綱強調,要繼續強化逆周期調節,增強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10月份經濟統計數據顯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結構調整穩步推進。不過,宏觀經濟平穩運行仍面臨挑戰,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局部性社會信用收縮壓力依然存在。這也是政策層面不斷強調強化逆周期調節的重要原因。
回看今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增長6.4%,二季度增長6.2%,三季度增長6.0%。
就10月份的具體指標數據看,經濟下行壓力不容小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7%,比9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較9月份下滑1.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7.2%,與4月份的年內低點持平,實際增長4.9%,為年內新低。
雖然我國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投資增長大體穩定,消費、就業總體穩定,但由于國內周期性問題與結構性矛盾疊加,從上述數據中也可看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跡象明顯。
在這樣的形勢下,進入四季度穩增長的收官階段,繼續強化逆周期調節,增強信貸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尤為必要。正如金融機構貨幣信貸形勢分析座談會所強調,金融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逆周期調節,加強結構調整,進一步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用改革的辦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發揮好銀行體系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的關鍵作用,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從人民銀行發布的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成效顯著,傳導效率明顯提升,金融為實體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數據顯示,9月末,M2同比增長8.4%,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8%。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前三季度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體現了強化逆周期調節。前三季度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1萬億元,占同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4.2%。
從貨幣政策的實施和實際效果來看,也體現了“精準滴灌”的作用。比如,人民銀行9月6日宣布,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商行額外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同時,發揮宏觀審慎評估(MPA)的作用,將定向降準城商行使用降準資金發放民營、小微企業貸款情況納入MPA考核。從整體來看,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4867億元,這部分主要投向了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
與此同時,貨幣政策的傳導效率明顯提升,用市場化改革方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取得明顯成效。比如,通過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帶動企業貸款利率下降。目前來看,以市場化改革的方式促進降低企業貸款實際利率的效果初步顯現,9月份新發放企業貸款利率較2018年高點下降0.36個百分點。
有效的金融政策措施為實現“六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總體來看,我國當前經濟保持平穩發展的有利因素較多,三大攻堅戰取得實質性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總供求基本平衡,經濟增長保持韌性,改革開放有力推進,宏觀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今年“雙11”電商大促銷這場消費的饕餮盛宴,除了成交額不出意外再次刷新以外,更是呈現出從城市走向農村、從國內走向國際的消費趨勢,再次驗證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巨大潛力和蓬勃動力。
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保持定力,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和完善金融宏觀調控,加強逆周期調節,堅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范化解風險,妥善應對經濟短期下行壓力,同時堅決不搞“大水漫灌”。而精準滴灌,關鍵在于加大對民營和小微企業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日前,銀保監會通報了建設銀行北京市分行、平安銀行北京分行變相提升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的典型案例,這從側面反映出民營和小微企業信用分層短期內難以緩和,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存在。
而從上周公開市場業務交易和LPR運行情況看,隨著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11月18日,人民銀行開展1800億元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較此前下降5個基點至2.5%;11月19日,財政部、人民銀行進行500億元1個月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招投標,中標利率下降兩個基點至3.18%,同一天,人民銀行又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200億元逆回購操作;11月20日,1年期LPR下降5個基點至4.15%;5年期LPR超預期下降5個基點至4.80%。由此可見,隨著LPR改革效果的逐步顯現,市場利率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將提升,也將帶動企業貸款利率下降。
文章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