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年底已經不足三個月時間。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中國最新經濟數據,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69.7萬億元,同比增長6.2%,雖然如此,但是經濟逐季下降的趨勢已顯,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6%,低于前值6.2%。
國家統計局表示,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復雜局面,我國經濟保持了定力,運行總體平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改善,但也要看到,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不止中國,就在國家統計局發布相關數據的幾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下調至3%,這也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當下全球經濟動能不足,此種情勢之下,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發動機,中國的表現自然讓全球矚目。
三季度的成績單顯示,盡管和過去比較,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在全球經濟總量超過萬億美元的經濟體中仍然是最快的。在全球經濟都面臨增長乏力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說,中國經濟能夠取得這一增速已經十分不易。
但正如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坦言,“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事實也不可諱言。由于外需走弱疊加內需放緩,未來經濟數據有無可能繼續下滑,當下必須未雨綢繆,需要認識到穩增長應是目前最大的急務。
從理論上說,任何經濟指標都有其自身缺陷。就GDP而言,其缺陷在于無法準確反映經濟結構和經濟活動質量,也無法準確反映社會分配和民生改善,更不能把經濟增長對資源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體現出來,因此不能把GDP增長簡單等同于發展,不能唯GDP。然而盡管發展不等于增長,發展卻必須以增長為基礎,GDP非萬能,但沒有GDP也萬萬不能。
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有很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一定要有合理的經濟增長率。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是保就業的需要,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能創造130萬甚至150萬個左右的就業崗位;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也是調結構、促穩定的需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更是增信心的需要,假若經濟真的進入慣性下滑軌道,信心缺失與經濟下滑就可能形成惡性循環。
10月1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西安指出,各地各級“要增強底線思維”,“把穩增長、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冷靜應對當前經濟形勢,在守住速度的前提下實現高質量發展,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目標,這顯然是增強底線思維的重要體現。
今后相當一段時期,“穩增長”可能都是最重要的任務。圍繞這個任務,我國應有準備足夠的政策工具。一是要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穩健貨幣政策,繼續進行結構性減稅,積極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同時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便利企業貸款和融資,努力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二是要以保護財產權和建立容錯機制為抓手,充分調動各個市場主體投資、發展的積極性;三是鼓勵合理的集團消費,刺激居民消費,充分發掘消費潛力;四是進一步培育數字經濟等新經濟增長點。
在新一年到來之前,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以確保中國經濟穩健增長。
文章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