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金融數據折射實體經濟需求回暖信號,也意味著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不斷加強。在防范通脹預期惡化、不搞“大水漫灌”背景下,調控政策將把握好松緊平衡,仍將適時加碼逆周期調節,靈活運用貨幣和財政等政策工具,鞏固需求回暖勢頭。
當前繼續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已成共識。9月CPI同比上漲3%引發市場關注,在面臨結構性通脹壓力時,逆周期調節政策更應發力顯效。當前我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同時,也應加強宏觀政策協調力度,形成合力,促進經濟平穩向好。
可以預期,逆周期調節力度加大至少可從四方面入手。
首先,貨幣政策保持定力,穩健貨幣政策的預調微調將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未來,政策的重點是不斷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針對民企和小微企業的定向支持政策或進一步加碼,不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優化金融生態系統。在此之上,金融機構也需不斷加強風險管控,增強貸款的精準性。
其次,專項債將繼續發力增效。發行地方專項債有利于地方籌集項目資金支持基建投資,從而助力補短板、擴內需,并且增發專項債規定用途,有望更大程度充實重大基建項目資金。市場普遍預測,地方政府債券提前發行可能年內落地,發行量有望回升,將有效拉動明年一季度基建投資。
再次,加快建立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綜合利用IPO、永續債、優先股等工具夯實資本水平,各層級資本補充取得積極突破。但綜合當前商業銀行經營環境來看,仍需持續補充資本。金融委會議此前也明確,要加快構建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業內預期,未來非上市可轉債等創新資本工具有望取得新突破。同時,商業銀行需建立更好的公司治理機制,更有效地將資本集約化使用,提高風險控制能力。
此外,進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發揮好政策性金融機構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在支持中長期信貸需求上,讓政策性資金發揮更好的作用。日前在連續停做5個月之后,9月抵押補充貸款(PSL)操作“重出江湖”。另外,在經濟有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政策性金融機構在逆周期調節過程中能發揮更加明顯的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助力“六穩”。同時,不斷優化金融資金供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