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中國經濟的探索、轉型和發展是一個由傳統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改革的過程,方法論上則具有從單一整體主義向更多重視個人主義的觀念更新。這種經濟學方法論的擴展,突出體現在關于“兩個毫不動搖”的思想和論述上。
上世紀80年代,個體經濟和民營企業重新得到允許和鼓勵,意味著經濟學方法論的整體主義和個人主義是可以兼容的。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兩個毫不動搖”的主張,強調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第一,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關鍵性作用;集體經濟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而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
一段時間以來,有的人發表了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謂“民營經濟離場論”,說民營經濟已經完成使命,要退出歷史舞臺;有的人提出所謂“新公私合營論”,把現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為新一輪“公私合營”……這些說法,試圖否定、懷疑、動搖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都不符合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是完全錯誤的。
展望未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根據不同的壓力條件來進行方法論調整。僅就激發創新發展的活力而言,“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文章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