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統計,2018年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達9039萬噸,同比增加31.9%。其中管道氣進口量為3661萬噸,同比增長20.3%,占進口總量的40.5%;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量為5378萬噸,同比增長40.5%,占進口總量的59.5%。
近日,由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聯合編寫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指出,當前中國天然氣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即供應缺口不斷擴大,進口量持續攀升給能源安全保障帶來壓力。《報告》預計,2050年前中國天然氣消費將保持增長趨勢。隨著中國天然氣消費市場的不斷成熟,未來工業燃料、城市燃氣、發電用氣將呈現“三足鼎立”局面。
消費快速增長 勘探力度加大
“天然氣作為使用便利、能量密度高、清潔低碳的優質能源,在未來20年左右時間內,通過與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具備大規模替代煤炭、石油等高排放化石能源的可行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報告》專題發布會上表示,加快發展天然氣并著力打造成中國的主體能源之一,將大幅提升中國能源結構中的清潔能源比重,真正實現能源品質升級。
《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日高峰用氣量首次突破10億方米。2018年,中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達28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5%,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達7.8%,同比提高0.8個百分點;日最高用氣量達10.37億立方米,同比增20%。從消費結構看,工業燃料占比38.6%,城鎮燃氣占33.9%,發電用氣占比17.3%,化工用氣占比10.2%,其中工業燃料和城鎮燃氣增幅最大,合計用氣增量351億立方米占年度總增量的84%。從區域消費看,各省份天然氣消費水平都有明顯提升。2018年,京津冀地區天然氣消費量為439億立方米,占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15.6%。浙江、河北、河南、陜西四省的消費規模均首次超百億立方米,全國天然氣消費規模超過百億立方米的省份增至10個。
同時,2018年中國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國產氣增量連續兩年超百億立方米。據了解,2018年,全國油氣勘探開發總投入約2667.6億元,同比增長20.5%。新區新領域取得突破,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深層油氣、渤海海域天然氣相繼取得一批重大發現;渤中19-6氣田天然氣和凝析油儲量均達億噸級(油當量),是京津冀周邊最大的海上凝析氣田。2018年,全國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約8312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約3892億立方米;頁巖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1247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約287億立方米;煤層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約為147億立方米,技術可采儲量約41億立方米。2018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約為160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23億立方米,增速8.3%,其中頁巖氣約109億立方米,煤層氣為49億立方米,煤制氣為30億立方米。
進口量進一步攀升 增儲舉措仍待強化
在天然氣消費快速增長的同時,中國天然氣進口量進一步攀升,進口壓力持續加大。據海關統計,2018年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達9039萬噸,同比增加31.9%。其中管道氣進口量為3661萬噸,同比增長20.3%,占進口總量的40.5%;LNG進口量為5378萬噸,同比增長40.5%,占進口總量的59.5%。LNG進口中,澳大利亞占比42%,其次是卡塔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2018~2019年采暖季,上游企業LNG現貨采購、銷售壓力加大,貨源搶購和到貨壓船現象并存,供氣企業時段性虧損明顯加大。
《報告》認為,天然氣進口量持續攀升給能源安全保障帶來壓力。2007~2018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190.7億立方米,天然氣產量年均增長82.8億立方米,供應缺口不斷擴大,天然氣進口量年均增長達107.9億立方米。特別是2014年國際油價下降,導致國內勘探開發投入降低,更多需要依靠進口滿足消費。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李冶表示,中國近十年來天然氣產量的年均增量和增幅與消費量相比還是遠遠不夠,差距比較大。尤其是2017年和2018年,天然氣消費量的增幅連續兩年創歷史新高,2018年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了40%。整個能源安全形勢比較嚴峻,推動天然氣的高質量發展還面臨許多挑戰。
對此,李冶建議,未來要重新堅定天然氣作為主體能源的戰略定位,立足國內。同時要加快實施補短板工程,統籌推進天然氣管網、地下儲氣庫、應急儲氣和調峰設施等項目建設,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切實推進天然氣的高質量發展。
除了天然氣進口量持續攀升問題之外,在王一鳴看來,目前上游勘探開發仍有“卡脖子”技術亟待突破、儲氣設施建設滯后于需求增長造成儲氣能力顯著不足、市場機制不順導致終端用戶氣價過高等問題依然突出。
《報告》認為,生態保護對天然氣高質量發展提出更高要求。油氣資源富集區與重要的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客觀上空間疊置,加之當前法規政策缺乏對環境敏感區內生產建設活動分級管控、分類施策的細化規定,環境敏感區內油氣生產建設活動受到限制。
同時《報告》表示,儲氣能力不足、市場機制不順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兩大短板。隨著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加快推進和儲氣調峰領域政策文件的陸續出臺,儲氣設施建設開始集中發力,但受制于地下儲氣庫和LNG儲罐較長的建設周期,預計儲氣能力按期達標存在較大壓力。隨著體制改革的逐步推開,天然氣行業“快速發展期”和“改革陣痛期”雙期疊加,加之配套政策不完善,上中下游市場主體博弈日趨激烈。
為解決上述問題,王一鳴提出以下建議:一要深化油氣體制機制改革;二要加強政策措施配套,繼續研究推出有利于天然氣增儲上產的財政、稅收、金融、科技和產業支持政策;三要繼續加大對外開放,在注重“走出去”的同時,也應高度重視“引進來”,形成開放條件下的中國油氣領域對外合作新局面。
天然氣將在能源革命中扮演更關鍵角色
《報告》認為,當前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迎來了戰略機遇。從國際趨勢看,天然氣在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23%,未來仍具增長潛力。從國內形勢看,油氣體制改革正在加快推進;經濟和社會穩步發展,將帶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而天然氣在中國能源革命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司長顧駿表示,中國國民經濟的穩步發展會繼續帶動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天然氣在中國能源革命中始終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預計在2050年前中國天然氣消費將保持增長的趨勢。未來工業燃料、城市燃料和發電用氣將實現“三足鼎立”的局面。
針對未來中國天然氣的發展,《報告》明確要謀劃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重大布局:一是全力打造四川盆地天然氣生產基地,二是全力打造鄂爾多斯盆地、新疆地區天然氣主產區。三是全力打造海上天然氣生產基地。四是力爭非常規天然氣勘探開發“全面開花”。五是加快區域地下儲氣庫群建設。六是全力打造環渤海天然氣供應保障體系。七是有序發展替代能源。八是合理布局進口氣源和通道。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