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歐盟正在計劃起草“可持續”投資法規,要求天然氣相關項目必須滿足二氧化碳以及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規定,否則將不再被納入“可持續”投資范圍。對此,業界擔憂,歐盟對抗氣候變化力度一再“升級”,歐盟天然氣行業能否在未來的“綠色歐洲”中占有一席之地?
“可持續”標簽限制天然氣投資
路透社指出,歐盟即將出臺的這一“可持續”法規細則預計將于今年年底最終敲定,這一規定一旦出爐,金融服務提供商從2021年底開始,必須披露哪些投資符合氣候標準,貼上了“可持續”標簽的項目才能順利獲得融資。
據了解,歐盟此舉是為了刺激超過數十億歐元的私有基金加大對低碳項目的投資力度,以推動歐盟地區實現2050年零碳目標。另外,通過細化“綠色”投資標準,歐盟也將確保資金不會“錯誤流向”排放不達標的天然氣項目。
根據這一新規,“可持續”標簽投資項目需要在對抗氣候變化方面起到作用,天然氣發電每千瓦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可超過100克。同時,對于新建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如果要獲得“可持續”的營銷標簽,需要能夠用于輸送低碳燃料,比如,在天然氣管道中摻入更多氫氣等低碳氣體,或加裝降低甲烷泄露的相關設施。
然而,根據獨立氣候智庫Ember發布的研究數據,在歐洲,即使是目前最為“環保”的天然氣電廠,每千瓦時排放量也超過這一標準的兩倍以上。如果要滿足歐盟的要求,天然氣發電廠不得不使用碳捕集與封存技術,但大部分歐盟天然氣電廠尚未配備這一技術。
天然氣企業強烈反對
面對愈加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限制,歐盟地區的天然氣行業已倍感“焦慮”。今年3月以來,包括bp、道達爾、挪威國家能源公司等多家企業,已聯合起草公開信致歐盟領導人,希望能夠在現有的天然氣市場基礎上構建綠色金融系統規則。然而,路透社援引行業分析機構InfluenceMap分析師Rebecca Vaughan的話稱,天然氣團體長期以來游說的核心要求已經遭到拒絕。
早在去年,歐洲投資銀行就表示將限制高排放化石燃料項目投資,并公布了天然氣發電排放標準,為每千瓦時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過250克,要求在2021年底前禁止對未達標準的化石燃料項目提供投資。
有分析指出,盡管歐盟的新規不會導致天然氣等無法滿足“可持續”標準的行業徹底失去投資支持,但可能讓天然氣電廠的融資變得更加困難。
歐洲天然氣行業組織Eurogas秘書長James Watson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歐盟與歐洲投資銀行對于二氧化碳排放限額的差距顯示出公共與民間金融機構的分歧。”
歐盟委員會官方回應稱,這一草案可能還存在修改空間,但拒絕對這一草案進行評論。
天然氣進口或受沖擊
在歐盟對抗氣候變化行動一再“升級”的情況下,歐盟作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區域,其天然氣貿易的前景也引發了業內關注。
今年10月上旬,歐盟出臺首份限制甲烷排放的綱領性草案,要求全方位降低甲烷排放。同時,有知情人士透露,歐盟還計劃針對進口天然氣制定了排放標準。10月21日,法國政府就以“不環保”為名要求法國能源企業Engie暫緩進口美國LNG。
據了解,Engie此前宣布,將與美國德州企業NextDecade簽訂LNG進口合同,合同年限預計為20年,總價值達到70億美元。據新聞網站Politico報道,持有Engie公司20%股份的法國政府認為,美國德州頁巖油氣田的甲烷排放量過高,NextDecade無法保證其天然氣是“清潔的”。
法國環保機構Les Amis de la Terre的主管Lorette Philippot表示:“Engie可能最終還是會與美國公司簽訂這一LNG進口合同,但現在政治、聲譽等風險因素都將對合同造成影響。氣候問題對于天然氣行業的影響力正逐步增加,這一合同將與法國能源轉型進程產生一定沖突。”
有分析認為,作為歐盟的主要天然氣貿易國,預計挪威、俄羅斯以及美國與歐盟的天然氣貿易都將受到較大影響。
新聞網站Politico援引兩位知情人士的話稱,由于美國此前一再放寬頁巖行業甲烷排放限額,美國天然氣出口商不得不面臨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即使部分美國企業已經自發宣布降低甲烷以及二氧化碳排放,但監管的缺失也讓這些企業難免受到質疑。
Politico撰文稱,美國LNG出口商大多從德州西部頁巖油氣生產區獲取天然氣資源,然而該地區每年甲烷排放量高達140萬噸。如果美國頁巖油氣行業無法做出改變,未來其與歐盟國家的化石能源貿易將愈加艱難。
另外,市場分析機構ClearView Energy的主管Kevin Book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試圖降低進口污染嚴重的能源,未來10年里,全球貿易沖突可能轉變成碳貿易沖突,氣候變化將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