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二氧化碳(CO2)加氫制甲醇關鍵技術及工程示范項目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專家評估。由中國科學院韓布興院士、中國工程院陳建峰院士等組成的專家組認為,該項目建成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工業試驗裝置,對于我國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該項目由中國海油海洋石油富島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和中國成達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開發完成。該項目采用了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新型納米非貴金屬催化劑,完成了工業試驗裝置的工程技術開發和裝置的工程設計,在富島公司建成了5000噸/年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工業試驗裝置。該裝置已累計運行超過600小時,并通過了72小時現場考核。
專家組還認為,該項目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催化劑及其放大生產工藝,取得了工業試驗裝置開停車和運行控制方案等系列技術數據,與國內外同類技術相比,主要技術指標先進,為大規模工業應用奠定了基礎。
富島公司總經理姚燁介紹,該項目形成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催化劑生產技術,一方面可助力實現特氣網合成氣制甲醇催化劑的國產化,另一方面可進一步提高二氧化碳轉化能力、降低碳排放量。
從經濟性分析,采用新型高效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催化劑替代進口催化劑,催化劑成本可減少4萬元/立方米。從產能與能耗分析,新型催化劑可提高二氧化碳轉化率,裝置產能預計可提高2%左右。按照目前62%甲烷含量的天然氣源,140萬噸/年甲醇裝置每年可額外拉動上游天然氣消耗0.45億標準立方米。在碳減排方面,富島公司2套甲醇裝置每年可多消耗1萬噸左右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二氧化碳加氫既可生成甲醇,繼而轉化為烯烴、汽油、柴油和芳烴等,也可直接生成烯烴及汽柴油等物質。甲醇作為二氧化碳加氫的目標產物得到廣泛關注,是因為甲醇既是一種清潔高效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相對于合成氣制甲醇,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技術可提供比煤炭更清潔的原料,在降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同時減少當地空氣和水源的污染。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