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同比增長9.4%,遠超同期能源消費總量增速,預計2040年前,天然氣消費仍將保持快速增長。”9月24日,在重慶召開的首屆西南天然氣論壇上,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能源署署長原高級顧問楊雷指出。
今年以來,國際天然氣供需總體寬松,國內增儲上產能力顯著增強,產量增速高于消費增速;另一方面,今年1—7月,國內天然氣進口同比增長11.3%, 對外依存度達到44%,進口增速有所放緩。
從消費來看,今年1—7月,國內天然氣消費仍保持正增長,同比增長1.5%左右。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規模持續擴大,但增速有所放緩,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306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9.4%。其中,城市燃氣和工業用氣仍是天然氣消費的主力,分別占全國消費總量的37.2%和35.0%;化工用氣增速有所回升,發電用氣增速階段性回落。
基于此背景,國際能源論壇原秘書長孫賢勝認為,“十四五”期間,國內天然氣市場潛力巨大。近20年來,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從2000年不足300億立方米擴大到超3000億立方米,年均增速高達10.3%,遠高于同期能源消費總量6.5%的增速。“盡管如此,天然氣占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仍僅為8.1%,遠低于24%的全球水平。未來還有較大增長空間”,孫賢勝表示。
日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講話,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楊雷表示,此舉釋放了重大的低碳轉型信號,據此倒推“十四五”規劃目標,天然氣作為低碳能源,將有利于擴大發展。但他同時指出,天然氣不是零碳能源,因此天然氣行業需更加努力才能爭取到大的發展空間。
改革三大挑戰:市場、價格、第三方準入
“推動天然氣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行業共識,而改革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動力”,楊雷強調。
2019年12月9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公司掛牌成立,標志著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進入新的階段,但在推進改革的過程中,也暴露了諸多新問題。“十四五”期間,哪些問題亟待解決、如何深化改革成為行業關注重點。
楊雷表示,中國天然氣市場化改革仍面臨市場設計、價格改革、基礎設施開放等方面的挑戰。這主要體現在,市場對價格并未起主導作用;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并未充分接軌;油氣生產上游競爭有限;交易中心難以發揮作用;與此同時,地方管網復雜性依舊突出。
具體到市場結構,當前點對點的框架并不支持多對多的交易;雖然已設立了上海、重慶等交易中心,但這并不等于交易樞紐。
在配套措施方面,運銷剝離后,可能會催生出新的市場角色——托運商。當前這一角色的運行機制設計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在英國天然氣市場, 托運商作為管道運輸的使用者,與管道公司簽署管容使用合同從而實現將天然氣輸送至不同的區域。托運商可以是天然氣生產商、消費者、配氣商也可以是營銷商。
此外,管網獨立后,管輸費、天然氣定價模式將隨之發生變化。管容的分配、調度和平衡管理,以及設計符合市場化要求的管輸費率等都是改革步入深水區中亟需討論的重點議題。
作為市場經濟的“牛鼻子”,價格是市場化建設的關鍵環節之一。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裁王偉表示,現行的天然氣價格機制下,政府定價與市場化價格并存,隨著改革的推進,預期市場形成價格的比重將繼續穩步增加。
他指出,當前通過市場凈回值法制定的天然氣門站價與可替代能源價格關聯,并綁定天然氣商品價格和管輸服務費用。預計未來市場逐漸成熟后,門站價形式將被打破,“氣氣競爭”將成為天然氣商品定價的主要形式。
市場格局中的新角色、新定位
改革也意味著利益調整。對企業來說,國家管網的成立為第三方準入提供了基礎條件,行業不同環節的企業有望在新的市場格局中找到合適的盈利方式和定位,從而抓住機遇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尋求新的增長點。
重慶燃氣集團董事長王頌秋指出,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有利于城市燃氣行業拓寬資源采購渠道、參與國家長輸管道的投資和建設、加速天然氣市場化改革。
不過,天然氣行業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有行業人士曾分析指出,首先是氣源不足,上游供氣企業要力保自己的下游銷售,因此可能會優先保障其市場拓展的需要和直供客戶需求,城燃企業則可能會面臨增量天然氣供應的不確定性。其次,季節性調峰用氣主要是通過市場化方式解決,調峰用氣根據市場行情波動,“保量、不保價”“不保量、不保價”等情況將常態化。企業不再是原來的單一氣源“順價模式”經營,隨著氣源價格,運輸價格的多樣化,而政府對下游燃氣價格管理趨嚴,氣源價格波動有可能得不到及時梳理,經營風險增加。
可以看到,城燃企業已開始著手改變其傳統運營方式、經營理念,加快產業升級。目前多家城燃企業正在形成以天然氣銷售為主,以綜合能源和增值業務為代表的新業務引領的城市燃氣企業多元化發展道路。
王頌秋認為,“城燃企業應作為引領者,立足城鎮天然氣供應產業,不斷拓展行業邊界,協同其他能源可持續發展。同時,應加快智能化、信息化轉型, 不斷強化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
同樣承載著市場化改革使命的天然氣交易中心也推陳出新助力改革。目前,國內已先后在上海、重慶建立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今年6月,深圳天然氣交易中心也獲得掛牌批復。幾大交易平臺將發揮市場作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并形成反映天然氣供求關系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更好地引導國內天然氣生產和消費。
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副總裁王偉介紹,該中心已推出了現貨協議、掛牌、競價等交易方式,并具備根據會員需求靈活設計開發交易系統、交易方案的能力。他認為,在未來,要支撐市場化價格形成的“氣氣競爭“,市場價格基準體系應是多點構成的有機整體。川渝地區產銷儲共存、多條主干管道匯聚,有打造陸氣多點價格基準體系的優勢。在不斷提高市場活躍度的基礎上,形成及時、準確、全面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求關系變化和承受能力的價格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