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23.4億元,由4月份同比下降4.3%轉為增長6.0%。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434.9億元,同比下降19.3%,降幅比1-4月份收窄8.1個百分點。
此前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增速較上月加快0.5個百分點,在上月由負轉正基礎上繼續回升。誠然,從數據上看,工業企業發展壓力依然很大,但相比于1-4月,已經有所改觀,逐步恢復向好態勢。應該說,這是全國上下積極貫徹落實“六穩”“六保”政策的結果。
如果說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那么工業就是國民經濟的“骨架”。“血脈”不暢,經濟很難健康運行;同樣,如果“骨架”不夠緊密堅實,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也會受到影響。保市場主體,重中之重是保住工業部門的市場主體,這不僅關系就業民生,也關系我國在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中的位置,更關系國家產業安全。
企業是市場的微觀主體。企業活力的提高、企業競爭力的增強,都離不開市場環境。企業發展需要得到幫助,但在困難過去之后,企業還是要獨自面對市場、適應市場,可能還將面臨如何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增強技術研發、拓展市場空間等方式來實現持續發展的問題。
因此,保工業企業不僅要關注企業的短期困難,加大力度紓困,更要放眼長遠,積極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企業盈利能力。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是短暫的,企業在應對疫情沖擊、復工復產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也是短暫的。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出臺幫助企業走出暫時困境的短期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出臺鼓勵企業轉型升級、增強發展“內力”的長期政策。在紓困中促轉型,在轉型中解難題。
工業是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重點。各地為工業企業排憂紓困,應落實好降低要素成本、突破要素制約等應對疫情沖擊的政策。但更為重要的是,基于轉型升級的需要,要持續完善支持技術研發、優化營商環境等有助于工業企業長遠發展的政策。總之,保工業企業要注重長短期政策協同,重“短期”更要重“長遠”,以助推企業提質增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微觀基礎。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