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關鍵技術可使二氧化碳“變廢為寶”。“目前,通過實施二氧化碳驅技術,濮東采油廠橋4-側側6井壓裂后自噴生產已達67天,累計增油567噸。”6月16日,中原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藏工程專業專家、提高油氣采收率研究所所長劉云華表示。
“目前,我國已開發油藏中有46%的儲量已進入特高含水期,水驅開發效益大幅降低。利用這類油藏開展碳封存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既可提高原油采收率,又為規模化碳封存提供廣闊空間。”中原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油氣開發試驗專業專家許尋介紹說,碳減排是全球性的嚴峻挑戰,我國碳排放量占世界29%,推進碳捕集封存已迫在眉睫,突破并掌握碳封存關鍵技術及工業化、規模化應用已成為戰略性課題。
“利用已開發的復雜斷塊油藏開展封存尚沒有成熟的理論和技術可以借鑒。”劉云華表示,針對封存模式需要進一步明確、缺乏完善的封存體地質評價和高效注入技術等系列難題,油田組織研究院專家成立研發團隊,打響了科研技術攻堅戰。
在實施過程中,油田科研人員通過創新應用核磁共振技術評價二氧化碳埋存空間,取得了二氧化碳可進入納米級孔喉的新認識,創建了已開發油藏二氧化碳地質封存以自由氣為主、溶解氣為輔的地質封存模式;通過三維地震地質封存體評價等技術,建立了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體篩選體系,形成了地質封存體地質評價技術。
為解決原來柱塞式注入設備泵效低、能耗大的難題,科研人員研發了自吸提壓活塞泵注入裝置和35兆帕混合器高特氣網壓回收回注裝置,實現了二氧化碳注入零泄漏,對0.1毫達西以上儲層的有效注入。油田科研人員還應用流場監控、在線監測、實驗分析等技術,形成了深部儲層、井筒、淺地表與地面環境四位一體二氧化碳封存監測技術,為二氧化碳安全封存提供了保障。
經過數年的持續攻關,研發團隊最終形成了二氧化碳地質封存關鍵技術,并獲得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為油田東濮老區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技支撐。
目前,該技術已在中原油田十幾個區塊推廣應用,累計封存二氧化碳74.94萬噸,并通過技術服務形式在中國石化西北分公司、華北分公司和延長油田等單位推廣應用。
“近三年來,油田在封存過程中產出油新增產值1.18億元、新增利潤0.55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劉云華表示。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