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國家管網公司”)2019年12月9日成立以來,股權分配、資產劃轉等工作仍在推進,尚未實質運營,對天然氣供銷體系暫無明顯影響。但根據油氣行業改革“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總體思路,中游管道運輸在強監管機制下開展獨立運行后,兩端的上、下游將出現競爭加劇的局面,特別是本就有眾多競爭者的城市燃氣行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變革。
1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動因和影響
1.1 國家管網公司成立動因
管網作為陸上管道氣唯一運輸通道,具有自然壟斷特性。我國天然氣產業經多年發展日趨成熟,但仍存在競爭不充分、壟斷環節監管不到位等問題。特別是上游生產商通過對長輸管線、下游分銷商通過對區域內管網的控制,自然壟斷天然氣供銷各環節。
《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改革目的之一是“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石油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實施意見》中進一步確定了“上游油氣資源多主體多渠道供應、中間統一管網高效集輸、下游銷售市場充分競爭”的“X+1+X”格局。組建國家管網公司,進而形成“全國一張網”的出發點是將管輸環節與生產及銷售環節切割,從而保證管網不會成為上、下游實現市場化的阻力。獨立且公平開放的國家管網,將打破天然氣產、運、銷之間的捆綁,從而在上、下游形成充分競爭的格局。
1.2對城市燃氣企業的影響
相比于競爭對手少、資源壟斷性依然存在的上游企業,處于下游的各城市燃氣企業可能面臨的沖擊更大。一方面,無論城市燃氣企業原本依賴的區域管網成為國家管網公司的子公司、分公司或是保持獨立,都將成為獨立的“全國一張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相較于不知何時才能實現的氣源自主選擇權,城市燃氣企業可能將直面上游供應商的沖擊以及內部的殘酷競爭。
2管網獨立帶來的挑戰
2.1外部沖擊的風險
2.1.1“雙向進入”門檻不對等
一直以來,業內對油氣體制改革都在強調“雙向進入”,即上、下游企業均可進入對方領域開拓市場,但上、下游進入的門檻并不對等。
上游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需要專業的團隊,技術、大量資金和時間的投入,及較高的風險,進入難度無疑是巨大的。從我國實際情況看,下游企業鮮有涉足上游油氣勘探、開采領域的。
下游市場主要是商品的銷售和服務。上游企業考慮管輸業務剝離造成業務萎縮,以及對資金充足、員工眾多、加油站密布等優勢的充分利用,進入下游城市燃氣行業具備積極性和可行性。例如近年來,中石油不斷加強內部資源整合,采取以資源換市場策略強勢進入城市燃氣領域,其所屬昆侖能源僅2019年就新增128個城市燃氣項目,上下游市場競爭地位懸殊可見一斑。
2.1.2價格競爭力明顯不足
管網獨立后無論管輸費用按照兩部制還是單一定價與兩部制相結合,定價機制應是公平的。擁有資源的油氣公司可以通過平衡油氣生產和銷售的利潤,采取具有競爭力的終端售價。城市燃氣企業在日趨嚴格的監管要求面前,價格騰挪空間有限。
2017年《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城市配氣價格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制定,準許收益率不超過7%;2019年《關于規范城鎮燃氣工程安裝收費的指導意見》明確燃氣工程安裝收費標準原則上成本利潤率不得超過10%。
在這一背景下,城市燃氣企業購銷差價逐步收窄,讓利空間有限。上游企業依托資源、資本和產業綜合協同優勢,在資源優化配置的自主性、可靠性和價格的靈活性方面,較無資源的城市燃氣企業擁有明顯優勢。
2.1.3大用戶流失風險巨大
需求量大、價格敏感、接入高壓管網的燃氣電廠、工商業用戶不僅提供了對居民等公益性用戶的隱形價格補貼,也是維護城市燃氣管網系統穩定運行和應急調節能力的重要基石。根據部分上市城市燃氣企業2018年分銷結構數據,如圖1所示,工業、商業、燃氣電廠等在分銷結構中占比普遍超過50%。如果失去這部分用戶,對現有城市燃氣企業的經營和氣源調節與平衡將是重大打擊。
對城市燃氣大用戶而言,僅需要采取直供模式以低于原供應商的價格就可以輕易獲得份額,而無需耗費大量的人力和資金培育市場,是上游企業最好的切入點。中小型用戶受低壓管網所有權的限制及操作層面的難度,預計暫時無法參與市場交易,但參考國際成熟市場以及模式高度相似的電力市場,集中代理、躉售、虛擬運營商等模式都可成為中小用戶的選擇,從而侵蝕城市燃氣企業的存量市場。
2.2內部競爭引發更大經營壓力
2.2.1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
隨著行業改革推進,出于在新的市場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未來城市燃氣企業之間的競爭,將由原搶占增量市場模式向爭奪存量市場發展。2019年,昆侖能源打包收購新鴻控股下屬17家城市燃氣企業,新奧能源并購宣燃股份等案例,是這一市場趨勢的先聲。未來城市燃氣企業間的重組與并購將更加頻繁,規模也可能更大,市場競爭將進入白熱化。同時,隨著市場放開,電力企業等業務模式和用戶群體高度重疊的其他行業企業,也可能介入城市燃氣市場,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激烈程度。
2.2.2管容成為新的爭奪焦點
隨著天然氣需求量的不斷增加,陸上管道天然氣在高峰時期將不可避免出現供應短缺現象。管網獨立后,除用于保障居民等用戶的保供性管容出現不足外,富余管容及調峰管容可能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實現競價交易。但隨著下游銷售開放競爭,城市燃氣企業需求不再穩定,且由于大用戶的流失將導致負荷波動增加,在管容訂購和競爭上面臨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缺乏足夠的管容,則會限制城市燃氣企業采購靈活性,不利于捕捉市場機會。因此,管容的訂購及調峰管容的競爭將是城市燃氣企業必須解決的新問題。
3市場化推進提供的機遇
3.1進口LNG成為突破點
近年來,我國進口LNG量逐步提升,如圖2所示。隨著LNG接收站的不斷建成,LNG接卸能力不斷增強。目前,LNG進口資質已放開,LNG接收站也將逐步具有局部獨立、開放的條件,這為城市燃氣企業以進口LNG的方式來彌補陸上天然氣資源的缺乏提供了機會。
3.2上游多氣源供應存在可能
盡管油氣勘探開采的技術門檻較高,但是隨著實力較強的外資和資本充足的民營企業參與其中,經過一定時間的培育后,加上煤層氣、頁巖氣及煤制氣等氣源補充,上游環節應能實現多氣源供應的格局。屆時上游資源也將進入市場化競爭,城市燃氣行業采購渠道將不斷增加,議價權也將有所提升。
3.3天然氣金融市場得以發展
以上海、重慶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等為代表的國內油氣資源交易平臺的建設和發展正不斷取得進展,交易品種不斷豐富,交易方式越加靈活。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深入,天然氣從資源屬性到金融屬性的變更也更加迅捷。城市燃氣企業對天然氣市場的熟悉程度較高,對區域天然氣需求判斷有先發優勢,這為其能快速進入天然氣金融市場創造了條件。
4 城市燃氣企業轉型發展對策
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將根本改變我國天然氣行業運行機制和行業生態,加上國家在配氣價格、工程收費等系列監管舉措及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城市燃氣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企業必須改變傳統經營模式和業務模式,轉變觀念、轉換機制、轉型發展,才能適應新市場、新環境、新形勢。
4.1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城市燃氣行業是資金和勞動密集型的傳統行業,投資規模大、人力成本高、管理模式相對傳統粗放。面對新形勢,城市燃氣企業必須增強成本意識,內部挖掘潛力:一是嚴控預算成本,加強投資管理,減少不必要的資本開支,降低資金投入和財務成本;二是嚴控人工成本,提高勞動效率,減少業務外包和勞務派遣等;三是提高技術手段,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術手段,提高運行管理效率、降低用戶服務成本,提升精細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4.2拓展增值延伸服務
城市燃氣企業在經營區域內擁有眾多網點,能夠獲得更多接觸天然氣用戶的機會,為天然氣相關產品和增值服務的營銷提供了條件。在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的情況下,城市燃氣企業可充分發揮用戶資源、網點優勢和技術能力,發展燃氣具銷售、維保修理服務等業務,拓展采暖等個性化需求市場,試水綜合保險、能源服務等關聯業務。
4.3充分利用全球市場
借助當前 LNG 進口資質的放開和接收站、管網第三方開放趨勢,充分利用海外天然氣資源,可以在優化資源配置,保障供應及降低氣源成本方面獲得更大的靈活性。此外,參照北京燃氣參股俄羅斯上喬斯克油田項目等較為成功的經驗,借助“一帶一路”和當前市場契機,在嚴控風險前提下,可探索進入國際天然氣上游領域。
4.4探索調峰儲備市場
城市燃氣企業參與調峰儲備市場,既有助于提高應急保障水平,同時也有利于完善產業布局,提高履約和控價能力,促進調峰能力、調峰氣源的市場化交易,更好適應未來市場化競爭需要。但調峰儲備設施投資巨大,且成本補償和調峰價格機制尚未形成,盈利模式難以確定,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及時出臺相應配套措施。
4.5提前布局天然氣金融
國內油氣交易平臺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受天然氣物理屬性制約,我國天然氣金融市場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在未來市場化交易中,除現貨外,倉單交易、期貨交易、管容交易等新品種會不斷涌現。
城市燃氣企業應充分利用自身對天然氣市場的理解,提前培育天然氣金融業務團隊并嘗試開展平臺交易,在未來天然氣金融體系中占據一席之地。
5 結語
隨著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我國天然氣市場運行機制、商業模式和市場格局將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同時行業改革和監管強化以及市場形勢的變化也將給城市燃氣企業帶來持續挑戰。城市燃氣企業必須提前謀劃,主動適應,從傳統的市政公用企業向市場化企業轉型,從單一的城市燃氣銷售企業向業務多元發展轉型,從封閉粗放的管理模式向現代開放、集約高效的管理模式轉型,從自然壟斷業務與競爭性業務捆綁向業務合理分拆細分轉型,積極融入市場化大潮,以改革促發展,化危機為契機,并為不斷推進我國油氣行業市場化進程,有效降低全社會用能成本,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