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緬甸西海岸的馬德島港,巨型油輪緩緩停靠在30萬噸碼頭上,長長的卸油臂降下,與油輪輸油管口對接,開始向港口卸載原油,儲存到單座儲量為10萬噸的儲油罐內。幾位員工帶上口罩、測量體溫、全身消毒后,操作設備對原油進行檢測、加壓,經771公里的中緬原油管道,經南坎計量站進入中國。在并行的天然氣管道內,從緬甸西南海域采集的天然氣同樣從南坎進入中國。
“為了防止疫情,接收原油的第一站馬德島實施一分時、兩減少、三專用、四關口管理措施,上島碼頭、進站口、登船梯口100%消毒殺菌測體溫,優化生產方案,強化上下游溝通,合理安排接卸油罐。全線各駐地、站場采取封閉式管理,員工進入隔離辦公狀態。雖然疫情對生產、運輸造成影響,但中緬油氣管道項目無一感染,各項工作正常開展,”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負責人李自林說,“截至2020年6月3日,累計向中國輸送原油3027萬噸,輸送天然氣265.58億立方米,為緬甸下載天然氣46.76億立方米,不僅對實現中國能源進口渠道多元化具有重大意義,還極大地推動緬甸當地經濟發展。”
防疫生產兩手抓,提供清潔能源確保緬甸民生和工業運行
截至6月1日,緬甸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為228例,緬甸多地實施宵禁。自從疫情出現以來,曼德勒大學學生努依就沒有去過學校,而是按照學校的安排,通過網絡學習,還經常視頻和老師同學討論交流。6月依然是緬甸的熱季,屋子里的電扇不停地轉著,中午還得把空調打開,電腦也一直開著。“雖然家里使用不少電器,但不像以前總停電了,電壓也穩,帶動這些電器沒問題,很感謝郊區新投產的天然氣發電廠。”
努依所說的發電廠是距離曼德勒50公里的皎喜燃氣發電廠,發電廠內8臺巨大的內燃機發出轟鳴,將天然氣轉化為電能,這個2019年5月竣工的發電廠是緬甸最大的內燃機發電項目,每年產出12.74億千瓦時電力,可解決270萬民眾的用電問題。“發電廠使用的是從中緬天然氣管道曼德勒分輸站下載的天然氣,疫情期間也滿負荷運行,每天燃燒約75萬立方米天然氣,”發電廠經理昂吞敏說。
中緬油氣管道提供的天然氣不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還是緬甸重要的能源動脈。緬甸工商聯合會秘書長吳耶溫表示:“緬甸近年來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6%至7%之間,油氣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中緬油氣管道是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為緬甸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清潔能源。”
在中緬天然氣管道曼德勒分輸站內,計量表指針飛速轉動,來自西海岸的天然氣通過數百公里的管道輸送到曼德勒,每天約85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從這里下載,分輸入當地天然氣管網。天然氣接收門站——緬甸油氣公司皎澀天然氣站工作人員明吞昂說,以前的天然氣來自仁安羌附近的老氣田,量很少、氣壓也不穩定,不遠處的工業區只有水泥廠、自行車廠幾家能夠用上,其余的都得用柴油發電甚至停工。“從2013年12月開始,中緬天然氣管道向曼德勒分輸,我們供給新建的發電廠、玻璃廠,工業開始運轉,生活也方便起來。”
“目前中緬天然氣管道每天輸送約1600萬立方米,為了促進緬甸的經濟,從投產之初就開始就在皎漂、仁安羌、當達、曼德勒向當地下載分輸,用于當地工業和民生需求。疫情期間,中緬油氣管道正常生產,保障了緬甸工業與民生的需求,”中緬油氣管道項目調控中心主任張勇說。
面對疫情和國際低油價帶來的不利影響,中緬油氣管道通過一系列“抗疫、穩產”的有力舉措,切實做到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兩手抓,提供的能源保證了下游產業的正常運行和民眾的日常需求。緬甸電力能源部副常務秘書吳泰昂表示,項目長期以來在緬甸做出了突出貢獻,尤其在疫情期間保持安全平穩運營,對緬甸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十分重要。
服裝業是緬甸重要的出口行業,隨著疫情防控限制措施的解除,不少國家已發來訂單,緬甸服裝協會主席敏棱說:“歷經2個多月疫情的服裝業將迎來一個好前景,對于60萬服裝工人也是個好消息,充足的電力供應對重啟服裝業等工業必不可少,緬甸的電力供應約40%依靠天然氣發電廠,中緬天然氣管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年砥礪創輝煌,中緬油氣管道打造互利共贏典范
2020年6月8日,中緬兩國將迎來建交70周年。10年前的6月3日,作為中緬兩國建交60周年的重要成果和結晶,中緬油氣管道正式開工建設。歷經十年耕耘,一個世界級精品管道工程和國際化油氣能源通道如期建成,對推進中國西南地區經濟結構調整、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推動了緬甸管道沿線經濟發展、油氣產業發展,改善了當地民生。
在緬甸各地采訪時,記者真切感受到當地日新月異的變化。緬甸電力與能源部長吳溫楷表示,中緬油氣管道解決了緬甸天然氣下游市場難題,實現了出口創匯,同時帶來稅收、投資分紅等在內的可觀經濟收益,還帶動了緬甸社會、經濟和就業的發展。據統計,截至2020年5月末,累計為緬甸帶來直接經濟收益5.14億美元,其中天然氣管道2.52億美元,原油管道項目2.62億美元。“中緬油氣管道建設運行10年來,不僅對沿線城市,還對緬甸整體經濟發揮了巨大作用,”吳泰昂說。
中緬天然氣管道投產剛剛40天,就實現了皎漂首站向當地發電廠分輸供氣發電,皎漂居民告別了昔日的電荒,過上了燈火通明的幸福生活。10年后,在皎漂,記者看到當地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有了電,城鎮有了生氣,鎮上鋪了水泥路,道路兩側的小樓越來越多。“作為若開邦的港口城市,往來的人也多起來,貿易便利。3年前我們在這里設立了若開邦的第四個支行,因為看好皎漂未來的經濟前景,”在鎮中心嶄新的AYA銀行大樓里,經理告訴記者。
不僅在南部的皎漂,在北部的曼德勒,中部的仁安羌、當達天然氣分輸站,高峰期每天可為當地下載天然氣400萬立方米,用于直供發電廠與沿線工業用戶,滿足了工業用戶與當地民眾對清潔能源的迫切需求。在曼德勒的玻璃廠、當達的工業園區,記者都看到有了充足的天然氣供應后,企業能夠全力生產,創造了更大的經濟價值,民眾生活也得到提升。
位于曼德勒的“國際玻璃公司”生產3-12毫米的玻璃,玻璃廠每天24小時產量約200噸,得益于中緬天然氣管道的運營而發展起來。經理吳佐敏說:“這是緬甸唯一的玻璃廠,以前玻璃全部需要進口,12毫米玻璃每噸430美元,現在價格降為一半。我們工廠每天用電4.2萬度,于2013年投產,是因為那一年管道開始向曼德勒地區分輸天然氣。”
持續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贏理念,如今,這條橫貫緬甸四個省邦、并行奔流800公里,沿線為緬甸分輸供應天然氣,穿越國門為中國西南地區提供多元化油氣保障的跨國能源動脈,不但讓中緬民眾真切感受到了兩國經貿緊密聯系的實惠,也成為“一帶一路”在緬實施的先導示范,和中緬胞波友誼的有力見證。
深化各領域合作,推動中緬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發展
2020年,中緬迎來建交70周年。今年1月,習近平主席訪問緬甸,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擘畫了雙邊關系未來發展的嶄新藍圖,開啟了中緬關系新時代。時光的卷軸里,傳遞著中緬兩國歷久彌新的胞波深情。心手相連,守望互助;合作互鑒,互利共贏……
中國連續多年是緬甸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外資來源國,為緬甸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兩國設施聯通不斷加強,貿易暢通顯著提升,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格局正逐步形成。目前,雙方正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和中緬經濟走廊建設,疫情對兩國經濟和合作的影響是暫時的,雙方正加強合作,全力確保中緬經貿在內的各領域合作正常推進。
緬甸將啟動1000億緬元(約合7000萬美元)的刺激計劃,應對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包括政策改革、各領域各行業的重建措施。緬甸經濟學家佐烏表示,緬甸26%的外國直接投資來自中國,疫情暴發后,“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主要項目——中緬經濟走廊、木姐-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皎瞟經濟特區、仰光新城受到影響。但世界銀行預測,緬甸經濟可望在2020-2021年緩慢恢復6%的增長,并在基礎設施投資、強勁的出口等支持下,于中期恢復增長趨勢。“這些增長得益于大型投資項目的帶動,中國將在緬甸經濟恢復中發揮重大作用,”佐烏表示。
中緬合作給緬甸經濟恢復注入強勁動力,兩國共享機遇、共克挑戰、共謀發展。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礎上,雙方正在穩妥推進各領域交往合作,推動經濟走廊項目取得積極進展。“中緬經濟走廊的建設,不但可以幫助當地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農產品加工、運輸等相關產業都會得到相應的發展,當地的教育和科技水平也會得到提升,”緬甸前駐華大使吳帝林翁表示。
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表示:“盡管受到疫情影響,所有商定的投資和項目都將繼續進行。兩國將加強經濟發展戰略對接,共同開展‘一帶一路’建設,推動中緬經濟走廊框架從概念轉入實質規劃建設階段,著力推進皎漂經濟特區、中緬邊境經濟合作區、仰光新城三端支撐,深化互聯互通、電力能源、交通運輸、農業、金融、民生等領域務實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利益。”
“希望加快共建‘一帶一路’,全面推進經濟走廊建設,擴大經貿、教育、衛生等領域合作,推動緬中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開辟新前景,”緬甸總統溫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