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3日,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緬天然氣管道自2013年投產以來,穩定向中國輸送天然氣超過265億立方米,為緬甸下載天然氣近47億立方米;中緬原油管道自2017年投產以來,馬德島港接卸大型油輪123艘,向中國輸油超過3000萬噸。
10年前的6月3日,作為中緬兩國建交60周年的重要成果和結晶,中緬油氣管道工程正式開工建設。歷經十年耕耘,一個世界級精品管道工程如期建成并穩定發揮作用。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中緬油氣管道項目,不但為我國油氣進口多元化格局提供了西南新路徑,更加有效緩解了緬甸當地能源不足,充分帶動當地社會、經濟和就業的發展,已成為“一帶一路”在緬實施的先導示范和新時代中緬胞波友誼的有力見證。
合作共贏
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先導示范項目
中緬天然氣管道長793公里,中緬原油管道長771公里,兩條管道并行鋪設,橫貫緬甸四個省邦,從云南瑞麗進入中國。
中緬油氣管道的建成投運,拉動了包括云南省在內的西南地區與油氣工業及基礎設施建設,提振了西南地區經濟實力。作為緬甸境內重要的能源基礎設施,中緬油氣管道對促進緬甸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巨大。
緬甸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但受地緣政治、歷史、宗教等因素影響,近幾十年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能源基礎設施嚴重匱乏,電力、燃氣等短缺問題尤為突出。中緬天然氣管道投產剛剛40天,就實現了皎漂首站向當地天然氣發電廠分輸供氣發電。由此,皎漂市民徹底告別了昔日的電荒,過上了燈火通明的生活。按照股東協議,中緬油氣管道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在緬甸境內下載200萬噸原油和占管輸量20%的天然氣,用于推動緬甸經濟發展及改善人民生活質量。
中緬油氣管道是中國在東南亞承建的第一個大型能源項目,也是迄今為止最大的工業項目。它的建成運行,使中國與緬甸和整個東盟地區初步實現能源管道的互聯互通,推動了局部地區的優勢互補和經濟一體化發展,扮演著“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先行先導的開拓性角色。
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表示,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是中緬“一帶一路”發展的重要成果,為緬甸發展及中緬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攻堅克難
爭創“世界一流水平”企業
海外管道創業維艱。中緬油氣管道途經海洋、灘涂、高山、峽谷等地貌與地震帶,所經若開山脈最大落差逾1300米。當地社會依托差,人力、原材料、設備等供應短缺。
中國石油海外創業“鐵軍”團結各國參建者,翻山越嶺,鏖戰800公里管線,經過3年艱難施工,于2013年5月30日如期完工,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建成了一條優質、安全、環保、友誼的油氣大動脈。
項目建設堅持開放原則,優選來自緬甸、中國、印度、美國、德國等9國企業參與其中,226家緬甸當地企業參與到保險、運輸、管道施工等多個工程領域。項目建成后,先后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石油優質工程金獎等諸多國家級和部級獎項。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構建了有利于多國多方的可持續發展合作模式,為中國石油探索多方合作模式、實現互利共贏的國際化運作提供了范例。
中緬天然氣管道項目采用“四國六方”的股權結構,中緬原油管道由中緬雙方持股。兩家合資公司均按照國際規范運行,各股東共同參與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決定公司重要事務,中國石油負責管道的設計、建設和運營,形成了中方主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國際化多方合作模式。
聚焦公益
積極履行海外社會責任
堅守海外創業初心、攜手胞波共求發展,中緬油氣管道積極為緬甸經濟社會發展助力。
在管道沿線的曼德勒、仁安羌、當達,天然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皎澀工業區、浮法玻璃廠、水泥廠、發電廠等下游用戶,有效緩解補充了工業用戶與當地民眾對清潔能源的迫切需求。項目迄今為緬甸帶來稅收、分紅等直接經濟收益逾5億美元,提高了沿線居民的生活水平。
擴大本土化用工,積極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管道建設施工高峰期,緬甸當地雇員達到了6000多人,超過用工總量的60%。進入運營期,進一步提升當地員工在管理、技術、操作等重要崗位上的比例。目前,本土化用工占比已超80%。
重視本土化、國際化、專業化人才隊伍建設。曾被多次選派至仰光、曼德勒、中國等地接受專業技能培訓、連續多年獲得優秀員工稱號的緬籍雇員毛帥,如今已是曼德勒管理處生產技術骨干,成為了當地雇員的榜樣。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還積極開展社會援助和公益事業,努力成為民心相通的使者。十年來,中油國際管道公司已累計在緬甸投入公益資金2700多萬美元,實施社會經濟援助項目280多項。有近2萬名緬甸青少年的就學環境得到了改善,近120萬人獲得了更加便利可靠的醫療服務,管道沿線村莊實現了24小時供電和安全清潔飲水。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油國際管道公司多次向緬甸各級政府、村鎮社區、孤兒院、敬老院、寺院等捐贈防疫和生活物資。
十年探索實踐,中油國際管道公司尋覓到了“成功運營的秘訣”:密切結合緬甸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尤其是在能源開發利用方面的政策規劃,為構建中緬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