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以來,受新冠病毒疫情持續升級、維也納聯盟擴大限產未果、沙特價格戰等疊加影響,國際油價持續走低,布倫特油價從2月20日60美元/桶降至3月16日跌破30美元/桶,再到4月17日跌穿20美元/桶,下跌幅度和速度歷史罕見。
我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2019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突破5億噸,同比增長19.6%,再創歷史新高;同時,2019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達到72.5%,必須建立合理足夠的戰略儲備,才能有效應對國際原油市場的風吹草動,避免因為石油供應不足、石油價格大漲等原因影響經濟的正常發展。
國際能源署(IEA)要求成員國儲備量為90天凈進口標準,但除了各產油國大部分達不到這個儲備量。目前,主要發達國家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石油儲備,路透社援引國際石油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石油進口儲備量最多的國家是日本,其政府石油儲備量可以支撐112天,另有商業儲備79天;其次是美國,其戰略石油儲備可支持天數達154天;德國的儲備量大約可以支撐100天左右,法國為85天左右。
據能源局統計,目前我國商業和戰略原油儲備量可支撐天數均為80天,距離安全性仍有一段距離。根據《國家石油儲備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前我國要形成相當于100天凈進口量的儲備量。
原油儲備能力直接影響進口量和戰略主動性,今年是我們完成石油戰略儲備目標的關鍵一年,國際油價的下跌為我國提供了良好的戰略儲備窗口,需抓住有利時機,增強抗風險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鑒于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化洛陽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江壽林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利用國家儲備、商業儲備、大型油輪、煉廠庫容等設施,通過遠期合同、套期保值、訂購現貨等方式在相對較低的價格上擴大進口,提高進口原油的儲備能力。
二是繼續擴大在石油儲備、管輸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加快推進已規劃國內石油儲備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采取措施調動大型企業、民間資本的積極性,鼓勵“儲油于商”,提高儲備設施的建設和運營效率,把握戰略主動性。
三是拓寬戰略石油儲備體系范疇,重視加強石油和天然氣(LNG)應急儲備建設,合理開展內陸石油、天然氣(LNG)應急儲備布點,建立國家、區域及企業等多層級的應急能源儲備機制,應對重大公共危機期間的能源市場波動,發揮儲備對能源市場的調節平抑作用,保障特殊時期能源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