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老師評價:制氧原理正確 氧氣并非越純越好
周老先生演示的制氧設備,雖然能持續地冒氣泡,但跑出來真的是氧氣嗎?杭州網記者隨即請教了曾經在樹蘭中學教授科學課的駱老師,聽聽她對這套制氧機的評價。
駱老師說,制氧其實并不難,價格也不貴,很多化學藥品加點催化劑都可以做到。“過氧碳酸鈉也是可以的,而像我們中學用得比較多的是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加上催化劑二氧化錳,連水都不要,放在一起就可以產生氧氣了。”
與制氧相比,其實收集氧氣更講究,因為需要去除雜質。駱老師表揚了周老先生的雙礦泉水瓶做法,因為這樣出來的氧氣比較干凈。她告訴杭州網記者,專業上這種方法屬于“排水法”。
不過,駱老師建議大家別吸純氧,“氧氣中混入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碳,才能維持呼吸中樞的興奮,吸純氧對身體反而不好。”而周老先生的這套制氧設備,產生的氧氣純度究竟有多高,駱老師表示需要進一步檢驗后才知道。
吸氧小貼士
- 當大腦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時,容易造成大腦缺氧。有關專家認為,城市中至少有10%的人處于缺氧狀態。這10%的人包括:一是生活于環境氧不足地方的人;二是消耗腦力太多的人;三是患缺氧性疾病的人。
- 氧氣流須經過濕化瓶,以減輕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 每天吸氧不得超過1小時,以防產生氧自由基危害健康。
- 吸氧使用的鼻導管,使用前應先檢查是否通暢,每天更換兩次,煮沸消毒10分鐘備用,最好使用一次性吸氧管。